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培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原虫
  • 16篇疟原虫
  • 10篇恶性疟
  • 8篇恶性疟原虫
  • 6篇疟疾
  • 6篇酶链反应
  • 6篇聚合酶
  • 6篇聚合酶链反应
  • 6篇合酶
  • 5篇探针
  • 5篇基因
  • 5篇间日疟
  • 5篇间日疟原虫
  • 4篇探针检测
  • 3篇套式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扩增
  • 3篇吸虫
  • 3篇扩增
  • 3篇SSU

机构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爱丁堡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19篇陈培霞
  • 16篇万磊
  • 11篇薛采芳
  • 8篇刘忠湘
  • 8篇姜绍谆
  • 6篇刘珺
  • 5篇孙明林
  • 2篇智刚
  • 2篇李霖
  • 2篇陈南春
  • 2篇吴灿理
  • 1篇周更须
  • 1篇智刚
  • 1篇刘有初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地方病通报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序列DNA探针分析我国恶性疟原虫虫株
1992年
从人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安徽Fcc/AH株、云南思茅株和海南Fcc_1/HN株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去除RNA和降解的DNA,精确定量,平行梯度稀释点样(100ng~0.05 ng),以^(32)P标记的PF rep20为探针,斑点杂交的检测水平安徽Fcc/AH株为0.5 ng、云南思茅株2 ng、海南Fcc_1/HN株3 ng.进一步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3株P.f.DNA,Southern印迹分析显示,PF rep20识别的3株P.f.靶DNA片段的大小、数量及信号强度明显不同,提示我国P.f.安徽Fcc/AH株、云南思茅株和海南Fcc_1/HN株DNA序列存在着差异.
孙明林万磊陈培霞周更须刘珺刘忠湘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DNA探针基因分析
我国两种人体常见疟原虫SSurDNA序列分析及PCR检测研究
1997年
我国目前疟疾防治形势需采用新的检测技术替代常规镜检血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效果。疟原虫种内存在遗传多样性,其基因序列研究是研制疟疾分子诊断技术、抗疟亚单位疫苗及新药的重要基础。基于rDNA是生物种株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核酸检测的一个良好靶物,本项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定向克隆和碱基序列测定技术,以云南、海南、安徽、福建、四川五省间日疟患者血样及云南、海南、安徽三省恶性疟原虫培养株和患者血样为材料。
万磊陈培霞薛采芳姜绍谆智刚孙明林刘忠湘刘珺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疟疾防治亚单位疫苗分子诊断技术定向克隆
套式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以滤纸采集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点沸法萃取DNA模板,用间日疟原虫SSUrDNA特异序列为内外引物,进行双温度点套式PCR扩增,其检测原虫率水平为0.84×10 ̄(-6),特异性强。检测云南疟区发热患者血样166份,检出率为63.9%,显著高于镜检法的48.2%。以镜检法为参照,本法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61%,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65%和97%,表明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一个良好手段,可作为疟区流行病学监测、药物和疫苗效果考核及供血员筛选的有效工具。
孙明林陈培霞薛采芳万磊刘忠湘
关键词:疟疾间日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诊断
质粒PF rep20探针检测我国恶性疟原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用^(33)P中标记的质粒PF rep20探针以DNA-DNA斑点杂交检测5种疟原虫,仅恶性疟原虫P.f.呈现阳性反应,间日疟原虫、约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及诺氏疟原虫不发生杂交;^(32)P标记的P.f.海南株基因组DNA探针与上述诸疟原虫均可发生杂交。基因诊断海南省和云南省恶性疟患者血样本39份的杂交阳性率,质粒探针和基因探针分别为94.9%和97.4%。检测人工培养的海南株、云南株和安徽株P.f.敏感度,质粒探针均为0.001%原虫血症和10Pg原虫DNA,基因组探针对海南株原虫为0.0001%和1Pg。提示质粒PF rep20探针种的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似可用于我国恶性疟原虫检测。
刁忠玉陈培霞李霖吴灿理陈南春
关键词:疟原虫恶性脱氧核糖核酸
用^(32)P标记海南株基因组DNA探针检测我国恶性疟原虫
1990年
