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晶

作品数:45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饮用
  • 10篇PM
  • 9篇饮用水
  • 9篇色谱
  • 8篇气相
  • 8篇颗粒物
  • 7篇相色谱
  • 6篇气相色谱
  • 6篇细颗粒
  • 6篇细颗粒物
  • 5篇饮用水中
  • 5篇色谱法
  • 5篇萃取
  • 5篇污染
  • 5篇PM2.5
  • 4篇丁酯
  • 4篇秀丽隐杆线虫
  • 4篇生活饮用
  • 4篇气中
  • 4篇邻苯二甲酸二...

机构

  • 44篇北京市疾病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北京市预防医...

作者

  • 44篇陶晶
  • 16篇张锐
  • 11篇魏建荣
  • 9篇于慧芳
  • 9篇张永
  • 9篇王春梅
  • 7篇王心宇
  • 7篇李国君
  • 6篇宁钧宇
  • 6篇李子南
  • 6篇田佩瑶
  • 6篇李心意
  • 5篇郑和辉
  • 4篇高珊
  • 4篇韩志宇
  • 4篇张楠
  • 4篇陈斌生
  • 3篇敬海明
  • 3篇赵竹
  • 3篇马彦

传媒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环境与健康杂...
  • 6篇毒理学杂志
  • 6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环境卫生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饮用出厂水中86种农药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法
2023年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饮用出厂水中86种农药的方法。方法 依据国内外饮水卫生标准,结合我国农药使用情况及检测方法适用性,选择86种农药为目标分析物,优化水样预处理方法及各农药的多离子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条件进行方法评价,并应用于本地出厂水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86种农药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1 3~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1~5.0 ng/L。其中36种农药的方法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1 ng/L,29种为2 ng/L,21种为5 ng/L。86种农药在其LOQ及以上各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59.5%~116.1%,相对标准偏差为1.6%~40.1%。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经实际样品测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多种类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陶晶李婷王春梅张桂斌张锐张永
关键词: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农药生活饮用水出厂水
空气中甲醛现场测定仪的方法特性研究
2012年
目的基于酚试剂比色原理,针对固定波长、采样与比色同时在现场完成的甲醛现场测定仪进行检测方法特性研究,为建立空气现场比色法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的规定,进行方法特性指标的评估,同时在30 m3人工模拟环境舱发生不同浓度甲醛,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进行比对。结果该法检出限0.052μg/10 mL吸收液,检测下限0.17μg/10 mL吸收液,若采样体积6 L,方法最小检测浓度0.028 mg/m3。相对标准偏差2.3%~7.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08.7%。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的相对误差≤5%。结论该类基于固定波长比色原理的测定仪特性指标满足甲醛浓度的测定要求,同时采样、分析可以在现场完成,减少了传统方法采样后带回实验室分析的环节,为空气甲醛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手段。
张锐陶晶于慧芳王晨
关键词:甲醛
市售家用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调查市场占有率高的21个品牌共30台空气净化器的最大档和睡眠档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探讨国标GB/T 18801-2015《空气净化器》中规定使用0.3μm以上的粒径颗粒物测试洁净空气量的实际意义。方法依据国标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检测方法,使用30 m^3净化器测试舱对30台空气净化器的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进行测试。结果30台空气净化器中有27台测得洁净空气量与其标称值接近(≥90%),合格率90%。不合格空气净化器的洁净空气量占各自最大档标称值的54.8%~72.1%。30台空气净化器的最小档或睡眠档颗粒物CADR值在39.8~172.8 m^3/h之间。增加0.1~0.3μm粒径的颗粒物后,测得的净化器洁净空气量减小10%。结论市售空气净化器最大档颗粒物洁净空气量大部分与出厂所标数值相符。其最小档或睡眠档所测洁净空气量远低于各自最大档标称值,建议夜间在紧闭卧室门窗的情况下使用。根据雾霾特点,建议国标修订时扩大颗粒物粒径测定范围。
陶晶李浩然张锐张永
关键词:颗粒物空气净化器
