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川

作品数:13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土壤
  • 7篇生物埂
  • 5篇护坡
  • 4篇养分
  • 3篇入渗
  • 3篇土壤养分
  • 3篇网格
  • 3篇网格式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入渗
  • 2篇团聚体
  • 2篇坡面
  • 2篇丘陵
  • 2篇丘陵山区
  • 2篇紫色
  • 2篇紫色水稻土
  • 2篇护坡技术
  • 2篇根系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2篇攀钢集团研究...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秦川
  • 9篇何丙辉
  • 4篇李建兴
  • 4篇黄欢
  • 3篇姚云
  • 3篇李天阳
  • 2篇蒋先军
  • 1篇李振林
  • 1篇李翠莲
  • 1篇谢德体
  • 1篇闫建梅
  • 1篇贺小容
  • 1篇吴玫
  • 1篇王亮
  • 1篇严丽
  • 1篇田家乐
  • 1篇王涛
  • 1篇马希武
  • 1篇张怡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璧山5种典型农林混作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分入渗特性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璧山县血橙-红薯、血橙-花生、血橙-玉米、血橙-茄子、血橙纯林5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入渗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差异均显著,血橙-红薯模式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血橙纯林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不同模式土壤化学指标差异显著,血橙纯林下土壤各化学指标含量均最低,而血橙-茄子模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最高,血橙-玉米的全氮及碱解氮含量最高,血橙-红薯模式的全磷、全钾含量最高,血橙-花生模式的有效磷含量最高。不同模式土壤入渗过程不同,入渗曲线斜率不同,血橙-红薯模式达到稳渗时间最长,在50~55min,血橙-红薯模式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最大,分别为血橙纯林的4.82,3.88,4.28倍,而血橙纯林的累积入渗量仅为血橙-红薯模式的25.76%;不同模式土壤入渗能力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正相关,与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采用入渗模型模拟各模式入渗过程,Horton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最高,模型参数具有物理意义,是分析和预测璧山血橙林与农作物混作下土壤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李天阳何丙辉田家乐闫建梅张怡李振林秦川贺小容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入渗入渗模型
SELEX技术筛选青霉素类抗生素适体及其运用方法的初步探索
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antibiotic)是一类高效的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由于频繁地以超剂量使用,造成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进出口贸易。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青霉素类抗...
秦川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
文献传递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的时间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的时间效应,以无生物埂护坡的裸坡为对照,运用分形学原理,对实施年限为1~4年的黄花生物埂坡面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特征进行研究,并将两者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各实施年限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介于2.634~2.786之间,且表现为T4>T3>T2>T1>CK,与<0.05mm粒级颗粒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2)各实施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介于2.486~2.602之间,且表现为CK>T1>T2>T3>T4,与<0.01mm粒级颗粒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3)坡位对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明显,1~4年的黄花生物埂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而作为对照的裸坡分别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4)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均极显著相关。
姚云何丙辉李建兴李翠莲黄欢秦川
关键词:丘陵山区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
稻田垄作免耕提高土壤氮素肥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谷物种植面积的2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9%,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亚洲的31%。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极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它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淹水灌溉、人为耕作、...
