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晓妍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他汀
  • 5篇药物
  • 5篇他汀类
  • 5篇他汀类药
  • 5篇他汀类药物
  • 5篇类药
  • 5篇类药物
  • 4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3篇超声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动脉内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中老年
  • 2篇中老年人
  • 2篇中老年人群
  • 2篇脓毒

机构

  • 9篇开滦总医院
  • 3篇唐山市开滦精...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开滦精神卫生...
  • 1篇唐山市第三医...
  • 1篇唐山市传染病...

作者

  • 14篇耿晓妍
  • 8篇王爱田
  • 7篇高景利
  • 7篇李晓岚
  • 7篇张静
  • 4篇黄玮
  • 4篇李晓庆
  • 4篇刘雪梅
  • 3篇吴寿岭
  • 3篇张素艳
  • 3篇李雯
  • 2篇刘星
  • 2篇邵丹
  • 2篇李瑞芬
  • 2篇张冬艳
  • 1篇吕淑娟
  • 1篇邢秀玲
  • 1篇李晓庆
  • 1篇赵剑秋
  • 1篇邵丹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反应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病例数,28 d死亡病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因子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1、3.622、4.879,均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53,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3±3.1)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3.3)d(t=3.9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可能存在潜在益处,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张静张素艳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关键词:休克阿托伐他汀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CRP、TNF-α、IL-6及IL-10的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7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加入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未加入阿托伐他汀的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下降趋势,而观察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但能升高ALT、AST、TBIL水平,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同时,对肝脏损伤尚需进一步观察。
张素艳张静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DM )合并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入住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内分泌科和开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的DM 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共21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充分的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T组患者在入选当晚即给予辛伐他汀40 mg ,口服或鼻饲,连续14 d。测定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4 d(T2)、7 d(T3)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浓度、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T组患者T2和T3时的IL-6、TNF-α、CRP水平都比前时间点及C组同时间点低( P <0.05),IL-10水平比前一时间及C组同时间点高( P <0.05);C组患者 T3时的IL-6、TNF-α、CRP水平都比T1时低( P <0.05),IL-10水平比 T1时高( P <0.05),T 组 T3后患者MODS发生率(8.57%)明显小于C组患者(35.23%,P<0.01);28 d病死率(3.81%)小于C组患者(17.1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DM合并严重感染患者,能够减轻炎性反应,能降低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素艳张静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症预后
开滦集团职工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共5353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人群共5353例,年龄40~94(55.1±11.8)岁,其中男性3209例,占59.9%。1具备≤1项、2项、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0.89±0.19 mm、0.88±0.19 mm、0.85±0.19 mm、0.82±0.18 mm、0.80±0.18 mm、0.76±0.15 mm,各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2.6%、31.4%、24.7%、20.3%、15.9%、9.5%。2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线性负相关(B=-0.012,95%CI:-0.014^-0.011,P<0.001);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与具有≤1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比较,具有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值(OR)分别为0.62、0.40、0.31、0.18。结论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保护性因素,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项数及其评分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降低。
李晓庆刘星李雯黄玮耿晓妍邵丹吴寿岭刘雪梅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的5852名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2006-2007年度hsCRP测量值将研究对象分为hsCRP〈1、1~3、〉3~10mg/L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hsCRP水平与2010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结果与hsCRP〈1mg/L组相比,hsCRP1~3、〉3~10mg/L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42.6%、50.4%比35.4%)、不稳定斑块检出率(24.0%、28.9%比17.0%)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3.05±1.86)、(3.48±1.82)比(2.65±1.76)]升高(均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性和女性hsCRP1~3、〉3~10mg/L组TBS均较hsCRP〈1mg/L组升高[男性(3.60±1.85)、(3.88±1.86)比(3.16±1.66);女性(2.34±1.62)、(2.97±1.63)比(1.90±1.63);均P〈0.05]。影响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后,hscRP为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均P〈0.05),hsCRP〉3~10mg/L组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发生风险为hsCRP〈1mg/L组的1.30倍(95%CI1.06~1.60)和1.37倍(1.05~1.79)。结论中老年人群中,hsCRP水平升高,未来发生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风险增加,hsCRP是颈部斑块以及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雪梅李燕李晓庆赵剑秋李雯黄玮耿晓妍邵丹黄喆杜鑫牛伯晖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褪黑素与心肌
2006年
耿晓妍张作凤张宇新邱方
关键词:褪黑素心肌生理作用
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超声表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超声表现.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健康查体人群中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90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和测量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淋巴结门、内部回声、血流.结果 90例共检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11个,单发34例,34个淋巴结;多发56例,277个淋巴结;单区域分布30例,多区域分布60例,分布区域依次为:Ⅰ区100个(占32.1%),Ⅱ区92个(占29.6%),Ⅲ区81个(占26.0%),Ⅴ区28个(占9.0%),Ⅳ区和Ⅵ区少见,共10个(占3.3%).最大长径1.00~2.80 cm,短径0.26~1.10 cm,255个(占82.0%)淋巴结长径/短径≥2,皮质厚度(0.21±0.06)cm;皮质厚度与短径比值(0.34±0.15);动脉收缩期速度(PSV)(7.6±1.3)cm/s,阻力指数(RI)(0.60±0.18).多数呈椭圆形、梭形,部分呈类圆形,皮质增厚且均匀一致,回声减低,髓质呈强回声,皮、髓质分界清晰,淋巴门居中存在,包膜完整、纤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结论 超声检查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声像图清晰、诊断准确,可作为首选方法在健康人群中进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诊断和随访,以减少穿刺技术的应用.
李瑞芬李晓庆耿晓妍张丽李志辉李媛媛
关键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检查
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清中IL-6及IL-10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16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按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另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非他汀治疗组(102例)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他汀治疗组(66例)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及IL-10水平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感染后致SIRS患者入院时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d及7d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d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7d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他汀治疗组发生MODS为16例(24.2%),非他汀治疗组发生MODS为25例(2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9>0.05);他汀治疗组病死为17例(25.8%),非他汀治疗组病死为43例(4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94,P=0.030<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能促进IL-6水平下降和IL-10水平升高,进一步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但仍需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张静张素艳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IL-6IL-10
他汀类药物对全身性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王爱田张素艳张静耿晓妍高景利李晓岚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于存在全身性感染即脓毒症(Sepsis)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肝病、胰腺炎等)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因子(TNF-α,IL-6,IL-10,CRP)变化、临床预后、治疗过程中的不...
关键词:
关键词:全身性感染脓毒症他汀类药物
评价高频超声在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李瑞芬赵海鹰吕淑娟李秀山张冬艳耿晓妍高丽华邢秀玲周爱霞李志辉李晓庆邵丹
利用最传统的高频超声对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多项血流参数进行观察和测量,对良性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和恶性的转移癌、淋巴瘤的4种常见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和统计学处理,...
关键词:
关键词:超声诊断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