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 作品数:25 被引量:3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Ф)数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1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骨髓MФ(CD68或CIM5阳性)数量并通过鸡红细胞(CRBC)吞噬试验检测MФ功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其MФ百分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0.57±0.30)%、(37.56±15.20)%和0.75±0.347均高于SAA组[(0.46±0.08)%、(28.26±10.46)%和0.59±0.39]及正常对照组[(0.44±0.69)%、(25.63±19.75)%和0.55±0.16](P〈0.05);且Mm百分率与M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呈正相关(r=0.43,P〈0.01;r=0.40,P〈0.01)。根据MФ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MФ≥0.5%)和B组(MФ〈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2%)自身抗体为IgG型,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1%)自身抗体为IgG型;A组患者M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6.62±13.38)%和O.91±0.361显著高于B组患者[(28.67±12.59)%和0.61±0.30](P〈0.05),而B组患者与A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34例自身抗体IgG型患者分为MФ高(≥0.75%)、低水平(〈0.75%)两组,MФ低水平组25例患者骨髓均仅能检测到一系细胞与IgG结合,MФ高水平组9例患者中8例能检测到二系细胞结合IgG,1例骨髓三系细胞均结合有IgG;MФ高水平组患者中MФ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60.22±12.51)%、1.23±0.23]显著高于MФ低水平组[(43.32±9.24)%、0.84±0.24](P〈0.05);MФ高水平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MФ低水平组(P〈0.05);MФ高水平组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及胸骨� 王一浩 付蓉 邵宗鸿 王化泉 邢莉民 刘鸿 吴玉红 李丽娟 刘惠 王珺 陈瑾 王红蕾关键词:COOMBS试验 骨髓 单个核细胞 血细胞减少 骨髓Coombs实验(+)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17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正>目的:研究骨髓Coombs实验(+)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Th17的数量和功能,探讨Th17细胞在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发病的IRP患者(初诊组)43例、经免疫抑制及促造血治疗后外周血象恢复正常... 付蓉 王红蕾 陈瑾 王君 李丽娟 刘惠 王一浩 任悦 邵宗鸿文献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P)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m)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61例IRP患者及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例对照组)和13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类型、骨髓M①数量(CD未/CD未)%及Mm活化抗原(CD^69)表达水平(CD68^+CD69^+/CD68^+)%,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61例IRP患者其Mm数量及活化抗原表达水平[(0.57±0.30)%和(40.30±18.49)%]均高于病例对照组[(0.46±0.08)%和(32.44±19.37)%]及正常对照组[(0.44±0.69)%和(29.71±11.67)%](P值均〈0.05);且其M中数量与活化抗原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9,P〈0.01)。根据Mm数量分为A组(MФ百分率≥0.5%)和B组(Mm百分率〈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有自身抗体IgG,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A组患者骨髓Mm活化抗原表达水平(49.19±16.63)%显著高于B组患者(29.H±14.30)%(P〈0.05),而B组患者和病例对照组及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患者的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06%、79.41%)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同期的疗效(22.22%、51.85%)(P〈0.05);并且A、B组患者6个月的总有效率(79.41%、51.85%)均明显高于3个月的疗效(47.06%、22.22%)(P值均〈0.05)。34例自身抗体IgG(+)IRP患者按M中数量分为高(≥0.75%)、低(〈0.75%)水平2组,25例M中低水平组24例仅能检测到1系骨髓细胞(CD34^+或CD15^+或GlycoA^+)有自身抗体IgG(96%),1例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IgG;9例Mm高水平组有8例能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IgG,1例为3系骨髓细胞� 王一浩 付蓉 邵宗鸿 邢莉民 王化泉 吴玉红 刘鸿 刘惠 王珺 陈瑾关键词:COOMBS试验 巨噬细胞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血细胞减少患者补体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CBCPC)患者补体水平的变化,探讨补体在CBCPC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24例CBCPC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其骨髓上清中的补体膜攻击复合物(C5b-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以及补体C3、C4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BCPC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自身抗体结合率,测定23名正常人的骨髓液补体水平;并同时测定其中30例CBCPC患者和7名正常人的外周血血清补体水平。