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 作品数:6 被引量:2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近况
- 1990年
- 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其病因多与脾虚、肝郁、食滞、瘀血等有关。治疗方面,近年来,中、西医都有较大进展,特别是中医,着重辨证论治,权衡整体选方用药,更提高了疗效。其效果与西药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相当,且无副作用。现就198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慨况作一综述。 1 辨证分型溃疡病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慢性病,常反复发作。运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溃疡病,疗效肯定。有人认为本病的根本是“脾胃虚寒”,治疗以温中健脾为主,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味,其有效率达72%。
- 段国勋王瑛
- 关键词: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温中健脾食滞半夏泻心汤加减金铃子散
- 锡类散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
- 1994年
- 用具有清热止痛,化腐生新功效的锡类散治疗疣状胃炎75例,观察结果临床痊愈84%,显效8%,有效5.3%,总有效率97.3%,无明显副作用。
- 徐州王瑛杨晓华
- 关键词:胃炎锡类散疗效中医药疗法
- 幽门螺杆菌与舌苔、内镜象的关系被引量:7
- 1995年
- 205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舌象观察及内窥镜检查、胃粘膜HP检测发现,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为94.3%,黄苔出现率78.0%.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7.0%伴活动性胃炎)HP检测度为86.4%.黄苔出现率为71.0%。非活动性胃炎HP检测度为34.5%,黄苔出现率为58.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胃内炎症轻重,与HP感染率及黄苔出现率相关。
- 王瑛徐州段国勋杨晓华梁凤玲肖国辉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舌苔胃炎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痛辨证分型的关系被引量:2
- 1993年
- 205例胃痛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用内窥镜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发现:HP检出率活动性胃炎为94.3%,非活动性胃炎为34.5%,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球部溃疡分别为94.7%、94.1%和80%,说明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和溃疡密切相关。且HP感染与胃痛辨证分型存在紧密关系,胃热型HP阳性率最高90.4%,其次是脾虚气滞兼胃热型及中虚气滞型。而单纯气滞型HP阳性率最低为38.4%,其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
- 王瑛杨小华段国勋徐州梁凤玲周德端
- 关键词:胃痛幽门螺杆菌辨证分型
- 临床应用中药离子透入疗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1995年
- 对中草药离子透入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药物离子透入疗法的正确应用方法是首先测定出药物有效成分的电极性,并根据其电极性而选用阴极或阳极导入。配方中的药物味数越少越好,以避免药物离子争孔现象。认为0.025~0.105mA/cm2的电流密度较适合中国人。
- 游洪涛王瑛肖鸣王世明
- 关键词:离子透入中草药
-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6
- 1993年
- 选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70味,进行体外幽门螺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抑菌杀菌浓度测定及联合药敏试验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对17味中药敏感,其中,对黄连高度敏感,对大黄、黄芩、丹参、玄胡、生地、牙皂、甘草中度敏感,对白花蛇舌草、陈皮、柴胡、石斛、白芨、吴茱萸、熊胆、连翘、知母低度敏感;大黄、黄连、丹参、黄芩、甘草、玄胡、生地等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而其余药物只有抑菌作用;敏感药物相互配伍,其抑菌作用多为协同或相加;而白芨、生地与它药配伍则多为无关,甚至拮抗。
-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
- 关键词:中药学幽门螺杆菌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