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治家

作品数:10 被引量:22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5篇同位素
  • 4篇气藏
  • 4篇流体
  • 3篇东秦岭
  • 3篇稀有气体
  • 3篇流体成矿
  • 3篇流体成矿作用
  • 3篇成矿
  • 3篇成矿作用
  • 2篇地球化学研究
  • 2篇氧化还原条件
  • 2篇碳同位素
  • 2篇气藏成因
  • 2篇包裹体
  • 2篇CMF模式
  • 2篇大断裂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指标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林治家
  • 4篇陈衍景
  • 3篇黄智龙
  • 3篇申宝剑
  • 2篇许成
  • 2篇陈多福
  • 2篇王海华
  • 2篇刘洪文
  • 2篇李晶
  • 1篇冯东
  • 1篇陈觅
  • 1篇刘芊
  • 1篇祁进平
  • 1篇唐国军
  • 1篇卞友艳
  • 1篇严再飞
  • 1篇李向博

传媒

  • 4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相沉积氧化还原环境的地球化学识别指标被引量:100
2008年
全球海洋在10~5.4亿年间演变成氧化环境,此后历经多次全球性的缺氧事件后演变到现在的氧化环境。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种元素的循环、分异和富集明显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Mn、Mo、Cr、V和u等变价元素的溶解度随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产生极大变化,导致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分异;Ni、Co、Cu和Zn等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硫化物沉淀,导致沉积物中对应元素的富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灵敏指示剂,可以作为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指标。黄铁矿化程度(DOP)、生物标志化合物和Ce异常等也是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常用判别指标。泥岩研究中通常采用DOP、U/Th、自生U、V/Cr、Ni/Co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碳酸盐岩则主要采用Ce异常指标。当前各种指标的定性分析都取得比较一致的结果,但是用一种或几种定量的地球化学指标来恢复整个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目前还有很大的问题。
林治家陈多福刘芊
关键词:沉积岩氧化还原条件地球化学指标
济阳坳陷非烃气藏成因研究——来自气体地球化学和火成岩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的证据
济阳坳陷是自三叠纪以来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库拉—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叠置在华北板块上的中、新生代坳陷,位于华北板块东部,东临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在坳陷中部的高青—平南断裂地区和西部惠民凹陷发现了大量的CO2气藏,...
林治家
关键词:稀有气体气体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
济阳坳陷CO0_2气藏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
2006年
济阳坳陷CO2气藏主要发育在高青-平南深断裂中南段和阳信次级凹陷西北缘及商店火山岩穹隆构造内。气藏中CO2气体浓度为69%~97%,δ13CCO2值为-5.67‰^-3.35‰,CH4/3He值为(1.01~5.65)×108,3He/4He值为(2.80~4.49)×10-6,即R/Ra为2.00~3.21,40Ar/36Ar值为317~1791,CO2/3He值为(0.25~2.61)×109。以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济阳坳陷气藏中CO2主要来源于地幔,且幔源CO2在成藏过程中有损失,或者有壳源CO2的加入,特别是部分碳酸盐岩变质成因CO2的加入。在对CO2气来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各来源的定量区分和CO2气藏的成藏及其与岩浆活动的时空匹配关系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林治家陈衍景黄智龙申宝剑
关键词:CO2气藏同位素惰性气体
冷泉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氧化还原条件示踪被引量:8
2012年
在海底冷泉活动区渗漏甲烷被细菌缺氧氧化为HCO3,产生碳酸盐岩沉淀,同时消耗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硫酸根离子,从而改变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墨西哥湾和刚果扇的现代冷泉碳酸盐岩及摩洛哥Hollard Mound中泥盆统和意大利Marmorito中新统冷泉碳酸盐岩的泥晶和亮晶碳酸盐矿物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总量(ΣREE)质量分数变化范围较大(0.3×10–6—43.7×10–6),泥晶的ΣREE高于亮晶碳酸盐矿物。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不同的Ce异常特征,即使在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也表现出不同的Ce异常,显示了冷泉活动区海底除目前认识到的还原环境外,至少存在局部和短暂的氧化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可能与冷泉流体流动速率变化有关,或与甲烷缺氧氧化伴生的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氧有关。
卞友艳林治家冯东陈多福
关键词:冷泉碳酸盐岩氧化还原条件
