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鲁茜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伤寒
  • 3篇气候
  • 3篇聚集性
  • 3篇类鼻疽
  • 3篇霍乱
  • 3篇发病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疫情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台风
  • 2篇气象因素
  • 2篇染病
  • 2篇流感
  • 2篇副伤寒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因素

机构

  • 13篇北京市昌平区...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18篇王鲁茜
  • 8篇刘重程
  • 8篇王瑞琴
  • 8篇唐雅清
  • 7篇蔡旭
  • 6篇金文军
  • 5篇阚飙
  • 4篇王秀云
  • 3篇王靓洁
  • 2篇王多春
  • 2篇王焕新
  • 2篇吴华
  • 2篇闫梅英
  • 2篇夏连续
  • 2篇方立群
  • 2篇曹务春
  • 2篇郑霄
  • 2篇李飒
  • 2篇马琳
  • 2篇李伟

传媒

  • 5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伤寒和霍乱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地理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伤寒/副伤寒和霍乱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伤寒/副伤寒、霍乱的流行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地区,伤寒/副副伤寒和霍乱的暴发流行仍时有发生。伤寒/副伤寒、霍乱是食源性/水源性...
王鲁茜
关键词:霍乱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认知行为状况调查
2016年
本文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为制定全区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的4个调查点,采用全国统一设计的结构式问卷,随机调查240人。结果显示,昌平区农村居民对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22.7%,其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水乎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卫生行为形成率为91.6%,并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昌平区农村居民对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华支睾吸虫病,但卫生行为形成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教育力度。
王瑞琴李飒唐雅清刘重程蔡旭王鲁茜金文军
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分析
2015年
目的 对北京市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为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昌平区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该起疫情的特征.结果 本起疫情历时8天,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50.0%,病例主要集中在托班,引起本起疫情的病原体为CAV16.结论 手足口病易在托幼机构造成暴发,疾控部门的及时介入以及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对疫情的控制起关键的作用.
刘重程金文军唐雅清王瑞琴蔡旭王鲁茜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跨洲际流行株的同源性分析及历史溯源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分离自澳大利亚、中国海南地区7株ST562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菌)的同源性,并分析其传播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ST562型类鼻疽伯克菌澳大利亚临床株MSHR5858、中国海南历史菌株350105基因组中SpeI限制性酶切片段指纹谱、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指纹(MLVA-4)等遗传特征,并与近年分离的5株海南ST562型临床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speI酶切)、MLVA-4分子分型结果相比较。同时分析MSHR5858与350105在基因组水平的共线性及同源性。结果5株海南ST562型临床株的PFGE带型相同(相似度〉97%)且与澳大利亚临床株MSHR5858的SpeI限制性带型一致;澳洲临床株(MSHR5858)与海南历史菌株(350105)基因组中Spe I限制片段数分别为31和34,其中31个片段的长度一致。5株海南ST562临床株的MLVA-4型别各不相同,但HPPH43(MLVA-4指纹谱:10,8,10,8)与MSHR5858(10,8,8,6)在2341k、1788k两个位点重复数相同;HK003(11,8,15,7)、HK061(11,8,17,7)与历史菌株350105(11,8,11,8)在此二位点重复数也相同。此外,350105与MSHR5858在基因组水平具有良好共线性,共有基因占绝大部分,提示来源一致。结论分离的7株ST562型类鼻疽伯克菌(包括中国海南临床分离株、历史菌株及澳大利亚临床分离株)遗传特征一致,且ST562型近年流行株与历史菌株350105可能具有同源关系。
郑霄王鲁茜吴华陈海朱雄贺金荣夏连续李伟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同源性分析
伤寒、副伤寒的全球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被引量:30
2007年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通常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S.parathphi A,B and C)引起,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但病情和病程较伤寒轻,其中以甲型副伤寒为常见。伤寒副伤寒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目前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王鲁茜阚飙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中国西南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及变迁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分析云南、贵州、广西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迁规律.方法 收集3省(自治区)2001-2012年以县为单位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统计学方法分析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1-2012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01-2006年发病率由30.15/10万降至10.83/10万(年均发病率21.12/10万);2007-2012年发病率趋于稳定,波动于4.75/10万~6.8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5.73/10万).夏秋季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高发季节.发病地图显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聚集性明显:云南、贵州两省的高发县集中于玉溪至贵阳的带状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发县集中于桂林地区.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显示,2001-2003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一级聚集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遵义、安顺等县(市);2004-2012年一级聚集区迁移并固定于云南省中部的玉溪等县(市).结论 我国西南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聚集区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中部的带状区域.2004年以后主要发病聚集区由贵州省转移至云南省.
王鲁茜阳波闫梅英唐雅清刘重程王瑞琴李飒马琳阚飙
关键词:聚集性
2008-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以乡镇为单位的昌平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使用SaTScan 9.0软件进行乡镇为空间单位、月为时间单位的时空扫描分析,利用ArcGIS 9.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展示病例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2008-2012年昌平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8 227例,年均发病率为324.91/10万。发病的季节性明显,高峰出现于每年4-6月。0~5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2.93%,散居儿童占多数。全区各乡镇均有手足口病流行,高发乡镇集中于南部。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时间维度为5-8月,空间维度覆盖7个乡镇的一级聚集区(平均RR=1.83,P〈0.001),此聚集区在4年中位置相对固定。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和高发区域。高发聚集区位于昌平区南部,具有城乡结合部特征。高发聚集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尚待加强。
王鲁茜唐雅清金文军刘重程王瑞琴蔡旭刘达峰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
2005-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3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种,累计64877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6.8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8.85/10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死亡12例,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9.18%。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59.08%。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7.82%。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59,P〈0.0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8.60%;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09%。结论 昌平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防控的重点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和儿童,应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王秀云王靓洁王鲁茜王瑞琴刘重程蔡旭金文军唐雅清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1--2007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素与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1--2007年云南省以县为单位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据,应用空间聚类、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伤寒副伤寒的分布特征,以及伤寒副伤寒流行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2001--2007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的年均发病率为23.11/10万,病例主要分布于夏秋季。空间聚类分析发现两个伤寒副伤寒的高发聚集区:玉溪地区(7年平均发病率207.45/10万)及该省与缅甸、老挝交界地区。多因素面板数据分析显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增加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湿度增加等气候因素相关:月平均气温升高10℃,IRR=1.30(95%Ch1.24~1.36);湿度增加10%,IRR=1.07(95%CI:1.05~1.09);月降水量增多100mm,IRR=1.02(95%CI:1.00—1.03);前1个月的气温升高10℃,IRR=1.73(95%CI:1.64~1.82);P〈0.05。结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存在聚集区,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在流行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王鲁茜闫梅英方立群伏晓庆王多春孙军玲曹务春张静阚飙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面板数据分析气象因素
2006-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处置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趋势。结果2006-2018年昌平区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起,其中一般级24起,未分级18起。事件类别以乙类和其他类传染为主,病种主要为甲型H1N1流感(12起)、水痘(10起)和霍乱(7起)。传染病事件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沿线的街镇,4-8月为高发期,学校是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结论昌平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传染病防控、特别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应作为昌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工作重点。
王鲁茜王靓洁王焕新王秀云陈奥吴宇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