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冠宁

作品数:70 被引量:390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马铃薯
  • 15篇栽培
  • 13篇冬种
  • 13篇冬种马铃薯
  • 7篇栽培技术
  • 5篇性状
  • 5篇选育
  • 5篇旱藕
  • 5篇甘薯
  • 4篇稻草
  • 4篇冬作
  • 4篇栽培模式
  • 4篇马铃薯产业
  • 4篇疮痂
  • 4篇疮痂病
  • 3篇稻草覆盖
  • 3篇多糖
  • 3篇生理特性
  • 3篇石斛
  • 3篇铁皮石斛

机构

  • 66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广西大学
  • 3篇国际马铃薯研...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70篇谭冠宁
  • 55篇李丽淑
  • 50篇唐洲萍
  • 47篇何虎翼
  • 39篇何新民
  • 25篇杨鑫
  • 21篇王晖
  • 15篇何海旺
  • 15篇樊吴静
  • 7篇韦本辉
  • 6篇蒋菁
  • 4篇何忠
  • 3篇谢开云
  • 3篇李文娟
  • 2篇赵坤
  • 2篇梁益珍
  • 2篇蒋德书
  • 2篇谢太理
  • 2篇李俊林
  • 2篇杨鑫

传媒

  • 10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中国蔬菜
  • 4篇广西农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冬种马铃薯霜冻为害特点及防霜冻技术被引量:3
2018年
介绍了广西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和广西霜冻气候主要特点。调查了霜冻对不同地形种植的马铃薯植株以及不同马铃薯品种植株冻害的影响,了解了霜冻对马铃薯伤害程度。针对不同的霜冻类型,提出了人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冻后补救措施等综合防霜冻技术措施,为广西冬种马铃薯霜冻研究和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何虎翼何新民谭冠宁唐洲萍杨鑫李丽淑
关键词:霜冻马铃薯
一种马铃薯甜酒及其酿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甜酒及其酿造方法。一种马铃薯甜酒,包括:马铃薯泥、糯米、酒曲和中药添加剂,其中,所述中药添加剂酿造方法为:葛根、牛大力和铁皮石斛分别按重量比25‑30:35‑40:40‑50称取原料,粉碎后按重量比1...
何虎翼谭冠宁唐洲萍杨鑫李丽淑樊吴静何新民
文献传递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被引量:10
2018年
广西具有发展冬作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启动,广西马铃薯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从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了解2016年广西马铃薯发展状况,分析目前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提升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樊吴静何虎翼唐洲萍李丽淑杨鑫谭冠宁
关键词:马铃薯
基于植物转座子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018年
植物转座子是广泛分布于植物基因组中的一类可移动元件,可分为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植物转座子拷贝数丰富、插入位点多态性和高度异质性,非常适合用来开发分子标记。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基于植物转座子的S-SAP、IRAP、REMAP和RBIP等分子标记差异,归纳了这些标记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鉴定以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应用。
何虎翼樊吴静唐洲萍杨鑫李丽淑谭冠宁何新民
关键词:植物反转录转座子分子标记
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0%。马铃薯是C3作物,其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与其淀粉合成和降解过程有关。与马铃薯淀粉合成的相关酶包括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和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α-淀粉酶(α-amylase,Amy)、β-淀粉酶(β-amylase,BAM)、葡聚糖水双激酶(Glucan water dikinase,GWD)、磷酸葡聚糖水双激酶(Phosphoglucan water dikinase,PWD)和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碱性转化酶(Neutral/alkaline inverstase,NI)则与马铃薯淀粉降解有关。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基因克隆对马铃薯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克隆的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基因已在增加马铃薯淀粉含量、淀粉改性和改变淀粉组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总结了马铃薯淀粉合成与降解酶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议,旨为深入开展马铃薯淀粉改良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何虎翼唐洲萍杨鑫樊吴静谭冠宁李丽淑何新民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合成淀粉降解基因工程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
关键词:甘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毒检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冬作区马铃薯黑胫病防控药剂筛选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马铃薯黑胫病严重影响了冬作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及时有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我们采用了几种化学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了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0%可杀得600-700倍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率,提高了亩产量和商品薯率,综合防效显著。
何新民谭冠宁唐洲萍何虎翼李丽淑
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
桂南地区秋冬油葵播期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以GJ07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对油葵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最高,达14.49,其中8月25日、9月5日、10月5日、10月25日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分别为2775、3015、2910、2640kg/hm2;9月15日和9月25日两个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为3420、3210kg/hm2,并且含油率较高、盘粒数多、籽实饱满、出苗整齐。因此,桂南地区秋冬种植油葵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
李丽淑韦本辉谭冠宁王晖蒋菁
关键词:油葵播期
冬作区马铃薯雾培法生产脱毒微型薯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采用不同配方营养液和不同苗龄脱毒苗对雾培法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3/4MS配方的植株生长中等,合格薯率最高,烂薯率最低,单株结薯数与MS配方接近。随着苗龄的增加,烂薯率增加,植株高度、单株结薯数和合格薯率则相应减少,15 d苗龄的植株最高,单株结薯数最多,合格薯率最高,烂薯率最低。雾培法生产微型薯比基质培养开花晚2 d,大薯率增加0.1%。
何忠何虎翼何新民李丽淑王晖何海旺唐洲萍谭冠宁
关键词:雾培脱毒苗微型薯
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生理机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叶片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6个诱抗剂处理,处理1~处理4为常规拌种分别+1.0 mmol/L水杨酸、1.0 mmol/L苯并噻二唑、2000倍25%吡唑醚菌酯或500倍3%氨基寡糖素喷施叶片,处理5和处理6为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分别+500倍3%氨基寡糖素或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于齐苗后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14 d调查植株出苗率、株高等农艺性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收获后调查块茎疮痂病发病率、产量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不同诱抗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以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68.85%;与CK相比,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块茎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诱抗剂通过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来调节植株生长,从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利用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最理想,同时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块茎营养品质。
杨鑫李丽淑樊吴静何虎翼唐洲萍谭冠宁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诱抗剂抗性诱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