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元生

作品数:32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血吸虫
  • 12篇吸虫
  • 10篇日本血吸虫
  • 8篇蛋白
  • 5篇免疫
  • 5篇虫病
  • 4篇重组抗原
  • 4篇转移酶
  • 3篇蛋白质
  • 3篇信号
  • 3篇血吸虫病
  • 3篇真核
  • 3篇真核表达
  • 3篇重组日本血吸...
  • 3篇危急
  • 3篇危急值
  • 3篇危急值报告
  • 3篇吸虫病
  • 3篇基因
  • 3篇弓形虫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合肥市第一人...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胡元生
  • 17篇沈继龙
  • 9篇钟政荣
  • 8篇李小月
  • 6篇温和
  • 6篇罗庆礼
  • 6篇汪学龙
  • 3篇王家传
  • 3篇沈继录
  • 3篇夏昕
  • 3篇徐元宏
  • 2篇刘淼
  • 2篇袁小松
  • 2篇宋晓蓉
  • 2篇江宝玲
  • 2篇闻慧琴
  • 2篇高志庆
  • 1篇刘伦
  • 1篇方皓舒
  • 1篇宋蔚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筛选的血吸虫病检测试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筛选的血吸虫病检测试剂。本发明由重组抗原A和B按照1∶1混合配伍组成重组抗原混合物;重组抗原A为重组日本血吸虫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3mg/ml,重组抗原B为重组日本血吸虫果糖二磷酸醛...
沈继龙钟政荣罗庆礼李小月宋晓蓉闻慧琴胡元生
文献传递
乳腺癌14-3-3 sigm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乳腺组织,半定量检测14-3-3sigm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35例(35/40,87.5%)没有检测出14-3-3sigma mRNA;western-blot也证明,40例中有32例14-3-3sigma蛋白表达缺失(32/40,80.0%),两种试验同时阴性的有31例(77.5%),另各有2例低表达。而在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RT-PCR和western-blot均检测出14-3-3sigma基因表达。结论14-3-3sigma基因表达缺失或低表达是乳腺癌的经常性事件,研究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钟政荣沈继龙胡元生李小月胡建国李兴武王凤超
关键词:乳腺癌
肺动脉灌注含巴马司他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犬肺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持续灌注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中犬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B组,各8只。常规建立体外循环,A组用不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B组用含巴马司他30mg/kg的肺保护液,流量30ml/(kg.min)灌注肺动脉。记录两组犬手术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静脉血,比色法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体外循环结束后,取左上肺标本,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取小块左肺组织称重烘烤计算肺组织湿重系数(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取上清液(BALF),ELISA法测MMP-9浓度,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总蛋白。结果转流后B组A-aDO2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MPO活性相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肺湿干比重(W/D)、BALF总蛋白含量和MMP-9含量均低于A组(P均<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肺灌注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肺动脉持续灌注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通过降低血MMP-9浓度和减少中性粒细胞集聚来降减轻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龚文辉葛圣林张成鑫张雷胡元生冯俊波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肺动脉灌注巴马司他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来的。该制度的建立与应用既是检验科实施《机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温和夏昕胡元生
文献传递
安徽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徐元宏李涛沈继录胡元生钟政荣熊自忠马筱玲李家斌程训民潘晓龙
该项目通过对安徽省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和主要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多重耐药机制研究及耐药性水平传播研究,全面掌握了安徽省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
关键词: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
用电穿孔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日本血吸虫童虫并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异源表达,以及电穿孔技术在血吸虫基因转化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电穿孔技术将质粒pEGFP-C1导入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提取分离体外培养48 h童虫的基因组DNA、总RNA和全虫蛋白,分别用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基因在童虫体内的存在、转录和翻译。同时,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EGFP在童虫体内进行定位。结果PCR和RT-PCR分别成功扩增出760 bp和276 bp的预期大小的片段,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EGFP基因在童虫体内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主要定位在童虫的皮层和副皮层,虫体前端尤为明显。结论电穿孔技术成功地将异源基因引入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并获得表达。
袁小松沈继龙汪学龙胡元生罗庆礼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电穿孔转基因基因表达
合肥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154例病原学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本院CAP患者病原体分布,分析各种病原体的构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间本院154例CAP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确定诊断阳性判断标准:合格标本培养出病原体;间隔2~4周,非典型病原体抗体滴度呈现大于或等于4倍增高。应用PCR分别扩增肺炎支原体16SrRNA,肺炎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和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porin基因。结果154例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和DNA检测,其中肺炎链球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占23.8%,流感嗜血杆菌占5.2%,化脓链球菌占5.2%,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各占1.9%;在非典型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占13.6%,肺炎衣原体占1.9%,嗜肺军团菌占0.6%。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57.1%,二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5.6%,三重占2.6%,混合感染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占52.4%。结论合肥地区本院CAP病原体最为常见的是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混合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占52.4%。
温和胡元生高志庆徐元宏李涛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非典型病原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GFP,并观察其在Hep 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据已知的EGF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 1 对引物,并引入Hind Ⅲ和EcoR Ⅴ酶切位点。应用PCR技术,从含有 EGFP的 pAdTrack CMV中扩增 EGFP编码基因。通过 TA连接将其克隆入pGEM T easy载体,经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后,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转化Esche richia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于Amp+ 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经 Hind Ⅲ和EcoRⅤ双酶切、PCR鉴定,将该载体转染人喉癌细胞 Hep 2 后 48 h观察 EGFP表达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 EGFP 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GFP,并成功转染Hep 2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绿色光。 结论 获得可产生绿色荧光的 EG FP,能方便地用作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
李小月何金生沈继龙宋蔚汪学龙胡元生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
日本血吸虫酪氨酸羟化酶信号通路的干预
日本血吸虫病预防主要在致病,感染和传播三个方面,由于没有临床可用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化学治疗联合消灭中间宿主钉螺等方法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控制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吡喹酮是血吸虫病化疗的首选,由于其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杀血吸虫...
胡元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儿茶酚胺类物质酪氨酸羟化酶日本血吸虫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质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的克隆与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克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基因,并进行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T-PCR从猪囊尾蚴中获得cC1编码基因,T-A克隆后,将cC1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表达的融合蛋白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经快速液相蛋白层析分离系统检测其纯度。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的片段长度为1056bp,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酶切验证,和预期的结果一致,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cC1基因相比于423位存在1个同义突变。转化有重组质粒的E. coli BL21(DE3)经过0.05mmol/LIPTG 37℃诱导6h高效表达了占菌体蛋白总量60%的可为囊虫病患者血清识别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纯度达94%。结论成功克隆并高效可溶性原核表达了猪囊尾蚴期特异性抗原cC1,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方强骆江坤崔琢齐文娟胡元生沈继龙
关键词:克隆原核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