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中药
  • 4篇吸入
  • 4篇吸入剂
  • 4篇粉吸入剂
  • 4篇干粉
  • 4篇干粉吸入剂
  • 3篇雄黄
  • 3篇正交
  • 3篇正交设计
  • 3篇返魂草
  • 2篇凋亡
  • 2篇喷雾干燥
  • 2篇纳米雄黄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创新
  • 1篇大学生创新创...
  • 1篇蛋白
  • 1篇凋亡诱导
  • 1篇凋亡诱导作用
  • 1篇动物

机构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解放军第21...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210...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辉瑞制药有限...

作者

  • 19篇杨晓波
  • 9篇袭荣刚
  • 7篇王晓波
  • 4篇石焱
  • 3篇吴立军
  • 2篇何艳
  • 2篇王一楠
  • 2篇姚文
  • 2篇隋淼
  • 2篇刘丹
  • 1篇张彤
  • 1篇弓小雪
  • 1篇罗佳波
  • 1篇那婕
  • 1篇刘婷
  • 1篇石焱
  • 1篇舒晓宏
  • 1篇韩国柱
  • 1篇高丽丽
  • 1篇李彦秋

传媒

  • 4篇解放军药学学...
  • 2篇人民军医
  • 2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被引量:7
2019年
建立创新型大学是质量立校的灵魂,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具有科学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型,以正确评价、规范指导、准确定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提供科学完善的依据和参考标准,以更客观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杨华天刘婷杨云乔杨晓波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创新创业
纳米级雄黄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对纳米级雄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利用温度可控惰性气氛高能球磨机来制备纳米级雄黄粉体;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球料比、球磨转速、球磨时间、球磨介质去离子水量、球磨温度等球磨参数进行五因素四水平的实验安排;利用激光光散射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级雄黄颗粒的粒度分布和表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测定。结果制备纳米级雄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球料比16∶1、球磨转速38Hz、球磨温度-20℃、球磨时间12h、去离子水量取50ml。结论在纳米级雄黄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小于100纳米的雄黄颗粒达90%。
王晓波袭荣刚石焱姚文宋晓楠隋淼杨晓波
关键词:雄黄球磨正交设计
纳米雄黄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雄黄的制备方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得到纳米级雄黄粉体;研究纳米雄黄中砷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比较纳米雄黄与传统水飞雄黄中砷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新药的研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
杨晓波
关键词:纳米雄黄药代动力学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缓控释微丸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2年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缓控释微丸的分类、制备和辅料3个方面阐述缓控释微丸剂型的研究情况,旨在为研究开发新型缓控释微丸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何艳王晓波杨晓波袭荣刚吴立军
关键词:辅料
超声提取五指毛桃多糖的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提取法从五指毛桃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为多糖的超声提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60目筛,加12倍量水,超声40 min。结论:超声提取法可用于五指毛桃多糖的提取。
石焱那婕弓小雪杨晓波
关键词:五指毛桃多糖超声提取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简单提及了纳米技术,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主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在运用纳米技术后所呈现的一些优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石焱罗佳波袭荣刚杨晓波
关键词:中药纳米中药
蚓激酶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蚓激酶(LBK)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4、8 U·mL^(-1) LBK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24、48和72h)各组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体外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48和72h后不同剂量LBK组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4和8U·mL^(-1)LBK组SGC7901细胞划痕距离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4和8U·mL^(-1) LBK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8U·mL^(-1) LBK组SGC7901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BK可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迁移能力,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刘丹杨晓波王颖于丽红石焱张英杰康万军
关键词:蚓激酶SGC7901细胞细胞周期
吸入用返魂草素干粉微粒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2016年
目的优化返魂草素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返魂草素干粉吸入剂,利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大小,扫描电镜观察干粉的表观形貌,双层液体碰撞装置测定其体外肺沉积率,热重分析仪测定干粉的水分含量。以产品收率、粉末的空气动力学粒径、水分含量及体外肺沉积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喷雾压力210 k Pa、供液速度9.1 m L·min-1、干燥风速0.6 m3·min-1、入口温度130℃。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干粉收率为51.19%,空气动力学粒径为2.92μm,水分含量为4.18%,体外肺沉积率为54.45%。结论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返魂草素干粉吸入剂制备工艺的优化有效可用。
杨晓波袭荣刚王晓波
关键词:干粉吸入剂正交设计
中药灌肠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分子药理学方法研究一种中药灌肠制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及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构建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灌肠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盐溶液7 d。美沙拉嗪+灌肠液组每天灌胃给予0.52 g·kg^(-1)美沙拉嗪,且每天早晚用自制中药制剂灌肠;美沙拉嗪组每天灌胃给予0.52 g·kg^(-1)美沙拉嗪,且每天早晚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且每天早晚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连续14 d后,取结肠组织冷冻备用。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可使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美沙拉嗪可以帮助小鼠减少体质量下降趋势,美沙拉嗪+灌肠液组效果优于美沙拉嗪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及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美沙拉嗪能有效降低小鼠结肠组织的组织学评分,合用灌肠液可以加强这一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以及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灌肠液能增强美沙拉嗪对炎性因子的下调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凋亡基因cleaved 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情况,灌肠液可增强美沙拉嗪对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的上调作用和对Bcl-2蛋白的下调作用。结论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液能增强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对炎性因子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门敬菊杨晓波白成李海霞刘丹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凋亡小鼠
头孢拉定在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DM)状态对头孢拉定(CED)药动学(PK)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1))建立DM大鼠模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内标法测定血浆CED浓度。称定大鼠肾脏质量(KW),并计算肾脏指数(肾质量/体质量,KW/BW)。静脉注射和灌胃大剂量(180 mg·kg^(-1))、小剂量(90 mg·kg^(-1))CED后测定血药浓度,3p97程序计算PK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符合PK研究要求。正常对照组(CTL)和DM组大鼠静脉注射CED后血药浓度时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线性动力学过程;与CTL组比较,DM组t_(1/2β)、MRT明显缩短,CL_t显著增加(P<0.05)。2组大鼠灌胃给予CED后血药浓度时程均符合口服一室模型、线性动力学过程;与CTL组比较,DM组灌胃给予CED后t_(max)、t_(1/2 k)显著缩短(P<0.05),t_(1/2 ka)呈缩短趋势,C_(max)、CL_t明显增加(P<0.05)。两组CED灌胃给药生物利用度(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KW和KW/BW较CTL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DM导致静脉注射及灌胃CED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消除明显加快,灌胃给药吸收亦加快,但对F无显著影响。DM早期肾脏出现代偿性肥大,继而功能亢进,可能是DM大鼠CED消除加快的原因之一。
梁骏高丽丽王一楠杨晓波韩国柱
关键词:头孢拉定糖尿病药动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