结果CBCPC初治组骨髓C5b-9水平[(119.8±54.0)μg/L]高于恢复组[(100.7±33.4)μg/L]和正常对照组[(93.9±28.8)μg/L](P〈0.05);初治组、恢复组骨髓CH50水平[(33.3±11.5)kU/L,(30.8±10.3)kU/L]高于正常对照组[(24.1±6.4)kU/L](P〈0.05);初治组、恢复组骨髓C3水平[(4.9±2.2)mg/L、(5.0±3.5)mg/L]低于正常对照组[(7.0±5.6)mg/L](P〈0.05);外周血血清补体水平检测结果与骨髓检测结果一致。CBCPC患者骨髓CH50与C3水平呈负相关(r=-0.303,P=0.007);CH50与C5b-9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03)。骨髓细胞膜IgM阳性的CBCPC组C5b-9水平[(117.6±55.7)μg/L]高于IgM阴性组[(99.2±26.2)μg/L](P〈0.05),骨髓CD34^+细胞膜IgG结合率、CD34^+细胞膜IgM结合率与C5b-9呈正相关(r=0.593,P=0.000;r=0.326,P=0.049),CH50水平与网织红细胞呈正相关(r=0.421,P=0.000),与间接胆红素亦呈正相关(r=0.230,P=0.032)。结论CBCPC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激活补体破坏造血细胞有关。 陈瑾 付蓉 李丽娟 刘惠 王一浩 王红蕾 邵宗鸿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补体 自身抗体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补体水平测定及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的补体水平,以证实该疾病是否存在经补体激活造成骨髓造血细胞破坏的机制,并了解补体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之间的相互关 陈瑾 付蓉 邵宗鸿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补体 抗体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发病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发病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 MM 患者(其中70例合并骨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M 患者Ⅱ期、Ⅲ期骨病发生率高于Ⅰ期(P<0.05);颅骨、肋骨骨病发病率高于四肢长骨(P<0.05);血清球蛋白和β2 -微球蛋白是 MM 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 MM 患者应分析其反映肿瘤负荷的各项指标,以提高 MM 骨病诊断率。 关晶 付蓉 阮二宝 王晓明 王国锦 梁勇 瞿文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张蓉莉 王化泉 邢莉民 李丽娟 张丽彤 王君 高姗 宋研 刘惠 江汇娟 于虹 陈瑾 张薇 刘春燕 王婷 邵宗鸿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骨病 血清球蛋白 肿瘤负荷 微球蛋白 骨髓Coombs实验(+)血细胞减少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正>目的:了解骨髓coombs实验(+)血细胞减少(IRP)患者骨髓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状况,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IR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24例IRP患者,其中初治患者(初治组)59例、经激素免疫... 付蓉 陈瑾 王红蕾 王君 李丽娟 刘惠 王一浩 任悦 邵宗鸿文献传递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提高化疗疗效。方法化疗相关肝损伤的诊断标准根据1990年巴黎国际会议达成的共识而制定,将肝损害分为轻、中、重3度。 岳兰竹 付蓉 阮二宝 梁勇 刘鸿 瞿文 宋嘉 关晶 王晓明 王国锦 王化泉 邢莉民 吴玉红 王珺 高珊 宋妍 刘惠 江汇涓 刘春燕 张薇 陈瑾 于虹 邵宗鸿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 肝损伤 白血病化疗 白血病患者 化疗疗效 肝损害 RASSF10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近年来基于肿瘤性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发展,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备受临床关注,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如甲基化、乙酰化等,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将肿瘤的研究方向转向抑癌基因启动因子的甲基化。RAS结构相关家族基因(RASSF)10是RAS结构相关家族基因中的新成员,作为第10个被发现RASSF的成员,位于人染色体11p15.2上,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中发现RASSF10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在多种肿瘤中RASSF10表达减低,其表达减低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关,通过去甲基化的处理,RASSF10基因恢复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由此可见RASSF10的甲基化也是潜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未来RASSF10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本文就RASSF10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展做一综述。 陈瑾 付蓉关键词:肿瘤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抑癌基因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0(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0,RASSF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分析RASS... 陈瑾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