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青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骨髓
  • 6篇CXCR4
  • 5篇介导
  • 5篇基质
  • 5篇骨髓基质
  • 4篇增生
  • 4篇细胞介导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耐药
  • 4篇急性
  • 4篇骨髓增生
  • 4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干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髓系

机构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郭青
  • 13篇张翼鷟
  • 13篇夏冰
  • 6篇田晨
  • 6篇晋鑫
  • 5篇李晓武
  • 5篇李芳
  • 4篇赵丹丹
  • 4篇赵伟鹏
  • 3篇王晓芳
  • 3篇王亚非
  • 3篇赵智刚
  • 3篇吴晓雄
  • 2篇郭姗琦
  • 2篇魏熙胤
  • 2篇韩晓蘋
  • 2篇于泳
  • 2篇许雯
  • 1篇杨洪亮
  • 1篇达万明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3
  • 10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140.三氧化二砷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HP-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晋鑫李芳郭青夏冰李晓武魏熙胤张翼鷟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和Stro-1^+亚群免疫抑制的比较及IDO1、IDO2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间充质干细胞(MSC)和经Stro-1抗体分选的Stro-1+MSC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1(IDO1)和IDO2在上述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端股骨粉碎物中得到细胞悬液,培养MSC,并筛选Stro-1+MSC。体外设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分别加入1×103~5×104个经照射的Stro-1+MSC或MSC,检测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再分别加入IDO1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和D-1MT,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以实时定量PCR法比较IDO1、IDO2在Stro-1+MSC和MSC中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照基因。结果:(1)不同剂量组,Stro-1+MSC对MLR的抑制效应均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未经分选的MSC(P<0.05);(2)加入L-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减弱(P<0.05),而加入D-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与未加入抑制剂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3)加入L-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抑制的显著差异不复存在(P>0.05),加入D-1MT后Stro-1+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仍显著强于未经分选的MSC(P<0.05);(4)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IDO1在Stro-1+MS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SC(P<0.05),而IDO2的表达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结论:IDO1在MSC的免疫调节和Stro-1+MSC的强势抑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被IDO1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所抑制,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D-1MT无此作用。
李芳郭青张翼赵丹丹许雯夏冰
关键词:STRO-1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吲哚胺2,3-二氧化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意义及对生存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夏冰郭青赵丹丹赵海丰韩晓蘋王卉吴晓雄张翼鷟
关键词:CD34+细胞细胞凋亡预后因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观遗传调控及其药物治疗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明显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增加,程度不等的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以及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的高风险为特点。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将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并列为五大髓系恶性肿瘤。
郭青张翼鷟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观遗传调控药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干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骨髓CD34^+、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从该角度探讨MDS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结果:(1)MDS患者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危组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3)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在高危组中,CD34+细胞的增殖率(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4)无论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中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在MDS各亚组中,CD34-细胞的A/P值明显高于CD34+的A/P值(P<0.05)。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夏冰郭青赵丹丹田晨张翼鷟吴晓雄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细胞凋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迁移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mdromes,MDS)中骨髓CD34+细胞CXCR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迁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IPSS积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组。低危组20例:IPSS积分0~1.5分;高危组20例:IPSS积分≥1.5分;同时采集10例健康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4膜蛋白的表达;研究SDF-1α趋化作用下CD34+细胞的迁移率及CD34+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结果: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 1);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XCR4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CD34+细胞对SDF-1α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及正常组(均P<0.000 1),且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量及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且其迁移率随CXCR4表达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风险组的MDS患者存在SDF-1及其受体CXCR4表达和功能上的差异,SDF-1及其受体CXCR4在MD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张乐赵丹丹夏冰郭青韩晓蘋吴晓雄达万明张翼鷟
关键词:SDF-1
CXCR4/STAT3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CXCR4/STAT3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将AML细胞系U937、KG1a和原代AML细胞与健康供者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单独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色法比较共培养前后AML细胞对米托蒽醌诱导的凋亡的差异,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前后AML细胞CXCR4、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的表达;在培养体系中加入STAT3的特异性抑制剂Cucurbitacin Ⅰ或CXCR4拮抗剂AMD3100,检测AML细胞对米托蒽醌诱导的凋亡的变化,并观察AMD3100对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U937、KGla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对米托蒽醌诱导的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U937:(20.08±1.53)%对(45.33±1.03)%,P=0.004;KG1a:(25.60±1.82)%对(40.33±3.29)%,P=0.003].共培养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AML细胞p-STAT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XCR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CXCR4 mRNA水平明显增高;STAT3的特异性抑制剂Cucurbitacin Ⅰ或CXCR4拮抗剂AMD3100加入共培养体系后,原代AML细胞对米托蒽醌诱导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且加入AM D3100后AML细胞p-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AML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可导致p-STAT3、CXCR4蛋白表达的上调,从而导致AML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针对STAT3、CXCR4的联合靶向治疗可能为AML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汤颖俊郭青智亚琴晋鑫夏冰郭姗琦田晨张翼鹜
关键词:髓样CXCR4STAT3耐药
CXCR4/STAT3/miRNAs在骨髓基质细胞介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郭青夏冰赵伟鹏晋鑫田晨李晓武张翼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前后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支持造血作用,但是这些功能是否受冻存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冻存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获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代后的细胞用IMDM细胞冻存液(含10%的二甲基亚砜和体积分数40%的胎牛血清)保存在-196℃液氮中。检测短期(1个月)和长期(12个月)冻存复苏后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滋养层,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过短、长期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2.9±7.5)%和(86.7±9.2)%;短、长期冻存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冻存前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有支持造血祖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与冻存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冻存可以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但是并不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的能力。
王振玲王金焕郭青赵智刚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冻存生物学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44例初治DLBCL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DLBCL患者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3,P<0.05);且VEGF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和ECOG评分相关(P<0.05);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和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VEGF和CXCR4是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和血清中CXCR4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VEGF和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CXCR4是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联合阻断VEGF和CXCR4可能成为淋巴瘤的治疗新思路。
郭青王加菊李芳杨洪亮于泳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张翼鷟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R4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