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蓝天
-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的浓度
- 2012年
-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后用二氯甲烷反洗后进行分析。使用Agilent C8(75 mm×4.6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A泵:5 mmol/L醋酸铵(三乙胺调pH值至7.5),B泵: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二甲双胍为130.2/71.1,内标吗啉胍为172.2/60.2。结果线性范围为50~2 000 ng/mL,最低定量限为50 ng/mL,预处理回收率为81.7%~98.0%,二甲双胍的基质效应<9.97%,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5.2%。结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是一种适用于人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及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
- 冯仕银雍小兰杜晓琳李楠王蓝天黄娟
-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二甲双胍血浆药物浓度
- 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实验研究槲皮素对CRF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以含腺嘌呤饲料喂饲大鼠以造成慢性肾衰(CRF);治疗(QT)组从第15天开始给予槲皮素[经口,100 mg/(kg·d)]治疗;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贫血状况,测定肾脏和血清EPO,然后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CRF组呈现显著贫血,QT组贫血程度较CRF组显著减轻。CRF组肾组织匀浆和血清EPO[(35±23和42±20)IU/m L]比NC组显著降低(P﹤0.001),QT组肾组织匀浆和血清EPO(163±81和109±24)都显著高于CRF组(P﹤0.001)。结论:槲皮素可显著防治CRF大鼠肾组织及血清EPO降低,对CRF大鼠贫血具有防治作用。
- 王蓝天王天然
- 关键词:槲皮素慢性肾衰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 槲皮素干预慢性肾衰大鼠贫血及血清铁参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贫血及血清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肾衰组(40只)、槲皮素组(10只),给肾衰组和槲皮素组大鼠饲以含腺嘌呤饲料8周造成慢性肾衰;槲皮素组于第15天开始每天经口给予槲皮素(100 mg/kg),正常组和肾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42 d;8周末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及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铁蛋白(FER);然后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肾衰组大鼠RBC、HGB和HCT均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01),槲皮素组大鼠RBC、HGB和HCT均较肾衰组显著增多(P<0.001),但仍少于正常组。肾衰组SI、TIBC和FER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01),槲皮素组SI、TIBC和FER都显著高于肾衰组(P<0.001),也低于正常组水平。结论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肾性贫血具有显著防治作用;槲皮素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衰大鼠铁代谢及利用紊乱。
- 王天然王蓝天古宇邹自英李继红陈莉
- 关键词:槲皮素慢性肾衰贫血血清铁铁蛋白
-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连续给药14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组对照的设计。将符合条件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3个剂量组。100μg组每周皮下注射100μg剂量,连续给药14周;200μg及300μg组第1、2周皮下注射100μg剂量,第3周起皮下注射200μg或300μg剂量,连续给药12周。结果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100、200和300μg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38%、61.90%、90.38%,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其中300μ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00μg组(P〈0.05)。100-300μg剂量下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呈剂量依赖性递增趋势,并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减轻。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连续给药14周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 李楠雍小兰王蓝天黄娟杜晓琳冯仕银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安全性耐受性
- 磷酸瑞格列汀和缬沙坦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磷酸瑞格列汀和缬沙坦口服后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二阶段交叉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6例,男女各半,口服磷酸瑞格列汀片和缬沙坦胶囊。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别测定血浆中的缬沙坦、瑞格列汀和瑞格列汀酸的药物浓度。分析tmax、Cmax、AUClast、AUCinf、90%CI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与单用比较,瑞格列汀与缬沙坦合用后,瑞格列汀的Cmax升高约4.03%,其AUC和主要活性代谢物瑞格列汀酸的AUC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125%的等效性区间内;缬沙坦的Cmax降低了11.58%,AUClast降低了约4.73%,与单独用药相比,AUC比值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125%的等效性区间内。瑞格列汀与缬沙坦合用后24 h尿液中瑞格列汀和缬沙坦的累积排泄率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药代谢途径和代谢程度无明显改变。结论:磷酸瑞格列汀和缬沙坦同服后在健康人体内无明显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 雍小兰冯仕银李楠黄娟王蓝天康辉