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及线虫喂饲菌灭活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探索以线虫的热耐受性指标为检测终点时,喂饲线虫的食物大肠杆菌OP50菌株的最优灭活方法及其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的适宜浓度。然后应用优化喂饲方法,评价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PM_(2.5)的线虫寿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种常见灭活方法(热处理和钴60照射)处理大肠杆菌OP50菌株,及未处理的活大肠杆菌OP50菌株(设为对照组)分别喂饲线虫,设定每组线虫的液体培养基(S-medium溶液)与加入细菌浓缩液(A=1.949)的体积比分别为1∶50和1∶100 2个水平。通过观察不同处理菌喂饲下线虫生长发育的基本形态学差异及喂饲5 d后对热耐受性的影响来评价热处理、钴60照射处理菌组与对照活菌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不影响线虫生长发育且对毒性效应无干扰的大肠杆菌OP50菌的灭活方式及其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北京市冬季室外PM_(2.5)水溶性样品(终浓度分别为A组94.587μg/ml、B组119.29μg/ml),处理线虫5和10 d后观察其对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热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体长较短,体宽较窄,生长较对照活菌组喂饲线虫缓慢,而钴60照射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生长状态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见大肠杆菌OP50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占比例为1∶100时线虫生长较1∶50时缓慢。染毒至第10天时,在热应激条件下阳性减寿组(2%葡萄糖)和PM_(2.5)染毒处理组均可使线虫生存曲线左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减寿组平均生存时间缩短了48.43%(P<0.01),PM_(2.5)染毒处理组线虫平均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26.29%(A组)和31.25%(B组)(P<0.01)。结论钴60照射是线虫热耐受性实验研究中较合适的大肠杆菌OP50灭活方法,细菌浓缩液和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50优于1∶100,PM_(2.5)作用下,线虫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生存时间缩短约1/3,提示PM_(2.5)降低线虫的热耐受能力,有�
孔玲李子南张楠敬海明高珊王心宇陶晶娄云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热耐受性
PM2.5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诱导小鼠肺炎症反应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本文比较了PM_(2.5)单次染毒和3次染毒后对小鼠血液学、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对炎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气管滴注法对BALB/c雄性小鼠染毒,PM_(2.5)剂量分别为对照组、0.5、2.0和5.0 mg/kg·bw。染毒结束后进行血细胞计数,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用RT-q PCR检测肺组织NLRP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PM_(2.5)染毒1次后,各剂量对小鼠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5.0 mg/kg·bw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M_(2.5)3次染毒后,3个剂量组均可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而淋巴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PM_(2.5)单次染毒和3次染毒后,2.0和5.0 mg/kg·bw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肺组织IL-1β表达量的升高,5.0 mg/kg·bw剂量组可使IL-4和IFN-γ表达量下降(P<0.05或P<0.01)。此外,染毒3次后,2 mg/kg·bw剂量组比染毒1次同等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和IL-1β表达量均降低(P<0.05)。PM_(2.5)染毒3次的肺样本5.0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Nlrp3的表达量则明显升高(P<0.05),但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表达量未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可见5.0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气管周边淋巴滤泡增大,肺泡内可见巨噬细胞。结论 PM_(2.5)能引起小鼠的炎症反应,反映在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同时PM_(2.5)染毒可使IL-1β升高,但IL-4及IFN-γ在染毒1次和染毒3次均降低。PM_(2.5)可能通过活化NLRP3炎性小体和IL-1β受体途径参加炎症反应。
仝国辉李煜郑德生滕克强何立伟刘建中刘晶晶李子南陶晶张鹏巩政马娜娜谭壮生尤育洲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PM2.5炎症反应
PVC管材中氯乙烯单体测定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改进测定PVC管材中氯乙烯单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在分离上,用SPB-1毛细管柱(60m×0.32mm×0.25μm)取代填充柱;在样品的制备方面进行了改进,先用电动转头将PVC管材进行粉碎,另外增加了溶解1gPVC材料的所需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用量。结果:我们采用毛细管柱替代填充柱进行了分离,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在PVC材料中按1μg/g添加氯乙烯,测得平均添加回收率97.8%,标准偏差2.1%。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能满足测定PVC材料制成的管材管件中氯乙烯单体,最低检出限和准确度的需要。
