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宪友
- 作品数:119 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靶向亚细胞结构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脊髓损伤是一种能对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造成极大影响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严重身心伤害,还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脊髓损伤内在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其疗效欠佳,因此亟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脊髓损伤治疗策略,拓展新的治疗思路。诸多研究表明,各种亚细胞结构与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因此靶向线粒体、溶酶体/自噬体、内质网、胞内体和蛋白酶体等亚细胞结构治疗脊髓损伤可望在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多种靶向亚细胞结构的治疗策略在脊髓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其中又以靶向线粒体或内质网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为主。靶向线粒体治疗主要着重于维持损伤部位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而靶向内质网治疗主要着重于抑制内质网应激。该文就靶向亚细胞结构治疗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可望为开发脊髓损伤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高脊髓损伤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 刘铁鑫林俊卿郑宪友
- 关键词:脊髓损伤亚细胞结构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靶向治疗
- 红外线热成像仪在皮瓣术后血运观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红外线热成像仪与接触式皮温仪在皮瓣术后血运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分别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接触式皮温仪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病房行皮瓣修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至术后第7天的皮温监测,比较不同护士操作耗时,两种仪器在皮瓣测温效率、在不同测量时间上的温度差异,以及红外线热成像仪在距皮瓣区域不同高度测得温度数值差异。结果不同护士使用两种设备的操作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皮瓣区域进行测温耗时更短[(39.28±3.52)vs.(103.85±9.09)s,P<0.001];红外线热成像仪所测皮温高于接触式皮温仪(P<0.001),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在3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高于5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P=0.006),但二者的温差均趋于稳定。结论红外线热成像仪无论在测温时间、操作便捷性,还是对皮瓣术后温度变化敏感性方面都优于接触式皮温仪。红外线热成像仪采集的热像图,可为皮瓣血管危象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可视性、客观性的血运监测辅助设备,在术后血运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孙雅妮郑宪友何丹钱会娟李迪斐胡三莲
- 关键词:皮瓣术血运观察血管危象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21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为18~53岁,平均(43.7±9.6)岁;其中5例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6例手掌或手背部软组织缺损。6例进行急诊手术,15例急诊清创后入院择期行修复手术。术后2周内观察皮瓣存活情况、有无血管危象发生、创面及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与色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及手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2周皮瓣均完全存活;其中3例发生血管危象,通过积极血管探查处理得以缓解;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11~20个月随访,平均(16.2±4.6)个月。皮瓣外观及色泽满意;皮瓣感觉恢复S1级9例,S2级9例,S3级3例;手功能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90.48%。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有效覆盖手部软组织缺损,同时可有效恢复手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魏海峰鲍丙波宋家林钟万润张长青郑宪友
- 关键词:外科皮瓣软组织损伤游离组织瓣
- 医学生显微外科学习现状及教学方式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8所学校临床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情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显微外科学在医学教学中的方法。方法围绕我国医学生对显微外科学习现状、显微外科学习对今后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8所学校开展显微外科课程现状及提高显微外科学习的意见与建议四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采用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等8所院校1000名医学生开展显微外科认识情况调查。随后对所收集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审核。电子版问卷信息及纸质版数据录入电脑后,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808份(回收率=80.8%)。受访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了解程度停留在"仅仅听说过"的水平(2.18±2.83);98.41%(795/808)的学生认为显微外科相关学科会对今后职业生涯带来一定帮助,男生较女生更认可显微外科学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男生:6.19±2.36,女生:5.76±2.09,P<0.05);8所被调查的院校中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展显微外科课程,在未开设课程的学校中,有80.01%(531/663)的学生希望开设显微外科课程学习。采用观摩显微外科手术(86.82%,701/808)、使用动物模型进行显微外科实操培训(82.95%,670/808)及线上课程理论授课(43.18%,349/808)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显微外科的学习兴趣。结论显微外科课程的开设能给医学生带来诸多益处,国内医学院校亟需开展显微外科相关课程的学习。
- 林俊卿李星玮郑宪友
- 关键词:教育探索问卷调查医学教育
-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实验研究
- 目的应用神经移位修复重建直肠与肛管的运动、感觉神经通路,建立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直肠-肛管生理反射弧重建排便功能动物模型,为观测该反射通路重建排便功能的修复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先建立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动物模型,再建立真正生理意...
- 陈明王磊郑宪友柴益民马保安
- 文献传递
- 严重肢体创伤创面早期修复专家共识
- 2023年
- 严重创伤是全球第6大致死因素,约占世界死亡人口的10%[1-2]。其中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16分以上、常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称之为严重创伤[3-4]。随着我国工业、交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创伤患者也日益增多,同时累及皮肤、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等的严重肢体创伤亦呈上升趋势[5-8]。严重肢体创伤作为严重创伤中的一部分,常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在经历抢救生命、保肢等救治过程后,常留下复杂创面需要修复[9]。由于对严重肢体创伤后创面修复理念与不断改进的修复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一致,最终导致修复的效果也参差不齐,甚至给医生和患者留下终身遗憾[10-11]。
- 芮永军戚剑唐举玉郑宪友巨积辉施海峰顾立强徐永清
- 关键词:严重创伤复杂创面致死因素创面修复保肢
-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
- 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致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神经采用探查修复术,其中单纯探查...
- 郑宪友魏海峰阮洪江徐铮宇柴益民
- 文献传递
- 脊髓损伤后通过神经根移位重建排便功能的初步研究
- 鲍丙波郑宪友
-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器系统,包括: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每一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吻合器半环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一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
- 盛加根郑宪友殷文靖
- 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钳咬法比较,探讨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取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器械打磨法打开椎板,暴露马尾神经,10倍显微镜下将双侧L5与S1前后神经根分别作端端吻合,最后在L5与L6之间离断马尾神经(S1除外)。对照组采用传统钳咬法打开椎板,其余处理方法与实验组一致。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 d大鼠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3.05±7.60)min,较对照组(131.30±11.68)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4.33±0.46)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0.58)m L;以上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79,P=0.000;t=18.293,P=0.000)。术后3 d,实验组18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90%;对照组12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60%;两组术后3 d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结论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可行,与传统钳咬法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大鼠死亡率低等优点;但该方法有一定学习曲线且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
- 鲍丙波付凯朱晓中李星玮郑宪友
-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