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欢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生物埂
  • 3篇团聚体
  • 3篇网格
  • 3篇网格式
  • 3篇微团聚体
  • 2篇入渗
  • 2篇土壤机械组成
  • 2篇土壤颗粒
  • 2篇坡面
  • 2篇丘陵
  • 2篇丘陵山区
  • 2篇护坡
  • 2篇机械组成
  • 2篇布置方式
  • 2篇产流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分布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重庆市农业资...

作者

  • 9篇黄欢
  • 8篇何丙辉
  • 4篇李建兴
  • 4篇秦川
  • 3篇姚云
  • 2篇鲍玉海
  • 2篇梁艳玲
  • 1篇江长胜
  • 1篇韦杰
  • 1篇李翠莲
  • 1篇吴玫
  • 1篇黄欢
  • 1篇孙丽娟
  • 1篇郑磊
  • 1篇李天阳
  • 1篇刘聪
  • 1篇王仁新
  • 1篇邱昕恺
  • 1篇冉思丹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贮水及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研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的时间效应,以无生物埂护坡的裸坡为对照,对建设时间为1~4年的黄花生物埂坡面土壤的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建设年限1~4年的黄花生物埂与裸坡的饱和贮水量、最大滞留贮水量、最大吸持贮水量、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均表现为:4年>3年>2年>1年>裸坡,且均与建设时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②坡位对土壤贮水及渗透性的影响明显,1~4年的黄花生物埂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的规律,而裸坡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③土壤渗透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土壤密度及有机质)和植被因子(根长密度、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李建兴何丙辉姚云秦川黄欢吴玫
关键词:丘陵山区土壤贮水量土壤入渗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的时间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的时间效应,以无生物埂护坡的裸坡为对照,运用分形学原理,对实施年限为1~4年的黄花生物埂坡面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特征进行研究,并将两者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各实施年限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介于2.634~2.786之间,且表现为T4>T3>T2>T1>CK,与<0.05mm粒级颗粒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2)各实施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介于2.486~2.602之间,且表现为CK>T1>T2>T3>T4,与<0.01mm粒级颗粒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3)坡位对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明显,1~4年的黄花生物埂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而作为对照的裸坡分别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4)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均极显著相关。
姚云何丙辉李建兴李翠莲黄欢秦川
关键词:丘陵山区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
不同模式地埂植物篱对土壤颗粒组成特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以空心砖地埂模式(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地埂植物篱模式:土埂+牧桂1号(Ⅱ)、砖砌埂+苎麻(Ⅲ)、圆木排+黄花(Ⅳ)、竹排篱+韭菜(Ⅴ)在拦沙减蚀过程中对坡面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运用分形理论与矩法估计统计对比研究了土壤机械组成与微团聚体的粒度参数特征,并将两者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的地埂植物篱模式下,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变化量介于(-0.020 6)~0.161 8之间,其变幅表现为模式Ⅲ〉模式Ⅳ〉模式Ⅴ〉模式Ⅱ〉模式Ⅰ,且与细黏粒、粗黏粒、粗沙粒的改变量呈显著线性关系;(2)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量介于(-0.080 3)~0.056 5之间,其变幅表现为模式Ⅳ〉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模式Ⅴ,模式Ⅳ下大粒径团聚体增加最多,分形维数减少最大;(3)模式Ⅰ、Ⅱ、Ⅴ均增加了土壤机械组成偏倚系数CS、峰凸系数CE,其颗粒级配变细,同时模式Ⅱ细粒化较显著,且占优势的大粒径微团聚体组成右偏移最明显;(4)土壤机械组成及微团聚体的分形维数高低不仅能反映土壤结构特征优劣,同时其数值变化程度大小能揭示土壤结构性质变化大小及方向。
黄欢何丙辉鲍玉海韦杰郭晓朦
关键词: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矩法估计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网格式生物埂作为将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坡技术,对土壤养分特征和坡面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建设1~4年的黄花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格式生物:更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在不同坡位之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与对照裸坡呈相反规律;(2)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氮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生物埂对于改善上坡位氮素含量效果较显著;土壤碱解氮与全氮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建设年限间生物埂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坡上和坡下位置差异均较显著;(3)生物埂建设1-3年,相同年限的生物埂不同坡位的土壤全磷含量之间显著差异性规律不同,但建设4年生物埂土壤全磷的坡面分布规律与对照完全相反,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且不同坡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O.000);有效磷含量随生物埂建设年限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变异系数达31.37%,但相比对照平均值提高1.15~3.30倍,而坡面分布随建设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网格式生物埂土壤全钾含量相比对照提高9.7%~28.2%,但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土壤全钾含量呈降低趋势;生物埂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且达到一定建设年限,坡面不同位置土壤有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增加。
