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兰 作品数:11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聊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武玉玲 杨春玲 马英花 米传芳 陈秋兰 《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是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可行性及效果,选择2005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80例经眉弓锁孔及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关键词: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垂体腺瘤切除术 自我效能在脊髓损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自我效能管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对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5例脊髓损伤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自我效能管理(建立SCI患者自我效能管理库,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多学科... 陈秋兰关键词:脊髓损伤 临床护理 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行年度性调查,以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61例脑出血行微创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因素、相对危险度、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信息,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为34.4%;死亡8例,病死率13.1%,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OR=2.643,发病时间多在术后1周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入院Glasgow评分≤5分、长期留置胃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年龄≥60岁、多种抗菌药物联用;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9.4%,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进而增加其病死率,临床需高度重视。 陈秋兰 王静 肖以磊 孙红丽 张秀关键词:脑出血 流行病学 肺部感染 微创治疗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2005-12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2组不同护理在围手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武玉玲 陈玮 陈秋兰 李英关键词: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EPO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r Hu-EPO,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处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感觉功能评分提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提高不明显;而EPO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PO组未发现明显发热、皮疹、瘙痒、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r 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安全有效。 肖以磊 周杰 陈秋兰 李忠民 种宗雷 朱伟杰关键词:脊髓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将2022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23年1—12月设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患者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58%、78.45%提升至干预后的88.45%、9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0.63%、87.90%提升至干预后的88.36%、9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干预前分别为0.49%、1.46%,干预后分别为0、0.2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4.97%)、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0.77%)较干预前(分别为7.46%、1.62%)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ICU环境清洁消毒效果,增强保洁人员消毒防控意识,降低MRSA、CRAB检出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宋晓 陈秋兰 付立平关键词:集束化管理 消毒 环境卫生 多重耐药菌 三级综合医院神经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神经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核心能力与专业生活品质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2月—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山东省10家三级综合医院中选取237名神经科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调查表和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级综合医院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375.12±59.83)分,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总分为(92.40±15.33)分,其中慈心满意中、重度比例较低,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中、重度比例较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二次创伤维度外,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专业生活品质呈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生活品质、性别、职务、学历、是否履行相关岗位培训计划是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P<0.05)。结论专业生活品质是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神经科专科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可优化其核心能力,促进神经科专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 武玉玲 谭颜华 陈秋兰 陈冰洁关键词:专科护士 神经科 核心能力 自我效能在脊髓损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S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锻炼、预防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我效能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评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入院1个月、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一般效能感评分分别为(2.30±0.49)、(2.43±0.43)、(2.53±0.41)、(2.61±0.37)分,观察组分别为(2.60±0.38)、(2.88±0.29)、(3.10±0.23)、(3.21±0.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FIM评分分别为(69.26±7.32)、(81.74±6.31)、(82.02±4.56)分,观察组分别为(75.88±7.10)、(89.10±5.40)、(92.50±3.7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入院1个月、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GWB评分分别为(57.33±9.64)、(61.03±10.95)、(63.70±11.24)、(64.10±12.12)分,观察组分别为(62.88±9.79)、(67.09±11.47)、(69.88±12.69)、(71.09±13.8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院满意度、随访满意度分别为(91.28±3.07)%、(91.66±3.43)%,观察组分别为(93.50±4.98)%、(94.00±4.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管理在SCI患者中应用是科学、有效的,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陈秋兰 周杰 师玉静 肖以磊 种宗雷关键词:脊髓损伤 自我效能 康复 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脊髓损伤患者89例,其中应用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32例,患者进入新的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期入院但未进行综合治疗管理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随访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提高更为明显(P均<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未再出现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方面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吕甲涛 肖以磊 李忠民 陈秋兰 张瑞敏 侯桂英关键词:脊髓损伤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2010年 陈秋兰 李丽关键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