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3
- 2011年
- 目的探究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49例初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Graves病初发组和桥本甲状腺炎初发组,随访至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另设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血浆IL-17、IL-6水平。结果 IL-17和IL-6在Graves病初发组、桥本甲状腺炎初发组中均明显升高。IL-6在Graves病缓解组中明显下降。IL-17在Graves病缓解组中,桥本甲状腺炎缓解组并无明显下降。Th17细胞在Graves病初发组、桥本甲状腺炎初发组中明显升高。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IL-6无相关性。在桥本甲状腺炎中,Th17和IL-17水平与自身抗体TPO-Ab、TG-Ab呈正相关,在Graves病中,Th17和IL-17水平与特异性抗体TRAB无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且与桥本甲状腺炎关系更为密切。
- 陈紫君刘纯李强田杰
- 关键词:TH17细胞白介素17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
- 氧化应激上调IL-17水平在Graves眼病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初发Graves眼病病例组外周血,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IL-17水平。从正常对照和病例组中各选取10例,采外周血分离T淋巴细胞,每例标本均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0,VitC=0)、过氧化氢组(H2O2=1 000 nmol/L,VitC=0)、维生素C组(H2O2=0,VitC=25μmol/L)、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H2O2=1 000 nmol/L,VitC=25μmol/L)。体外培养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GO病例组血清MDA、IL-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OD水平及SOD/MD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IL-17与MDA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1);②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水平检测分析,GO病例组中H2O2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VitC组及H2O2+VitC组(P<0.05);VitC组及H2O2+VitC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诱导GO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17,抗氧化剂VitC可在一定程度减少IL-17释放。
- 李强田杰陈紫君李霞绯刘纯
- 关键词:氧化应激白细胞介素17GRAVES眼病
- 甲巯咪唑与甲状腺素钠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与甲状腺素钠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Graves病治疗组(n=15)和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组(n=25),另选20人为健康对照组。Graves病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组采用甲状腺素钠治疗。采集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分别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白介素(IL)-17、IL-4、干扰素(INF)-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在Graves病治疗组中,治疗前IL-17、IL-4、IFN-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该组患者INF-γ水平有所下降,IL-4水平进一步上升,而IL-17水平并无明显下降(P>0.05)。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组治疗前上述4种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可使Graves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由Th1类细胞因子向Th2类细胞因子漂移,而对IL-17、TGF-β1无明显作用。甲状腺素钠则对桥本甲状腺炎中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 陈紫君刘纯李强田杰
- 关键词:甲巯咪唑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
- 抗血小板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田杰刘纯
- 关键词:糖尿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
- 抗血小板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巨大危害在于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糖尿病血栓性事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其中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将发生多种改变,主要表现为:(1)膜流动性下降;(2)Ca2+、Mg2+代谢稳态发生变化(细胞内Ca2+流动增加,Mg2+减少);(3)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
- 田杰刘纯
- 关键词:糖尿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