黄欢何丙辉李建兴秦川姚云
关键词:护坡技术土壤养分
汇/分流截-排水方式对降低三峡库区坡地磷流失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优化坡面截-排水方式能有效调控坡面养分流失,对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和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明坡面截-排水方式的阻磷效应,通过采集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荒草地、有林地)典型坡面土样,在106 mm/h雨强下展开室内暴雨模拟试验,分析3种截-排水方式(汇流排水T1、分流排水T2、无措施CK)对坡面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与CK相比,T1和T2平均径流率分别减小40.33%~44.33%、42.57%~54.52%,平均产沙率分别减少68.14%~71.15%、60.55%~72.57%。各截-排水方式下,有林地的平均产沙率显著低于荒草地和坡耕地。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可溶性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及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变化范围和平均浓度均表现为T1T1(66.47%),而荒草地和有林地条件下,TP、DP、PP流失量平均降低幅度为T1(65.19%)>T2(59.16%)。研究表明,汇流和分流2种截-排水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坡面磷素流失量,其中汇流方式可能更适用于荒草地和林地水系,而分流方式更适用于坡耕地水系。
李永灏龚俐婕王卓黄欢宋兰李天阳何丙辉
关键词:面源污染
坡面不同截-排水沟布置方式下土壤微团聚体流失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传统坡面水系工程主要在节约工程量的考量下,把截水沟布置成平行于等高线的形式,但为了符合坡面自然排水状况,该研究中考虑用汇流和分流的方式来探究从理论上改变坡面沟道的基本形状是否具有可行性。该研究设计按比例缩小的坡-沟模型,以无措施坡面为对照,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在不同坡度、地类坡面上布置汇流型和分流型截排水沟道后,坡面土壤微团聚体的流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个地类和坡度中,布置汇流和分流截排水措施后均出现较小颗粒微团聚体(<5μm)在侵蚀泥沙中富集的现象;在坡耕地中,布设截排水措施能显著稳定土壤小粒径微团聚体(<5μm)比例的稳定性,但分流截排水措施的效果更加明显,但在5°和10°时,汇流截排水措施能更好减缓坡面土壤粗化(250~1 000μm)趋势;汇流措施能减少林地侵蚀泥沙中微团聚体富集的波动性并控制林地坡面较小粒径微团聚体流失(<5μm)的程度,但在荒草地中,总体来看,汇流措施对控制坡面微团聚体流失具有更强的作用。汇流型和分流型截排水措施对不同地类坡面微团聚体的控制保护各有侧重,在布设坡面沟道时,根据坡面、土壤实际情况和土壤保护要求来选择坡面截排水措施是极有必要的。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坡面自然排水方式在现实中运用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部分基础资料。
何丙辉梁艳玲黄欢
关键词:土壤径流模拟降雨微团聚体
不同截排水布置方式下坡耕地坡面产流产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改善坡面水系分段拦蓄径流泥沙的调控效益,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l坡面集中汇流(T1)和“燕型”分流(T2)2种不同的控制排水措施下的坡面产沙产流过程。结果表明,与无措施坡面(CK)对比,2种不同排水布置方式均能显著延长径流急剧增加的历时,降低产流率增速,减少产流深46.61%~56.40%,使产流率与径流历时的对数拟合系数均达到0.85以上,且T2处理坡面产流率较T1处理变化更平稳,产流率和产流总量在各坡度均表现为T2处理T2处理,在15°坡面则相反。而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坡面累计产沙量变化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T1处理有利于削弱坡度对侵蚀量的影响,而T2处理对减少产流受坡度因子影响的效果更显著。
黄欢何丙辉鲍玉海王仁新梁艳玲
关键词:排水措施产流产沙
地膜覆盖对菜园紫色土壤环境因子及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地膜覆盖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因子及N_2O排放的影响,以重庆市典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不覆膜方法为对照,在萝卜生长季应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原位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方式下地下5cm土壤温度明显变高、总生物量明显增大,均极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2和P=0.005);叶重和肉质根均明显增加(P=0.011和P=0.013),但二者在土壤湿度及土壤硝态氮含量间则无显著差异。在萝卜生长周期内,覆膜处理下N_2O平均排放通量发芽期为(70.21±10.51)μg/(m^2.h),叶片生长旺盛期盛期为(65.43±5.66)μg/(m^2.h);幼苗期的地膜覆盖措施使N2O排放通量最高,平均通量达(109.13±11.23)μg/(m^2.h),肉质根生长期最低,为(62.81±15.10)μg/(m^2.h),全季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8.59±10.76)μg/(m^2.h),总排放量为1.58kg/hm^2。而常规对照条件下全季N2O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1.39±12.09)μg/(m^2.h),总排放量1.30kg/hm^2,覆膜与不覆膜相比N_2O排放全季增加了21.5%。因此,覆膜处理既能增加萝卜产量,也能增加N_2O的排放。
郑磊江长胜江长胜孙丽娟冉思丹刘聪邱昕恺
关键词:N2O排放地膜覆盖菜园紫色土
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规律,在四川丘陵山区金凤溪小流域内设置了15个简易径流小区,以无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为对照,对生物埂下水保林(黄柏、柏木)、经济林(枇杷+牧草、枇杷、柑橘)、顺坡耕作(玉米)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埂显著影响土壤的体积质量、总孔隙、非毛管孔隙度,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渗透性不同,枇杷+牧草结合的渗透性最强,对照的渗透性最差.(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次数和产流率不同,其中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的产流次数、产流率分别比无生物埂+顺坡耕作降低26%和20%.
李建兴何丙辉黄欢秦川
关键词:土壤渗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