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鑫

作品数:49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马铃薯
  • 15篇旱藕
  • 10篇土壤
  • 10篇疮痂
  • 10篇疮痂病
  • 9篇马铃薯疮痂病
  • 8篇冬种
  • 8篇冬种马铃薯
  • 7篇性状
  • 6篇栽培
  • 5篇生理特性
  • 5篇块茎
  • 4篇淀粉
  • 4篇土壤理化
  • 4篇土壤理化性
  • 4篇土壤理化性状
  • 4篇理化性状
  • 3篇地膜
  • 3篇植物
  • 3篇薯块

机构

  • 49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玉林市农业科...

作者

  • 49篇李丽淑
  • 49篇杨鑫
  • 43篇何虎翼
  • 42篇唐洲萍
  • 39篇樊吴静
  • 25篇谭冠宁
  • 13篇何新民
  • 4篇唐秀桦
  • 2篇甘秀芹
  • 2篇韦民政
  • 2篇严华兵
  • 1篇罗兴录

传媒

  • 6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提高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经济效益,研究红肉火龙果间种马铃薯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火龙果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产值和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火龙果桂香红间种的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产量达36 139.5 kg/hm^2,商品薯率达97.3%;桂香红产量达35 586 kg/hm^2,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与桂香红纯种相比,总产值增加52.7%,纯收入增加109.7%,土地当量比为1.13。
何虎翼谭冠宁何新民唐洲萍杨鑫李丽淑
关键词:红肉火龙果马铃薯间种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对旱藕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旱藕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旱藕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藕品种桂兴芋3号为试验材料,设0.90万、1.05万、1.20万、1.35万和1.50万株/ha 5个种植密度,测定不同生育期旱藕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干物质含量及成熟期旱藕根茎的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旱藕单株分蘖数、株高和茎径均逐渐减小,植株倒伏率逐渐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叶片、茎秆及根茎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逐渐降低。根茎的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群体产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a的群体产量最高,达94100 kg/ha;根茎的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旱藕产量,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a时,旱藕根茎群体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过大则会影响旱藕生长发育,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樊吴静唐美丽韦玉恒何虎翼杨鑫李丽淑唐洲萍韦信优谭冠宁
关键词:旱藕生理特性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樊吴静杨鑫李丽淑李兰青唐海唐秀桦何虎翼唐洲萍
关键词:马铃薯灌溉方式块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旱藕病虫害预测系统V1.0
樊吴静杨鑫李丽淑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广西都安旱藕试验站”,合同编号为桂TS2016020。针对旱藕病虫害类型多样,识别困难,导致经常不能对症下药,有效预防旱藕病虫害,旱藕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开发一款...
关键词:
关键词:处理器
水氮耦合对旱藕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旱藕生理特性及产量与水氮耦合的关系,为旱藕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棚桶栽方式,以桂兴芋3号为材料,分别设3个土壤灌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25±5)%(W1)、(50±5)%(W2)和(75±5)%(W3)]和4个施氮量[分别为施纯氮0 kg/ha(N0)、300 kg/ha(N1)、600 kg/ha(N2)和900 kg/ha(N3)],旱藕块根形成期取样测定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旱藕的分蘖数和株高随灌水量及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径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旱藕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相反。低水低氮或高水高氮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相同水分条件下,旱藕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W1、W2和W3条件下,N1、N2和N3分别较N0增产21.15%~52.74%、20.44%~56.16%和15.35%~35.61%。相同施氮水平下,产量也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旱藕块根产量与分蘖数、株高、Pn、Gs、Tr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水分和氮肥在促进旱藕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植株抗逆性及增加块根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耦合效应。田间持水量(75±5)%、施氮量900 kg/ha为旱藕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
樊吴静谭冠宁罗兴录罗维钢何虎翼李丽淑杨鑫唐洲萍
关键词:旱藕水氮耦合光合作用生理特性
一种与滴灌装置配合的灌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滴灌装置配合的灌根装置,包括:插管装置,导灌管,增压装置和出水喷头,所述插管装置用于插入滴灌管中将滴灌管中的水导入导灌管内,所述导灌管用于连接所述插管装置与所述增压装置,所述出水喷...
杨鑫李丽淑樊吴静
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生理机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叶片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6个诱抗剂处理,处理1~处理4为常规拌种分别+1.0 mmol/L水杨酸、1.0 mmol/L苯并噻二唑、2000倍25%吡唑醚菌酯或500倍3%氨基寡糖素喷施叶片,处理5和处理6为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分别+500倍3%氨基寡糖素或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于齐苗后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14 d调查植株出苗率、株高等农艺性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收获后调查块茎疮痂病发病率、产量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不同诱抗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以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68.85%;与CK相比,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块茎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诱抗剂通过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来调节植株生长,从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利用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最理想,同时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块茎营养品质。
杨鑫李丽淑樊吴静何虎翼唐洲萍谭冠宁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诱抗剂抗性诱导
一种用于旱藕种植施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旱藕种植施肥器,包括施肥料筒,以及滑动插接在施肥料筒中的压药杆,所述施肥料筒的上端设有用于添加肥料的放料漏斗,所述施肥料筒的下端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施肥的排料孔,所述排料孔下方的施肥料筒外壁上套...
樊吴静杨鑫李丽淑唐洲萍何虎翼
一种用于地膜下对马铃薯施肥打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地膜下对马铃薯施肥打药装置,其包括:储存箱、输送管以及打药机构,所述打药机构位于储存箱的一侧,所述输送管固定连接于打药机构和储存箱之间,在工作时,通过按压转动把手,使得推拉杆能够对第二锥罩内部的导向...
李丽淑樊吴静杨鑫唐洲萍何虎翼
文献传递
灰色系统理论在马铃薯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2017年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对引进的12个马铃薯新品种的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云薯506’和‘兴佳2号’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7,综合性状表现最优,适合在广西种植;‘冀张薯12号’和‘中薯5号’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6小于0.7,综合性状表现一般,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中薯17号’和‘云薯401’的关联度值均小于0.5,综合表现较差。品种评价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基本一致,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可用于综合评价马铃薯新品种的优劣。
何虎翼唐洲萍何新民谭冠宁杨鑫李丽淑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综合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