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振和

作品数:24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胰腺
  • 13篇胰腺炎
  • 13篇腺炎
  • 7篇急性胰腺炎
  • 7篇核因子
  • 7篇核因子-ΚB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肿瘤
  • 3篇黏膜
  • 3篇内镜
  • 3篇发病
  • 3篇肝炎
  • 2篇凋亡
  • 2篇炎性
  • 2篇胰腺炎模型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实验性胰腺炎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 10篇广东医学院附...
  • 6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挪威卑尔根大...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林振和
  • 10篇陈垦
  • 8篇任建林
  • 4篇叶震世
  • 3篇司丽娟
  • 3篇胡益群
  • 3篇王晖
  • 3篇王琳
  • 2篇郑吉顺
  • 2篇龙友明
  • 2篇卢雅丕
  • 2篇范燕云
  • 2篇林逊汀
  • 2篇杨名诗
  • 2篇董菁
  • 2篇王念林
  • 1篇廉亚美
  • 1篇陈美娅
  • 1篇龙有明
  • 1篇柯细松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国外医学(生...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福建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次大剂量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致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方法 小鼠分次大剂量L 精氨酸腹腔内注射 (2× 2 0mg·g-1) ,注射后 6、12、2 4、4 8、72h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改变及胰腺组织湿 /干重量比率的变化。结果 注射后 6h即出现典型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理改变 ,2 4h达高峰 ,4 8h出现少量胰腺细胞坏死 ,72h病变减轻 ;胰腺组织湿 /干重量比率变化、病理评分呈同样的时相性变化。血清淀粉酶 6h时显著增高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4~ 5倍 ,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分次大剂量L 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诱导的小鼠胰腺病变符合典型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理学改变 ,是较为理想和值得推广的动物模型。
郑吉顺陈垦王晖林振和
关键词:小鼠L-精氨酸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PD98059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及裸鼠荷瘤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MAPK/ERK1/2细胞信号通路在胰腺癌演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Panc-1细胞及裸鼠,采用MTT法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使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应用Westernblot检测裸鼠荷瘤MAPK/ERK1/2通路P-ERK1/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可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均P<0.05),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D98059浓度的增加,其抑制能力逐渐增强.96h50μmol/L的PD98059抑制Panc-1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强,其A490与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0.391±0.029vs0.994±0.057,P<0.05).此时Panc-1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1.77%±1.33%vs1.13%±0.19%,P<0.05),而20μmol/L的PD98059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D98059同时可以降低裸鼠荷瘤P-ERK1/2蛋白的表达,其完全抑制浓度(50μmol/L)具有最强的抑制能力.结论:MAPK/ERK1/2信号通路是调控胰腺癌细胞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与磷酸化的ERK1/2蛋白有关.
胡益群司丽娟叶震世林振和柯细松
关键词:PD98059胰腺癌增殖凋亡裸鼠
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3年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能与体内多种细胞基因启动子部位结合的核蛋白 ,是一种多向性、多效性调控因子 ,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过度活化可引起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目前发现NF κB参与了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分子水平上探讨NF κB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为AP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林振和陈垦
关键词: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范燕云林梦婕林振和刘文明
关键词:憩室十二指肠胆总管结石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对64例临床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充分胃肠营养支持,减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目的,我们对...
胡益群司丽娟叶震世林振和任建林
关键词:重症自身对照研究
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3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3(TIPE3)的表达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IPE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IPE3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IPE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19(0.104,0.887),低于癌旁组织的4.770(1.732,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45,P〈0.05)。TIPE3 mRNA在不同性别、年龄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TIPE3 mRNA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113(0.061, 0.375)比0.489(0.327,0.956);Z=-3.815,P〈0.01],术后生存期〈5年的患者TIPE3 mRNA表达量低于术后生存期≥5年患者组[0.104(0.049, 0.220)比0.482(0.266, 0.908);Z=-3.653,P〈0.01],术后复发组患者TIPE3 mRNA表达量低于术后未复发组[0.188(0.091, 0.493)比0.409(0.233, 1.010);Z=-2.431,P=0.015]。TIPE3 mRNA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低于TIPE3 mRNA低表达组[23.1%(6/26)比56.2%(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8,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IPE3蛋白质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44.6%(37/83)比68.7%(57/83);χ2=8.004,P〈0.05],TIPE3的蛋白质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期患者TIPE3蛋白质阳性表达率高于Ⅲ期患者[60.5%(23/38)比29.7%(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4,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TIPE3蛋白质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2%(11/39)比59.1%(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3,P=0.005)。 结论TIP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且与结直肠癌的淋�
范燕云肖传兴刘文明林振和任建林许鸿志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实验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3年
林振和陈垦
关键词:实验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基因工程
厦门市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的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0例HBV感染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HBV DNA作为模板,设计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0g/L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电泳显示的产物长度判定HBV基因型,以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共120例确定了HBV基因型.患者群中慢性乙型肝炎90例,占75.0%,急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分别占5.8%(7/120)、6.7%(8/120)和12.5%(15/120).分型结果:B型58例(48.3%)、C型30例(25.0%),B/C混合型32例(26.7%).HBeAg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63.8%,B/C型混合感染21.9%;抗-HBe阳性患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8.8%,B型25.9%,HBeAg阳性组与抗-HBe组之间比较发现B型和B/C混合型之间(P<0.05).结论:厦门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董菁任建林王琳卢雅丕林逊汀林振和林辉廉亚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巢式PCR法特异性引物
厦门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51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自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51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此法检测了154例厦门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血清中的HBV基因型,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60例(39.0%)、C型53例(34.4%),B/C混合型41例(26.6%)。HBeAg阳性者中以B基因型占63.3%,B/C型混合感染22.0%(P〈0.005);HBeAb阳性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3.4%,B型25.0%(P〈0.005)。各基因型在疾病谱分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B、C型者的患病率大致相同;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周飞卢雅丕任建林陈美娅王琳林逊汀林振和陈建民董菁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巢式PCR
核因子-κB与胃癌被引量:1
2004年
核因子 κB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并参与了肿瘤细胞抵抗放化疗的作用机制。将核因子 κB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对其活性进行选择性调控 。
杨名诗林振和陈垦
关键词:核因子-ΚB胃癌幽门螺杆菌肿瘤病理学发病机制细胞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