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小板
  • 10篇胆固醇
  • 10篇血症
  • 10篇固醇
  • 10篇高胆固醇
  • 10篇高胆固醇血症
  • 9篇他汀
  • 8篇普伐他汀
  • 8篇伐他汀
  • 4篇调脂
  • 4篇血小板功能
  • 4篇血小板聚集
  • 3篇血栓
  • 3篇高胆固醇血症...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选择素

机构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马丽萍
  • 13篇尹松梅
  • 13篇徐立卓
  • 12篇冯坚红
  • 8篇聂大年
  • 5篇谢双峰
  • 3篇寇伟
  • 3篇李志雄
  • 2篇谢双锋
  • 2篇常建星
  • 1篇吕磊
  • 1篇杨玉芳
  • 1篇康马飞
  • 1篇贺华
  • 1篇蒋龙元
  • 1篇徐立卓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9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2001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出现腹部不适,偶有腹胀,无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未引起注意.1天前晚饭后突发中上腹疼痛、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并进行性加重,大便1次,黑色软便,量约200 ml,不伴畏寒、高热及少尿、腰痛.平素嗜烟酒40年.
常建星蒋龙元马丽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浆细胞瘤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急腹症急腹痛首发表现
普伐他汀调脂过程中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机制。方法: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普伐他汀10~20mg/d治疗4周及8周后血小板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血胆固醇降低,同时每个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的分子数由治疗前的748±154分别降至478±110和378±119;血浆P选择素由治疗前的24.3±9.9μg/L分别降至16.8±4.5和16.1±4.0μg/L,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P选择素之间显示较好的相关性(r=0.8722)。结论: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早期效益是由于对血小板功能的良性影响而产生。
尹松梅马丽萍徐立卓程鲲冯坚红
关键词:P-选择素普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药物疗法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 :选择 2 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 2 5例 ,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血小板粘附功能 (PAD)、血液流变学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 (ESR)、红细胞压积 (Hct) ]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AG、PAD、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ESR及FIB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状态 ,为避免血栓形成需要尽早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尹松梅谢双锋聂大年马丽萍冯坚红徐立卓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 (HC)患者血小板L 精氨酸 (L Arg) 一氧化氮 (NO)系统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 2 1例HC患者和 2 6名健康体检者血小板的NO水平 ,采用放射性核素(3H L 精氨酸 )标记法检测血小板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及L Arg转运系统活性。结果 HC患者血小板NO水平为 (2 4.0 6± 3.70 )nmol 10 8血小板 ,明显低于正常人的 (2 8.39± 4.45 )nmol 10 8血小板 (P <0 .0 1) ;HC患者血小板NOS活性为 (1.46± 0 .47)pmol 10 8血小板 ,较正常人的 (1.81± 0 .5 0 )pmol 10 8血小板明显降低 ;HC患者血小板L Arg转运系统的活性亦显著低于正常人 ,其最大转运速率 (Vm)为(4 6 84± 3.39)pmol·(10 7血小板 ) - 1 ·min- 1 ,明显低于正常人的 (5 3.89± 3.45 )pmol·(10 7血小板 ) - 1 ·min- 1 (P <0 .0 5 ) ,而解离常数 (Kd)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HC患者血小板L Arg
寇伟尹松梅聂大年马丽萍谢双峰李志雄冯坚红徐立卓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L-精氨酸
苯扎贝特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凝血烷B_2及环腺苷酸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苯扎贝特(bezafibrate)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体内、外观察28例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口恶烷B2(TXB2)及环腺苷酸(cAMP)在苯扎贝特作用前后的含量变化,并与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口服苯扎贝特8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下降,PAgT、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无改变;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6.9μmol·L-1,69μmol·L-1)在体外对上述血小板功能指标无影响。结论:苯扎贝特在体内、外未发现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尹松梅马丽萍徐立卓冯坚红
关键词:苯扎贝特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聚集环腺苷酸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调脂过程中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调脂过程中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 2 5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分别在口服普伐他汀前、治疗 4周后、治疗 8周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 ,包括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及血小板粘附功能 (PAD)的变化。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PAG、PAD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经普伐他汀治疗后 ,各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 普伐他汀除降低TC、LDL C以外 ,其改善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的非降脂临床效应 ,在治疗开始
谢双锋尹松梅聂大年马丽萍冯坚红徐立卓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功能
普伐他汀在调脂治疗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尹松梅马丽萍聂大年谢双峰徐立卓冯坚红寇伟贺华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降血脂药血小板功能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栓烷素-B_2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进程的机理。方法 根据高胆固醇血症 (HC)诊断标准选择HC患者 2 1例 ,口服普伐他汀 10~ 2 0mg/d ,疗程 8~ 12周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比浊法 )、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14 0(GMP 14 0 ,放免法 )、血小板血栓烷素B2 (TXB2 ,放免法 )及血脂水平的测定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HC对照组。结果 普伐他汀治疗 8周 ,血总胆固醇 (TC) ,低密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下降(P <0 .0 1) ,同时由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PAGT Max)由治疗前的 ( 82 .5 2± 18.73 ) %降至( 64 .4 1± 2 0 .78) % ,GMP 14 0由治疗前的 ( 74 8± 15 4 )分子数 /血小板降至 ( 3 78± 119)分子数 /血小板 ,血小板TXB2 由治疗前的 ( 2 .95± 0 .5 3 )pg·10 -6 ·血小板-1降至 ( 2 .11± 0 .5 4 )pg·10 -6 ·血小板 -1,8周与 12周治疗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是其发挥抗血栓特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效益之一。
马丽萍尹松梅徐立卓聂大年冯坚红程鲲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聚集
蛇毒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实验的观察
1998年
目的:观察新型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蛇毒试剂(plateletaggre-gationvenomreagent,PAgVR)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特点。方法: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PAgVR诱导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以二磷腺苷(ADP)作对照、结果:在高脂血症病人PAgVR(12.5mg/L)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作用强度与二磷腺苷(2μmol/L)相近(P>0.05);在慢性肾炎尿毒症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PAgVR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二磷腺苷(P<0.05).结论:在不同疾病状态下,PAgVR和二磷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尤其是对某些低凝倾向病人进行检测时应引起注意。
冯坚红尹松梅马丽萍徐立卓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
他汀类药物抗血栓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01年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调节血脂药。除了调节血脂外,还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合成、调节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蛋白的水平、影响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而起抗血栓作用。
康马飞徐立卓马丽萍
关键词:他汀类抗血栓作用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抗凝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