秦川
关键词:紫色水稻土土地生产力氮循环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网格式生物埂作为将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坡技术,对土壤养分特征和坡面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建设1~4年的黄花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格式生物:更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在不同坡位之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与对照裸坡呈相反规律;(2)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氮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生物埂对于改善上坡位氮素含量效果较显著;土壤碱解氮与全氮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建设年限间生物埂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坡上和坡下位置差异均较显著;(3)生物埂建设1-3年,相同年限的生物埂不同坡位的土壤全磷含量之间显著差异性规律不同,但建设4年生物埂土壤全磷的坡面分布规律与对照完全相反,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且不同坡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O.000);有效磷含量随生物埂建设年限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变异系数达31.37%,但相比对照平均值提高1.15~3.30倍,而坡面分布随建设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网格式生物埂土壤全钾含量相比对照提高9.7%~28.2%,但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钾含量呈降低趋势;生物埂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且达到一定建设年限,坡面不同位置土壤有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增加。
黄欢何丙辉李建兴秦川姚云
关键词:护坡技术土壤养分
生物埂护坡上黄花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以川东丘陵区的梯田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选择生物埂护坡上种植的黄花和生物埂网格内土壤为研究内容,为明确4种不同种植年限黄花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生物埂护坡上黄花根系分布特征、生物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差异性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黄花根长、根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指标均增加,4年生黄花根系垂直分布明显比其他3种种植年限的大,分别为185.3cm、17 133条、237.5cm2、301.2cm3和158.9cm。根系水平分布由于受到网格大小的限制而出现差异性。4种不同种植年限黄花根系平均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4a>3a>2a>1a,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土壤层内根系的生物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花根系形态不但影响植物本身的生长,还影响其保土培肥效果,3、4年生黄花根系土壤养分含量均比1、2年生黄花高,且种植植物的样地比对照裸坡地养分含量高,不同种植年限同一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全氮、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与黄花根系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黄花根系的水土保持作用有保留土壤养分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川东丘陵区的梯田生物埂的草本选择和土壤养分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秦川何丙辉刘永鑫李天阳严丽马希武
关键词:根系分布特征植物根系根系生物量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值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以重庆市开县竹溪镇选取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为坡耕地(PG)、人工林(RG)、荒草地(HC)和经果林(JG),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选取3块10m×10m样地,每块样地内采用"S"形布设采样,取0~20cm土样,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情况:人工林(24.99±2.34g/kg)〉经果林(19.71±1.89g/kg)〉荒草地(13.72±1.79g/kg)〉坡耕地(10.20±0.69g/kg),坡耕地土壤pH值最高达到7.19,人工林最低达到5.67。2)全氮含量范围为0.55~1.38g/kg之间,人工林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N没有显著的差异。3)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全磷含量范围为0.41~0.59g/kg之间,经果林全磷含量和人工林有显著差异,两种林地利用方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为3.73~21.43g/kg之间。4)pH值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钾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于在三峡库区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方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秦川何丙辉蒋先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三峡库区土壤PH值
紫色土区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坡面径流溶质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初始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紫色土区的水土流失。通过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在5%,10%,15%和20%共4种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入渗、产流和径流溶质迁移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径流强度随降雨时间呈对数函数变化;降雨25min后,径流强度趋于稳定值;在单位时间内,紫色土坡面平均径流深度和累积径流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坡面平均入渗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径流中PO34-,K+,Br-浓度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开始产流时,径流溶质浓度很高,随后迅速衰减并逐渐趋于稳定。径流溶质的流失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溶质从土壤迁移到径流的过程是从很小值迅速增大到某一峰值,然后逐渐衰减至稳定。指数函数比幂函数更适合描述紫色土丘陵区坡地径流溶质迁移变化过程。
秦川何丙辉王亮刘永鑫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
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规律,在四川丘陵山区金凤溪小流域内设置了15个简易径流小区,以无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为对照,对生物埂下水保林(黄柏、柏木)、经济林(枇杷+牧草、枇杷、柑橘)、顺坡耕作(玉米)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埂显著影响土壤的体积质量、总孔隙、非毛管孔隙度,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渗透性不同,枇杷+牧草结合的渗透性最强,对照的渗透性最差.(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次数和产流率不同,其中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的产流次数、产流率分别比无生物埂+顺坡耕作降低26%和20%.
李建兴何丙辉黄欢秦川
关键词:土壤渗透
垄作免耕对紫色水稻土肥力演变的影响
2023年
探讨长期垄作免耕对紫色水稻土肥力的年际演变影响,为稻田耕作、培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依托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紫色土肥力肥效长期定位监测基地,选取垄作免耕(Ridge and No-Tillage, RNT)、常规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 CT)和冬水田(Flooded Paddy Field, FPF)3种耕作管理模式,统计分析了1990-2018年的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的质量分数,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对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管理的水稻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长期垄作免耕能够有效提高稻田0~20 cm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与1990年相比,到2018年,其增幅分别为42.2%, 37.1%, 30.0%, 122.5%, 352.0%.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随时间迁移并无明显变化.垄作免耕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值最高,为0.66,分别比常规耕作和冬水田高0.09和0.18.长期垄作免耕能够有效提高紫色水稻土养分质量分数,提升稻田土壤综合肥力.
张岚秦川谢德体石秀丽蒋先军
关键词:耕作方式垄作免耕土壤肥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