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瑾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有机物
  • 10篇天然有机物
  • 8篇臭氧
  • 4篇预氧化
  • 4篇水中天然有机...
  • 4篇腐殖酸
  • 4篇臭氧氧化
  • 4篇臭氧预氧化
  • 3篇反渗透
  • 2篇有机物特性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藻类
  • 2篇藻细胞
  • 2篇憎水
  • 2篇水体
  • 2篇微观形貌
  • 2篇污染
  • 2篇混凝
  • 2篇富里酸
  • 1篇电极

机构

  • 17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7篇郭瑾
  • 13篇马军
  • 2篇王立宁
  • 2篇李学艳
  • 2篇方晶云
  • 1篇江进
  • 1篇齐虹
  • 1篇刘嵩
  • 1篇刘嵩
  • 1篇陈忠林
  • 1篇施雪华
  • 1篇张涛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第五届世界水...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2005年饮...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氧化对天然有机物在氧化铝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为进一步明确臭氧预氧化对颗粒的脱稳作用,选用氧化铝(α-Al2O3)作为悬浮颗粒,考察了臭氧氧化后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s,NOM)特性及吸附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够破坏NOM的芳香结构,SUVA值降低25%~35%,氧化后酸性官能团含量增多,总酸度增加0.3~1.4mmol.g-1,分子量和极性的变化与NOM的性质有关;有机物初始浓度相对于臭氧投量较低时,NOM的溶解性增强,与其酸性官能团增加产生的吸附促进作用相抵消,因而吸附性能出现不变甚至降低的现象;有机物初始浓度较高时,臭氧能够起到强化NOM吸附的作用.采用2.5mg.L-1臭氧进行氧化后,以商用腐殖酸为代表的NOM的吸附形貌,由密集分布的球形对称聚集结构向网状结构过渡,分子之间的交联作用十分明显,吸附高度低于其氧化处理前,云母的表面覆盖率较氧化前略有提高.
郭瑾马军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臭氧微观形貌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吸附特性及臭氧预氧化的影响规律研究
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s,NOM)普遍存在于水体环境中,是水环境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通常具有溶解态、胶态、吸附态三种存在形式。水中NOM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将影响矿物颗粒的自然沉降和迁移,...
郭瑾
关键词:水体环境有机污染物臭氧预氧化反渗透
文献传递
基于水力瞬变分析的输油管线漏失检测方法研究
近年来,通过管道进行长距离输油已经逐渐的占据了油品输送方式的重要部分,这种运输工具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的方式,是整个运输网络中主干线输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之产生的管道漏失严重影响着运输的成本,尤其是长距离输油管线...
郭瑾
关键词:输油管道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松花江水中天然有机物及其分离组分的水处理性能和特性比较研究
本文对松花江水中天然有机物及其分离组分的水处理性能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采用反渗透和XAD大孔树脂提取分离技术进行NOM及其组分的浓缩和分离,结合一种商用腐殖酸(CHA)对几种有机物进行了臭氧氧化、混凝和吸附等水处理...
郭瑾马军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臭氧氧化
文献传递
天然有机物提取及表征技术近期发展动态被引量:18
2007年
在阐述天然有机物(NOM)来源和危害的基础上,对NOM的提取、分离和表征技术的近期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NOM的各种提取和分离方法,对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产率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以反渗透、大孔树脂和膜分离为核心的工艺为目前最主要的提取分离手段。此外,详细列举了包括光谱、色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成像等在内的NOM表征方法,对各分析结果所对应的NOM的结构特征和物化性质进行了阐述。
郭瑾马军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反渗透
臭氧预氧化对芘在天然有机物中分配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以疏水性有机物——芘为代表,考察了臭氧预氧化处理对高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有机物(NOM)中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在不同性质NOM中分配系数(Koc)的大小与NOM中芳香结构和疏水基团含量有关,芘在液相、吸附相NOM中的分配行为受NOM自身特性、吸附性能及吸附剂表面有机碳覆盖率(foc)大小的影响.臭氧预氧化能够破坏NOM中的芳香结构和疏水结构,削弱NOM与芘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芘的Koc,臭氧预氧化对吸附相NOM疏水结构的破坏是造成芘在吸附相NOM中分配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郭瑾马军
关键词:臭氧天然有机物疏水性有机物
天然有机物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考察了天然有机物(NOM)的2种分离组份(憎水部分HyO,亲水部分HyI)和一种商用腐殖酸(CHA)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从芳香性、分子量、极性的角度探讨了NOM自身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溶液性质(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子Ca2+),进一步论证了NOM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芳香性高、弱极性的有机物吸附性能较强;降低溶液的pH值,有助于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离子强度和Ca2+对吸附行为的影响,与NOM自身和内部组分的性质有关.NOM吸附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机理,可以归结为配位体交换、静电作用、憎水作用、阳离子架桥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证实了憎水作用和阳离子架桥作用的存在.
郭瑾马军刘嵩江进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憎水亲水原子力显微镜氧化铝
铜离子与腐殖酸的络合行为研究
水体中重金属的毒性及其自身的迁移转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Electrode.ISE)研究了铜离子与腐殖酸的络合行为,根据1:1离散单配位体模型对该络合行为进行描述.利用V...
刘嵩马军郭瑾
关键词:水体腐殖酸离子选择电极法络合行为铜离子重金属毒性
文献传递
原子力显微观测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与天然有机物的微观吸附形貌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云母片吸附的方式,较好地捕捉到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微观结构,并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对其吸附天然有机物(NOM)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陈化2h后的水合二氧化锰相比,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呈现出不定形的穿孔层状结构(厚度仅为0~1.75nm)和球形颗粒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附着能力.当向NOM中加入1mmol/L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后。NOM分子的吸附形貌由松散分布的扁平粒状结构(吸附高度为5~8.5nm)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了NOM分子容易以水合二氧化锰为吸附中心包裹在其表面.从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除污染效能,为高锰酸盐的预氧化助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郭瑾马军施雪华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原子力显微镜微观形貌
臭氧预氧化对藻细胞及藻类有机物特性及其混凝处理效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以实验室纯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的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并分离藻细胞及其胞外有机物(EOM),研究藻细胞的结构特性、藻类有机物(AOM包括EOM和胞内有机物IOM)的紫外吸收和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以及臭氧预氧化对这些特性的影响.显微摄影图片表明,臭氧可以氧化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使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颗粒尺寸分布分析表明,臭氧预氧化可以提高藻细胞的沉降性能;紫外吸收特性分析表明,AOM的氨基结构多于芳香结构;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颤藻EOM和IOM成分类似,IOM以大分子物质为主,EOM以小分子物质为主;较大分子质量的物质大部分分布在胞内,较小分子质量的物质大部分分布在胞外;利用超滤膜法测定颤藻EOM的分子质量分布,发现EOM中分子质量<5000 u的有机物占71%,进一步证实了EOM主要为小分子物质;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除浊除藻,但其对藻类有机物的控制不是太有效,这是因为臭氧预氧化本身会引起IOM的释放,同时臭氧在强化去除EOM方面的效果不是太明显.
马军方晶云王立宁郭瑾李学艳
关键词:藻细胞臭氧预氧化分子质量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