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红
- 作品数:3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胡适起草的课程标准看核心素养的定位与落实
- 2017年
-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与关键。胡适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开拓者,1923年和1929年一系列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起草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但其起草的课程标准中处处折射出关于核心素养的真知灼见,体现出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定位语文课程的远见。其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把握。
- 赵海红
-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李白诗作选编被引量:2
- 2014年
- 李白诗作的选编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行的几个版本的教材在李白诗作的选编上存在如下问题:"主题组元"的体例结构,难以凸显李白诗作的内在逻辑;"以图配诗"的排版设计,容易限制学生对李白诗作语言的想象;在传递知识为主的助学系统设计中,缺乏对李白诗作的审美点拨;"以文带诗"的选编新思路,遮蔽了对诗作自身的赏析。
- 赵海红张天明
- 羌族神话的特点与教育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羌族神话以口耳相传为主,烙上了浓厚的集体创作色彩,逐渐沉淀了羌族人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蕴含着羌民群体潜意识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充分展示着羌族的民族个性和特点。具体而言,羌族神话中折射出了羌人"社会发展至上"的责任观,孕育着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传递了"惩恶扬善"的道德观,是不容忽视的文化载体和珍贵的教育资源。
- 赵海红
-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资源
- 从《轱辘轱辘转》看小学生绘本阅读
- 《轱辘轱辘转》绘本有以下特点:游玩成叙述对象,吸引孩子进入游戏场;精心设计玩伴,调动孩子参与游戏过程;巧妙创设情节,引领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图文幽默风趣,让孩子享受精神愉悦。
- 赵海红
-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生
- 文献传递
- 何炳松历史教科书选材思想探析被引量:6
- 2007年
- 何炳松在历史教科书的选材上坚持三大标准:"综合眼光"标准——反对"欧洲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主张关注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综合研究"标准——反对偏重政治史,主张关注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民族和文化的源流"标准——反对只根据地域空间来划分中外史的范围,主张应根据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源流来确定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内容。他还认为历史教科书选材应该遵循"详近略远"和"简明切实"原则。这些选材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编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张天明赵海红
- 关键词:何炳松历史教科书
-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探析--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值得深入探究.鉴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很适合以此为切入点,探究不同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内容选择...
- 赵海红
-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思维能力
-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卓越小学教师的现实需求推动了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和发展。针对小学教育语文方向课程课时紧张、专业内涵偏失、实践性不足等现实困境,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通过调整课程开设学期、增设文字学课程、增设"精彩一瞬""阅读分享""文字探秘"等实践环节以及改革系列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值得借鉴和推广。
- 赵海红
-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程
- 何炳松的考试观及其现实启示
- 2008年
- 时值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之际,考试受到社会的更加关注。如何看待考试制度?如何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人们纷纷发表见解,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回顾历史,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先生对于考试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这些探讨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张天明赵海红
- 关键词:何炳松考试制度考试观教育家学校考试考试功能
- 何炳松外国史教科书选材思想的现实启示被引量:3
- 2007年
- 一、何炳松外国史教科书选材思想概述
选材是教科书编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外国史教科书选材问题上。何炳松坚持三大标准:
- 张天明赵海红
- 关键词:教科书何炳松国史编撰过程
-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改动原文的传统美学审视被引量:2
- 2016年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不同版本的实验教科书都存在对作品原文进行改动的现象。编者对作品原文进行"增""删""换""改",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符合教学要求和实现语文教育目标。但从传统美学视阈审视部分改动后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改动无形中降低了原作的艺术高度和审美高度,具体表现为:弱化了"尽善尽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偏离了诗歌"音韵和谐"等传统审美准则,忽略了"叙事贵曲"的传统审美趣味。这些改动不便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应引起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关注。
- 赵海红
- 关键词:教科书课文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