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锦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5篇体腔
  • 5篇注射
  • 5篇玻璃体
  • 5篇玻璃体腔
  • 4篇凋亡
  • 4篇水肿
  • 4篇体腔内
  • 4篇内注射
  • 4篇腔内
  • 4篇腔内注射
  • 4篇黄斑
  • 4篇黄斑水肿
  • 4篇BEVACI...
  • 4篇玻璃体腔内
  • 4篇玻璃体腔内注...
  • 3篇血管
  • 3篇视网膜脱离
  • 3篇细胞

机构

  • 1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钱锦
  • 11篇孙晓东
  • 5篇张皙
  • 5篇王卫峻
  • 5篇许迅
  • 4篇吴颖
  • 4篇王泓
  • 4篇汪枫桦
  • 4篇王雯秋
  • 3篇许薇琦
  • 2篇刘海洋
  • 2篇姜媛
  • 2篇张娴
  • 2篇张磊
  • 1篇王丰
  • 1篇杜联芳
  • 1篇李惠明
  • 1篇李红丽
  • 1篇陆洪芬
  • 1篇顾青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兔眼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眼内安全性。方法14只青紫兰兔分为3组,其中12只兔的右眼设为实验组,左眼设为实验对照组,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右眼予以25mg/ml的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实验组根据不同注射剂量分为2.5、5.0mg 2个剂量组,左眼分别注射等剂量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对照。玻璃体腔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2d,第3次注射后1、4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90D前置镜、B型超声、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相干断层扫描(0CT)进行临床指标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视网膜功能检测。第3次注射完毕后1、4周分别摘取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所有实验眼和实验对照眼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各组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无混浊、出血。B型超声、UBM和OCT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变。注射前后不同剂量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眼压、前房闪辉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实验组与注射前、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最大反应ERGa、b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F-VEPN,波潜伏期和P。波振幅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剂量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玻璃体腔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注射后第4周未见炎症细胞;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5.0mg实验组第3次注射后1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炎症细胞,个别视细胞细胞核呈空泡样改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凋亡细胞计数显示,第3次注射后1周,5.0mg实验组与2.5、5.0mg实验对照组(Z=0.227)和正常对照组(Z=1.341)组间凋亡细胞数量比�
许薇琦钱锦孙晓东张娴吴颖许迅张皙
OCT对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CNV患者23例(2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9例(20眼),病理性近视(PM)4例(4眼)。所有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5 mg/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应用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随访期1~7个月。结果24眼接受75次治疗(平均3.1次),无1眼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17眼(70.8%)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提高8个字符以上,7眼(29.2%)视力稳定。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355.83±113.21)μm,治疗后为(258.46±74.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均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4眼)、视网膜下积液(7眼)和色素上皮脱离(3眼)都有改善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AMD和PM引起的CNV近期疗效良好;OCT具有准确、客观、方便、可重复性和定量的特点,为临床随访和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的指标。
钱锦许薇琦王卫峻孙晓东吴颖许迅张皙
关键词:BEVACIZUMAB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30例(30眼),其中分支静脉阻塞20例,中央静脉阻塞10例。年龄34—79岁,平均(57.3+8.9)岁。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的剂量按照PrONTO研究组方法,为1.25mg,3次注射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补充眼底激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底照相、相干光学断层扫描、FFA检查。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CRT)。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值与治疗前基线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RVO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CVA与CRT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30例RVO患者平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3.9±1.9)次,视力提高15个字符及以上者16眼(54%),视力提高5。lO个字符者10眼(33%),视力稳定在5个字符以内者4眼(13%)。治疗后12个月时,ETDRS视力为60±19,与治疗前(4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P〈O.05)。平均CRT值末次随访时为(268.9±115.9)μm,与治疗前[(616.7±177.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P〈O.01)。治疗后12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r=0.791,P〈0.01),无论何种类型静脉阻塞,基线视力、预后视力与治疗前黄斑水肿程度均无相关性。末次随访时21眼(70%)黄斑区未见明显囊性积液,9眼(30%)仍有少量囊性积液,FFA显示复发的主要原因为黄斑区小血管渗漏。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可保存或改善�
王雯秋王泓姜媛王卫峻张磊钱锦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黄斑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贝伐单抗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研究
孙晓东王泓王卫峻王雯秋钱锦注枫桦
黄斑水肿患者中心凹厚度与同视性质及平均敏感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同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 OCT仪进行OCT榆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同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颞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柏关性(r=0.433,P=0.058)。同视分析中,同视稳定组与固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巾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固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王雯秋王泓张磊姜媛钱锦王卫峻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关键词:黄斑水肿中央凹视野检查法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时神经生长因子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fos、bcl-2、Fas-L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右眼和左眼分别设为实验组(NGF组)和实验对照组(PBS组),另设立正常对照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RD)动物模型后,右眼在玻璃体腔内注射NGF 5μg/次(1 g/L),每4 d注射1次,作为NGF组;左眼注射PBS作为实验对照组。两组在建立模型后1.5、3、6、12 h和1、2、4、8、16、32 d分别取眼球,采用免疫组化学法对视网膜细胞的bc l-2、Fas-L、caspase-3和c-fos进行标记。结果Fas-L、bc l-2、caspase-3和c-fos在实验各组均有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NGF组的各基因蛋白表达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组的c-fos蛋白表达与PBS组相比,表达高峰时间延迟,且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实验性RD后给予外源性NGF能促进bc l-2基因的表达,抑制c-fos基因和Fas-L的表达,影响caspase-3的激活和表达,从而抑制RD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钱锦孙晓东许薇琦刘海洋张皙许迅陆洪芬陈荣家路长林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神经生长因子凋亡
牛眼视网膜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2008年
目的分离、培养和纯化牛原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比较体外培养的RPE与IPE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酶辅助显微分离牛眼RPE和IPE,进行体外培养,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RPE、IPE的超微结构,比较两种细胞体外培养下的生长状况。结果纯化后体外培养牛RPE和IPE的角蛋白表达强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达到94%和88.7%。原代培养的牛RPE和IPE外形类似,为多角形,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电镜显示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极性,顶端有大量微绒毛,原代细胞内含有大量色素颗粒和内质网,RPE含有较多与其吞噬功能相适应的溶酶体。结论通过酶辅助显微分离色素上皮细胞,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以获得较纯的牛RPE和IPE,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周切虹膜材料。两种色素上皮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物学性状,但仍然存在与功能相适应的超微结构差异。
汪枫桦顾青孙晓东钱锦张皙许迅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GADD153参与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泓钱锦孙晓东
超声辐照声诺维与腺相关病毒经不同途径转染大鼠视网膜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SonoVue)能否增强rAAV2-EGFP转染视网膜的效率。方法62只Wistar大鼠进行玻璃体腔(10只)及视网膜下(52只)注射。实验分组:AAV+NS;AAV+MBs;AAV+NS+U...
李红丽杜联芳郑孝志王慧萍钱锦李惠明王丰
文献传递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研究
王卫峻王雯秋钱锦孙晓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