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文犁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3篇肝静脉
  • 2篇再灌注
  • 2篇解剖学
  • 2篇灌注
  • 2篇肝癌
  • 1篇定植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变...
  • 1篇淤血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三维成像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 1篇鼠肝
  • 1篇切除
  • 1篇缺血
  • 1篇肿瘤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6篇许文犁
  • 5篇董家鸿
  • 4篇张爱群
  • 4篇李崇辉
  • 4篇谭晓宇
  • 2篇葛新兰
  • 1篇刘军
  • 1篇陆树桐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肝静脉短暂阻断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短暂出肝血流阻断与短暂入肝血流阻断对大鼠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大鼠肝脏的不同肝叶建立3个不同的区域:(1)非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NIL-CR)区:分离大鼠肝右中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2)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IL-CR)区:分离大鼠左肝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3)缺血再灌注(IR)区: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肝右上叶入肝血流30 min后开放,于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3、7 d等4个时相点分别检测大鼠肝脏各区域的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结果血流阻断后30 min,IR区的微循环流量显著高于NIL-CR区、IL-CR区(P均<0.01),IR区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NIL-CR区(P<0.01)、IL-CR区(P<0.05);在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中,NIL-CR区和IL-CR区在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 d的分值均显著高于IR区(P均<0.01)。但NIL-CR区与IL-CR区在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Suzuki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静脉阻断能更显著地降低肝组织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和氧饱和度,导致CR比IR产生更显著的肝损伤效应。淤血区周边是否有正常肝组织接壤的因素并不对CR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
谭晓宇陆树桐刘军许文犁许寅喆葛新兰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关键词:肝静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再灌注损伤
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在肝静脉解剖变异方面的研究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影像学技术的成熟,外科学特别是肝胆外科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也为“精准外科”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支持。具体来说,优质的影像学技术为肝胆外科医师在进行活体肝移植,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等高难度手...
许文犁
关键词:解剖学三维成像
肝硬化环境下黏附分子表达对肝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环境对肝癌肝内、外转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CCl4诱导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在肝硬化组及对照组的肝脏左叶上原位种植小鼠肝癌细胞,术后1、2、3周收取标本。通过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行为。检测了肝脏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发现,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更容易出现肝内转移(14/19)与远处转移(4/19),与对照组相比(5/17,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硬化组黏附类分子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钙黏附素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环境更利于肝癌发生肝内、外转移。这种转移行为可能与肝硬化组织中各种黏附因子表达增高有关。
许文犁谭晓宇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肿瘤转移
淤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淤血/再灌注损伤(CRI)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I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入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切除部分约占全肝重的70%);C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出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对照组:单纯切除除肝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记录各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于术后1、3、7 d处死实验大鼠检测各组的ICG血浆消除率(ICG-PDR)、ALT、AST、肝再生度、Ki-67标记指数等变化。结果 CRI组术后死亡率高于IRI组(34.3%vs 8%,P<0.05)以及对照组(34.3%vs 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CRI组术后第1天转氨酶明显升高、肝功能显著降低(P<0.05),而同等时间的IR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RI组的术后第1天的Ki-67标记指数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IRI组(P<0.01);CRI组的Ki-67标记指数峰值延迟出现,峰值的高度低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CRI组术后第3天的肝再生度也受到抑制(P<0.01),亦低于IRI组(P<0.05)。结论与IRI相比,CRI能引起更严重的肝损伤同时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再生。
谭晓宇许文犁葛新兰李崇辉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淤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肝切除肝损伤肝再生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静脉解剖学研究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肝静脉作为肝脏的唯一回流血管,其在肝脏解剖学和外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外科领域方面的应用,为肝胆外科医师了解、研究肝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变异提供了各种便利以及循证学依据。本文就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静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合性回顾。
许文犁董家鸿
关键词:肝静脉三维可视化技术解剖学
流出道梗阻对大鼠肝癌细胞肝内定植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在肝脏局部流出道梗阻的基础上建立肝癌实验模型,观察肝脏出肝血流不畅时对肝癌细胞肝内播散的影响。方法16只雌性Buffalo大鼠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SO),B组临时阻断肝脏左叶出肝静脉(OHV),并监测术中门静脉血流的变化。同时在两组大鼠肝内注入荧光标记的肝癌细胞。术后取下肝脏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模型肝内的肿瘤定植,常规观察流出道不畅后的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当大鼠肝脏左叶出肝静脉阻断后,入肝方向的门静脉血流由正常时的(11.00±3.13)ml/min下降为(8.42±1.99)ml/min。术后常规病理发现肝窦内大量淤血。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HV组较s0组,肝内含有荧光标记的肿瘤明显增多(P〈0.05)。结论当肝脏流出道不畅造成肝内血流紊乱时,侵入脉管系统的肝癌细胞容易滞留于肝内,形成肝内转移灶。
许文犁谭晓宇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关键词:流出道梗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