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星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桃蛀螟
  • 1篇嗅觉
  • 1篇嗅觉受体
  • 1篇腰带长体茧蜂
  • 1篇叶甲
  • 1篇萤叶甲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玉米花
  • 1篇玉米花粉
  • 1篇玉米田
  • 1篇生物防治
  • 1篇双斑长跗萤叶...
  • 1篇气味受体
  • 1篇组织表达谱
  • 1篇组织表达谱分...
  • 1篇物防
  • 1篇空间分布型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植物保...

作者

  • 4篇葛星
  • 3篇王振营
  • 2篇白树雄
  • 2篇何康来
  • 1篇王勤英
  • 1篇张聪
  • 1篇张天涛
  • 1篇张洪刚
  • 1篇赵磊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转cry1F基因玉米花粉对腰带长体茧蜂存活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主要寄生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玉米花粉可以作为腰带长体茧蜂的补充营养。本研究利用转cry1F基因抗虫玉米花粉作为补充食物饲喂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其对腰带长体茧蜂存活和繁殖的影响,为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饲喂转cry1F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后腰带长体茧蜂的寄生率、茧块重量、每茧块茧数、羽化率与饲喂对照玉米花粉相比无显著差异;在蜂蜜水+Bt玉米花粉处理中虽然与对照玉米花粉处理相比雌蜂的寿命并没有显著差异,但雄蜂的寿命差异显著;在取食转cry1F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腰带长体茧蜂体内未检测到Bt蛋白成分。说明转cry1F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对腰带长体茧蜂的存活和繁殖没有显著影响。
白树雄张洪刚葛星王振营
关键词:花粉腰带长体茧蜂存活繁殖
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被引量:29
2013年
为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2011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西省晋中市的玉米田对土壤中的越冬卵进行调查。通过频次分布检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改进的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越冬卵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CA>0、I>0、k>0、m*/m>1,空间分布图式在低密度下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越冬卵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3.52m-15.61。种群密度越大,相对聚集度的变化速率也越大,而且聚集的程度随着卵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聚集均数(λ)的测定表明,聚集是成虫的产卵习性和田间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性质、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主要在近土表的土壤中产卵,在距土表15 cm以上的土壤中,有94.2%的越冬卵分布在距土表0—10 cm的土层中,其中以距土表2—5 cm的土层中的卵量最多,平均每个样点有卵25.56粒,占总数的64.7%,显著高于其他深度土层的卵量。
张聪葛星赵磊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空间分布型
桃蛀螟成虫Orco嗅觉受体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克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的Orco嗅觉受体基因,并研究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谱。【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桃蛀螟触角Orco基因,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的表达量。【结果】获得桃蛀螟成虫Orco的cDNA全长序列,并命名为CpunOrco(GenBank登录号:JX10168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425bp,编码475个氨基酸,序列中有7个跨膜区。对桃蛀螟成虫不同组织中CpunOrco的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punOrco主要在触角和下颚须中表达,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高于雌虫,并且该基因在其他组织中也有一定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该嗅觉受体基因在桃蛀螟成虫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葛星张天涛何康来王勤英李云龙王振营
关键词:桃蛀螟荧光定量PCR组织表达谱
桃蛀螟嗅觉相关基因的筛选与表达谱分析
昆虫个体间以及昆虫与环境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嗅觉和味觉来实现,其中嗅觉系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为高度专一、极其灵敏的化学检测器,它能够将外界传入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调节昆虫的行为活动,如寻找食物、觅偶、寄主...
葛星
关键词:桃蛀螟表达谱生物防治气味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