-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 UH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采用UH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辛伐他汀酸,并研究辛伐他汀、辛伐他汀酸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血浆样品以乙醚萃取,采用UHP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3.5μm);乙腈-1 mmol.L 1醋酸铵(甲酸调pH 4.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 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量分析。辛伐他汀和内标洛伐他汀在正离子模式下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419.4→199.3和m/z 405.3→199.3;辛伐他汀酸和内标洛伐他汀酸在负离子模式下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435.5→115.2和m/z 421.4→101.2。结果 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2~50 ng.mL 1(r〉0.99),最低定量限均为0.2 ng.mL 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1.10%,提取回收率均≥63.7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辛伐他汀的药动学研究。
- 黄娟冯仕银王蓝天李楠杜晓琳雍小兰
- 关键词:辛伐他汀液质联用药动学
- 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减慢健康受试者心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健康受试者心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健康受试者48例,18-40岁,分别入组单次口服和多次给药组。心电图检测7组32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2组16例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盐酸戊乙奎醚片前后心率变化。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后心率显著减慢(P﹤0.05)。32例单次给药和16例多次给药受试者多数在试验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单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前正常、给药后异常心电图23例,1例受试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等不良事件。多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前正常、给药后异常10例,1例受试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非M2受体途径介导心脏传出神经调节心脏功能,进而减慢心率,这一效应及其临床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 雍小兰李楠杜晓琳王蓝天康辉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心率M2受体药理机制
- 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将6例beagle犬按照先参比制剂后受试制剂、先受试制剂后参比制剂2种给药序列进行随机分配,每组3例,每个周期单次口服3 mg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用LC-MS/MS测定样品浓度,再采用Win Nonlin 6.3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比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他克莫司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08±0.41)h和(0.83±0.13)h,Cmax分别为(11.63±1.35)ng·mL^(-1)和(14.83±4.70)ng·mL^(-1),AUC0-48分别为(62.93±32.06)h·ng·mL^(-1)和(62.89±28.14)h·ng·mL^(-1),半衰期t1/2分别为(10.90±4.26)h和(10.99±3.12)h。Beagle犬口服受试制剂后Tmax,t1/2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间无明显差异;峰浓度Cmax约为参比制剂给药后的85.34%,90%置信区间为87.21%~102.16%;相对生物利用度(AUClast,受试/AUClast,参比)为99.42%,90%置信区间为85.53%~115.56%,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较接近。结论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冯仕银雍小兰黄娟王蓝天杜晓琳李楠
- 关键词:他克莫司BEAGLE犬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酸化后用乙醚提取浓度后进行分析;尿液样品直接稀释进样,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缬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36.4→253.2,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36.4→291.3;内标氯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23.4→207.1,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23.4→180.2。结果:血浆和尿液中缬沙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 000 ng/ml(r=0.998 5)、20~50 000 ng/ml(r=0.998 8);最低定量限分别为4、20 ng/ml;血浆萃取回收率为61.21%~70.30%;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的RSD分别为3.20%、11.21%;日内和日间RSD均≤8.34%。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的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冯仕银雍小兰黄娟杜晓琳李楠王蓝天
-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血药浓度药动学
- 槲皮素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药成分槲皮素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肾脏细胞损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CRF组和槲皮素治疗(QT)组以含腺嘌呤饲料喂饲8 w造成CRF;从第15 d开始分别经口给予生理盐水或槲皮素[100 mg/(kg·d)],共6 w;正常(NC)组未作干预。实验结束时,取存活大鼠肾制作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损坏细胞和浸润细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C组肾间质仅偶见浸润淋巴细胞(Lc)和多形核白细胞(PMN);CRF组浸润的Lc和PMN数大量增多;QT组浸润Lc和PMN数显著少于CRF组(P﹤0.01)。NC组肾小球和肾间质都未见空泡细胞,偶见破损细胞;CRF组肾小球及肾间质中空泡细胞和破损细胞显著高于NC组(P<0.01);QT组肾小球及肾间质中空泡细胞和破损细胞显著低于CRF组(P<0.01)。结论槲皮素对CRF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显著减少肾小球和肾间质实质细胞损坏。
- 王蓝天王天然
- 关键词:槲皮素炎性细胞肾小球肾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