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紫癜
  • 2篇抗体
  • 2篇过敏性紫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心病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血清
  • 1篇凝血
  • 1篇凝血酶
  • 1篇凝血酶原
  • 1篇黏附分子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习惯性流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间

机构

  • 4篇泉州市儿童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出入境检...

作者

  • 4篇赵越真
  • 2篇张毅
  • 2篇彭维林
  • 2篇唐文吟
  • 2篇张荣盛
  • 2篇李庶甘
  • 2篇林青
  • 1篇吕华北
  • 1篇苏东辉
  • 1篇姚建凤
  • 1篇黄荣富
  • 1篇叶小翠

传媒

  • 1篇中国校医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习惯性流产的抗凝血酶原抗体IgG、IgM检测的初步应用
2008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抗凝血酶原抗体(aPT)IgG、IgM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检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病人。方法采用人凝血酶原包被微孔板,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G、IgM为检测抗体,对3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浆中的抗凝血酶原抗体IgG、IgM、IgG+IgM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其阳性率和优势比(OR,95%可信限)。结果所建方法线性范围广,稳定性、特异性、重复性较好。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原抗体IgG、IgM、IgG+IgM阳性率分别为14.3%、11.4%和20%,对照组分别为2.5%、2.5%和5%,P值分别为0.073、0.14及0.05。结论该法是一种较好的抗凝血酶原抗体IgG、IgM定量测定法。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aPT较高于正常妇女,可以作为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林青彭维林李庶甘唐文吟张毅赵越真张荣盛吕华北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流产
sICAM-1、sVCAM-1、ET-1水平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检查意义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1(ET-1)水平对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HSP患儿,检测入院时血清sICAM-1、sVCAM-1、ET-1水平。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n=28)与非HSPN(n HSPN)组(n=57),根据治疗后有无复发将其分为无复发组(n=69)与复发组(n=16)。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与健康对照比较,n HSPN组及HSPN组血清s ICAM-1、s VCAM-1、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n HSPN组比较,HSPN组血清s ICAM-1、s VCAM-1、ET-1水平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CAM-1与sVCAM-1呈正相关(r=0.682,P <0.05),sICAM-1与ET-1呈正相关(r=0.536,P<0.05),sVCAM-1与ET-1呈正相关(r=0.614,P<0.05)。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sICAM-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VCAM-1、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CAM-1、sVCAM-1、ET-1及三者联合预测HS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839、0.668、0.904,显著高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预测疾病复发的AUC分别为0.533、0.512、0.504、0.569,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ICAM-1、sVCAM-1、ET-1参与HSP的发生发展,并且可作为预测HSPN的潜能标志物。
赵越真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冠心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原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原抗体(aPT)的含量,以探求其与该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HCD患者血中的aPT(IgG及IgM型)及总抗磷脂抗体(aPL)(IgG及IgM型),同时计算其阳性率和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结果49例CHD病人IgG,IgM,IgG/IgM-aPL的阳性率分别为22.4%,14.3%和28.6%,而对照组分别为5%,5%和10%,说明aPL在CHD病人中有明显的升高(除了IgM外,P<0.05)。CHD病人的IgG,IgM,IgG/IgM-aPT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0.2%和18.4%,对照组为2.5%,2.5%和5%,虽aP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如此,在AMI病人中aPL和aPT均比OMI和AP病人高,aPT更为明显。结论aPT可能是AMI的危险因素之一。aPL和aPT在一些CHD病人血清中有较高的水平,检测这些患者血中的aPL及aPT,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临床研究及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林青彭维林李庶甘唐文吟张毅赵越真张荣盛苏东辉
关键词:凝血酶原磷脂抗体冠心病
小儿过敏性紫癜外周血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AP)外周血D二聚体与各器官损伤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对53例AP患儿按器官损伤情况分组进行D二聚体对比分析。结果伴有关节损害和脑损害为主型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消化道损害为主型,为80%。单纯皮疹型阳性率最低,为50%。结论 A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AP患者各器官受损程度及疾病进展与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叶小翠赵越真黄荣富姚建凤
关键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