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60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60例,脑梗死168例,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192例;男254例,女106例;年龄〈50岁8例,51~60岁62例,61~70岁221例,71~80岁53例,〉80岁16例。原有高血压病190例,脑动脉硬化122例,高脂血症95例,糖尿病92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27例,冠心病1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心房颤动64例:部份患者同时兼有≥2种病史。
- 王翠华宋豫国迟荣玲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房颤动
- 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
- 2018年
- 本文探讨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规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和患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透析质量,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规范化管理与血液透析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关系重大,必须规范透析中心的管理。
- 迟荣玲
- 关键词:血液透析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透析中心新入透析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自身状态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迟荣玲
-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 个体化选择透析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透析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通量透析器FX80透析后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的患者25例,给予常规透析,观察透析效果。结果:18例患者第1次改用FX8透析器未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症状,7例患者使用2~4次后不再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症状。结论:个体化选择透析器可以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提高透析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迟荣玲
-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透析器并发症
- 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28例,采用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得到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迟荣玲
- 关键词: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法。本文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发展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 迟荣玲
- 关键词:血液透析超纯透析液高通量透析康复指导
- 密闭式回血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程密闭式回血,观察组给予全程密闭式回血,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回血时间、回水量、血液残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栓塞、感染率、内瘘并发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密闭式回血能提高血液透析工作效率及血液透析质量。
- 迟荣玲
- 关键词:血液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维持性血液透析室肾脏替代疗法的基本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患者只需要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的门诊血液透析治疗,就能够满足生命需要。有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本文透过2010~2011年透析数据,阐述如何减少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 迟荣玲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治疗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病人血液透析室透析治疗
-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与护理被引量:3
- 2012年
- 为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通过对内瘘的术前术后护理、如何早期应用内瘘,成熟内瘘的日常维护,对患者健康宣教等措施,达到提供有效血容量和内瘘,延长生命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 迟荣玲
-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透析患者有效血容量健康宣教并发症
- 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的方法与重要性。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血液透析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血液透析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安全事件的发生。
- 迟荣玲
-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