作者从人工培养的海南株恶性疟原虫提取基因组DNA,以^(32)P-dATP用切口移位法标记,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培养的海南株、云南株及女徽株恶性疟原虫及其提取的DNA.结果表明,该探针可检测出各株疟原虫的密度和DNA水平如下:海南株为0.0001%和1pg众两株均为0.001%和10pg.诊断海南省和云南省恶性疟患者的血标本共39份,其中38份阳性.在10份间日疟患者血标本中7份出现交叉反应.此探针与约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和诺氏疟原也呈现交叉反应,但不与正常人血细胞发生杂交反应。
刁忠玉陈培霞李霖吴灿理陈南春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脱氧核糖核酸探针
我国间日疟原虫地理株SSUrDNA特定序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1995年
用已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和建立的双温度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别从我国安徽、福建、海南、四川及云南五省疟区采集的间日疟患者血样DNA抽提物中,扩增出长约640个碱基对(bp)的DNA片段,经限制性酶切鉴定,证实为间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目的片段。将其分别与载体M13mp18和M13mp19连接、克隆,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二份样本序列完全相同,国内间日疟原虫地理株间及其与已报道的国外虫株克隆间,该序列显示出高度的同源性,但亦存在由个别碱基置换,插入或缺失所表现出的差异。
万磊陈培霞薛采芳姜绍谆
关键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地理株
套式PCR扩增特定SSUrDNA片段诊断恶性疟的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设计2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的特异引物,采用双温度点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用煮沸法快速萃取的样本DNA中,扩增P.f.SSUrDNA片段,进行恶性疟原虫的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扩增样本DNA片段大小恒定,经限制性酶切进一步分析,证实均为P.f.SSUrDNA目的片段,其检测原虫的灵敏度为0.8×10-6,较常规镜检敏感,并具有鉴别红内期早期阶段疟原虫种类和确认有无混合感染的潜力。因而认为该系统是灵敏、准确、简易、快速的疟疾诊断新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万磊陈培霞薛采芳姜绍谆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诊断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尿素溶解性抗原用于皮试调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比较了一种新型抗原制剂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尿素溶解性抗原(PsAWU)与该虫常规盐水浸出抗原(PsAWS)的皮试效果。结果表明,在425名受试者中,PsAWU和PsAWS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10.3%(44/425)和10.8%(46/425)。皮试阳性平均肿胀差为6.72±3.94和6.87±3.74。皮试阳性者中,以PsAWS作LA和ELISA,两项试验均阳性者24例。其皮试平均肿胀差PsAWU8.00±4.31、PsAWS8.31±4.40。经统计处理均无显著差别。认为PsAWU可替代PsAWS进行皮试。
万磊陈培霞张景栓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抗原
恶性疟原虫SSUrDNA特定片段的体外扩增及鉴定被引量:3
1994年
根据已知疟原虫、其它寄生人体原虫及人的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编码区序列,借助计算机核酸序列软件分析,设计出一对用于恶性疟原虫(P.f.)SSUrDNA特定片段扩增的引物。采用双温度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我国P.f.FCC/YN茅芽株红内期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570个碱基对(bp)的DNA片段,与预期长度相符;而间日疟原虫(P.v.)、利什曼原虫(L.d.)、弓形虫(T.g.)及人白细胞DNA样本均无此扩增带出现。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Northern印迹杂交分析,证实为P.f.SSUrDNA目的片段。
万磊陈培霞薛采芳刘忠湘姜绍谆
关键词: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
并殖吸虫抗原研究
1989年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蠕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美洲,尤以亚洲地区多见。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免疫学技术在本病临床诊断、疗效鉴定及流行病学等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对早期、急性和肺外型患者的诊断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对本病的免疫诊断仍主要采用检测血清抗体的方法,所用抗原多为虫体盐水或盐水缓冲液的浸出物。
万磊陈培霞李霖吴灿理
关键词:并殖吸虫抗原并殖吸虫病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