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一直以来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气源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然气组分碳、氢稳定同位素已经用于判别天然气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成藏过程,稀有气体同位素也已经广泛运用于天然气的来源判别。近年来,又发展了诸如流体包裹体气源对比方法,利用苯、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等轻烃单体碳同位素气源对比方法,天然气组分的详细解剖与气源直接对比方法和气源动态综合对比方法等,这些方法促进了天然气气源对比的深入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气源对比方法上的发展、创新和今后发展的一些趋势。
申宝剑黄智龙刘洪文李向博林治家许成
关键词:气源对比流体包裹体稀有气体碳同位素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被引量:51
2004年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2型,经中阶段富CO2型、贫CO2型和纯CO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O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320℃,300℃~220℃和200℃~120℃;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MPa和160MPa~100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42-,Cl-,K+)质量分数高,(K+Na)/(Mg+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有较低的CO2/H2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体)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
陈衍景李晶Franco Pirajno林治家王海华
关键词:CMF模式东秦岭
济阳坳陷非烃气藏成因研究
济阳坳陷是自三叠纪以来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库拉—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叠置在华北板块上的中、新生代坳陷,位于华北板块东部,东临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在坳陷中部的高青—平南断裂地区和西部惠民凹陷发现了大量的CO<sub...
林治家
关键词:稀有气体无机成因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8
2004年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88‰之间(平均-78‰),1件δ13C铁白云石=1.5‰,指示流体来源于含碳酸盐地层的变质脱水作用;晚阶段δ18OW为-2.0‰~-0.6‰,1件δDW=-56‰,3件δ13C铁白云石为-1.6‰~-2.2‰,指示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成分;3件中阶段样品δ18OW为1.9‰~4.5‰,δ13为-1.2‰~0.5‰,均介于早、晚阶段之间,指示中阶段为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CCO2混合流体作用。大量硫化物沉淀导致中阶段流体(δDW=-113‰~-94‰),显著低于早、晚阶段。28件中阶段硫化物δ34S为显著的负值(-19.2‰~-6.3‰),指示成矿流体系统中存在大量生物硫。理论分析表明,尽管熊耳地体的太华超群、熊耳群、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下伏地壳、地幔被前人解释为成矿流体的来源,但它们之一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均不可能成为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的主导性物源,唯一可能是熊耳地体南侧的管道口群-栾川群CSC(含碳质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管道口群-栾川群沿马超营断裂A型俯冲到熊耳地体之?
陈衍景林治家李晶Franco Pirajno王海华
关键词: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CMF模式东秦岭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可以认为成矿物质侧向来源于熊耳地体以南的管道口群栾川群沉积地层,后者沿马超营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导致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系统的发育和矿床形成。此外,成矿早阶段石英40Ar/39Ar年龄为222.8Ma±24.9Ma;成矿早、中、晚阶段矿物或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2Ma±10Ma,165Ma±7Ma和113Ma±6Ma,表明成矿发生在250Ma~100Ma之间,同步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陈衍景唐国军Franco PIRA JNO祁进平林治家
关键词:金矿成矿流体成矿作用
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两类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对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的气藏进行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两侧分布的是不同的气体类型,南侧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藏,其CH4含量在88.83%~99.26%之间,碳同位素值为-55.17‰^-35.00‰之间,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CH4气藏为混合气藏,其来源主要有3种:油型伴生气、幔源岩浆脱气以及CO2还原气。而北侧主要是以CO2为主的非烃类气藏,其CO2含量在60.72%~99.99%之间,碳同位素值为:9.8‰~3.41‰,3He/4He值主要在4.45×10-6~6.35×10-6之间,主要是幔源-岩石化学成因的混合气。通过分析两侧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初步判断高青-平南断裂带两侧烃类气体形成于同一时期,主要可能是早期强烈的岩浆喷发后形成,而高青地区的二氧化碳气藏主要是由后期的岩浆脱气形成。两类气藏组分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后期的岩浆活动影响造成。
申宝剑黄智龙刘洪文许成林治家严再飞陈觅
关键词:碳同位素岩浆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