郑和辉陶晶韩志宇
关键词:氯乙烯单体PVC管材PVC材料毛细管柱管材管件填充柱
大泡吸收管气密性对空气中氨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大泡吸收管气密性对空气中氨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在30 m^3密闭舱内发生一定浓度的氨气,采用工作场所国标(GBZ 160.29)的方法,选择配套和不配套管的大泡吸收管采样,比较2种大泡吸收管的采样效率和结果准确度;同时采用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气国标(GB/T 18204.25)的测定方法对同一空气中的氨气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配套管检测结果(1.57 mg/m^3)大于不配套管的检测结果(1.37 mg/m^3),配套管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3.17%)小于不配套管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15.2%),且配套管的采样效率大于不配套管的采样效率;配套大泡吸收管3种检测方法比对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对标准偏为2.1%。结论大泡吸收管气密性对空气中氨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刘浏陶晶于慧芳傅佳胡晓宇
关键词:采样效率
北京部分地区末梢水卫生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末梢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11—12月(枯水期)和2010年7—8月(丰水期)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270户,检测并评价末梢水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毒理学指标(砷、汞、镉、铅、硒、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一般化学指标(铁、锰、铜、锌、铝)和非常规指标(银、镍、钡、铍、钼、钠、铊、二氯一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六六六、滴滴涕、七氯、六氯苯、林丹)。结果除总大肠菌群合格率(88.5%)略低外,其余指标合格率均在90%以上。与丰水期比较,枯水期末梢水中钡、钠、硒、铁的合格率以及菌落总数、铅、镍的浓度较低,铝、钡、钠、硒、锌、铁、锰的浓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备水比较,某地区市政供水末梢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锰的合格率以及铝、锌的浓度较高,钡、钠的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郊东北部地区水样中锰浓度相对较高;城近郊西南部地区水样中钠、铁、硒、钡浓度相对较高;城区水样中所测化学指标均合格;远郊西南部和近郊西南部地区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相对较低。结论该地区末梢水的卫生状况良好,末梢水水质受到季节(水期)、供水来源和地区的影响。部分地区需要增加高风险化合物的监测。
赵金辉叶研魏建荣刘飞陶晶韩志宇田佩瑶张雅洁刘玉敏
关键词:饮用水卫生调查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浸泡试验后浸泡水中的锡被引量:11
2003年
刘丽萍张勐陶晶
关键词: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硼氢化钠
北方某燃煤区PM_(2.5)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北方某燃煤地区室外大气细颗粒物(PM_(2.5))水溶性离子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急性致死效应,并探究其对线虫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和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以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时采集的燃煤地区PM_(2.5)水溶液样本(浓度当量分别为17.5、101.4、130.7和188.9μg/ml,对应于优、轻、中和重组)对同步化的L1和L4期线虫分别进行染毒,测定其存活率、体长、体宽、咽泵振动频率、肠道自发荧光和热耐受力变化。结果 L1期线虫染毒72 h后,优组、轻组和中组的体长均有改变(P<0.05),重组的体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和重组的自发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L4期线虫染毒24 h,中度和重度污染组体长体宽、咽泵频率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污染组肠道自发荧光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继续染毒至72 h时优组和重组肠道荧光明显增强(P<0.01),染毒至第5天时各染毒组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寿命明显缩短(P<0.05),染毒至10天时轻度和重度污染组热耐受力比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燃煤区来源的PM_(2.5)可对线虫生长发育、神经运动等产生毒性效应,并加速线虫的衰老进程,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其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张文静张楠李国君敬海明李子南宁钧宇高珊娄云王心宇陶晶张永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PM2.5毒性效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