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8 被引量:394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日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水资源
  • 2篇黑河流域
  • 2篇LANDSA...
  • 2篇LUCC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典型区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湿地系统
  • 1篇水分
  • 1篇水资源变化
  • 1篇水资源预测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8篇陈玲
  • 8篇王根绪
  • 1篇王一博
  • 1篇车骞
  • 1篇刘桂民
  • 1篇姜秀娜
  • 1篇王军德
  • 1篇王惠林
  • 1篇孔福广
  • 1篇李元寿
  • 1篇杨玲媛
  • 1篇张钰
  • 1篇刘进其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1篇水文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甘肃省遥感学...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黑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影响比较被引量:81
2006年
在黑河流域选择两个典型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的对比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定量表征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空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分异特征,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区域绿洲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空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35年来两个对比区域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形成了显著的绿洲沿河流的溯源迁移和以基于下游老绿洲的渐进性绿洲外围拓展两种不同模式,前者导致流域水资源过度集中消耗于流域上游和源区,中下游水资源可利用量急剧减少,在35年间下游荒漠化土地增加了85.1%,灌溉绿洲萎缩了25.5%;后者则不同,水资源利用量的空间配置在区域下游具有小幅度集中,区域绿洲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较高。从流域整体的水土相互关系出发,合理规划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空间土地资源配置,对于促进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根绪刘进其陈玲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绿洲稳定性黑河流域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若尔盖县LUCC时空特征研究
若尔盖县是世界著名若尔盖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基于1989年、1997年和2004年3期Landsat 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学方法,...
陈玲王根绪王惠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64
2005年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利用1960s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系统两方面,分析了近30年来甘肃省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985年为界,随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强度不同,前后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系统补给的影响分别达到2.602亿m3/a和0.218亿m3/a,对排泄系统的影响分别为2.035亿m3/a和4.91亿m3/a,在保持区域人工开采量不超过3.0亿m3/a的合理幅度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和近10年来人类较大规模开采影响下,甘肃省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变化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地下水系统的作用与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王根绪杨玲媛陈玲洼田顺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资源合理利用排泄系统地下水补给
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下的黄河源区水资源预测被引量:19
2007年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针对黄河源区特殊的下垫面条件,着重冰雪和冻土的水文过程调试,对模拟结果的评价显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变化。不同情景下演算得出的水资源量数据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模型结构以及参数的优化,模型在寒区水资源研究和管理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车骞王根绪孔福广陈玲姜秀娜
关键词:SWAT气候波动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若尔盖县LUCC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若尔盖县是世界著名若尔盖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基于1989年、1997年和2004年3期Landsat 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学方法,深入分析了四川省若尔盖县近15年来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尤其是草地和沼泽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为草地、沼泽、林地和裸地,其中草地与沼泽面积逐步减少,而裸地面积成倍增长。②通过建立研究区LUCC幅度、LUCC数量和空间变化模型以及趋势与状态指数模型,很好的表现了研究区LUCC的时空特征。从整个区域来看,前期综合LUCC趋势和状态指数为0.37,处于准平衡状态;后期小于前期,为0.23,处于平衡状态,整个时段其指数为0.35,为准平衡状态,呈现双向转换态势。③定位分析了研究区LUCC情况,发现区域草地和沼泽退化相当严重,而且前后两期退化区在空间上有所转移。
陈玲王根绪王惠林
近40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16
2007年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利用1969、1986、2000和2004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退化具有普遍性,湿地面积萎缩在10%以上。以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最为严重,退缩幅度达到29%,同时大约有17.5%的长江源区内流小湖泊干涸消失,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高寒湿地系统退化使其水文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在湿地退化较为强烈的长江源区与若尔盖地区枯水期流量减少、稀遇较大流量径流发生频率增加而常遇流量发生频率减少、水涵养能力下降。湿地系统变化与区域气温显著升高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增温幅度升高到过去40年平均增温幅度的2.3倍,湿地系统退化程度也同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剧。在降水量呈现增加以及冰川趋于消融的背景下,高寒湿地退化是导致其流域径流持续递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根绪李元寿王一博陈玲
关键词:高寒湿地青藏高原
马营河流域1967—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被引量:77
2005年
自1960年代以来,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流域典型的春季和秋季汛期流量为径流过程参量,基于流域降水和径流各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显著的统计回归关系分析,区别了气候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利用1956年以来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耕地土地利用和径流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降水和耕地面积两种因素的径流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67年以来,由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上游林草地大规模转为耕地,使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28.12%,基流量减少35.32%,最大洪峰流量减少35.77%,春季和秋季的平均季节流量分别减少了36.05%和24.87%,其中耕地面积扩张对年径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7%~80%,对春季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3%~80%,对基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62%~65%之间,流域冬春季节的持续升温也对春季径流减少具有一定影响;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根绪张钰刘桂民陈玲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河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径流过程河西走廊中部年径流量
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以黄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草地类型为对象,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土层根系深度、草地类型等9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将这些环境因子分为4个主成分因子依次为:立地与草地类型因子、植被因子、坡向风速因子和地形因子。同时,采用统计方法对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土壤水分在整个土壤剖面上的空间变异可划分为:速变层(0~30cm)、活跃层(40cm)、次活跃层(50 cm)和相对稳定层(60 cm)。
王军德王根绪陈玲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