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俊丽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原发性
  • 3篇综合征
  • 2篇血尿
  • 2篇炎症
  • 2篇应激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肾病
  • 2篇原发性肾病综...
  • 2篇肾病
  • 2篇肾病综合征
  • 2篇内质网
  • 2篇内质网应激
  • 2篇子机
  • 2篇系膜
  • 2篇系膜细胞
  • 2篇基因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机制
  • 1篇短发夹RNA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山西省儿童医...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万俊丽
  • 5篇李秋
  • 5篇阳海平
  • 4篇崔晶晶
  • 4篇施静
  • 4篇王墨
  • 3篇王志铁
  • 3篇刘玮
  • 2篇张高福
  • 2篇耿海云
  • 2篇邱桂霞
  • 2篇夏正坤
  • 2篇杨琴
  • 2篇雷晔飞
  • 2篇吴玉斌
  • 2篇何旭
  • 2篇赵成广
  • 2篇赵丽君
  • 2篇陈朝英
  • 2篇焦佳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鼠Il-17A和Il-17A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第一部分小鼠IL-17A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目的:构建小鼠IL-17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验证其表达IL-17A的能力。   方法:根据Genbank中小鼠IL-17AmRNA序列(NM0...
万俊丽
关键词:基因表达分子机制连接酶
53例无症状小儿肾结石随访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无症状小儿肾结石的中远期预后。方法:以我院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发现的75例无症状小儿肾结石为研究对象,其中三聚氰胺相关肾结石(melamine—associatedrenalcalculi,MARC)37例,非三聚氰胺肾结石(nonmelamine-associatedre—nalcalculi,NMARC)38例。随访28~45月(平均41月),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检查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息儿53例,其中MARC患儿34例.NMARC患儿19例;结石自发排出率为58.49%(31/53)。婴幼儿,直径≤5mm结石最易自发排出;而3岁以上.直径≥10mm的结石自发排出率较低(P=0.003,P=O.000)。尿常规显示,41月后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5.38%明显低于初诊时41.03%(P=-0.010);其中MARC患儿蛋白尿全部消失,其缓解率高于NMARC患儿(P=-O.030)。结论:41月后无症状小儿肾结石自发排出率较高,结石直径和发病年龄是影响其排出的主要因素;总体预后良好,MARC患儿预后比NMARC相对较好;其长期预后尚需继续随访。
王志铁阳海平李秋吴道奇王荞刘俊宏崔晶晶施静万俊丽
关键词:小儿无症状肾结石随访预后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现状调查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特点,为制定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共识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单位共18家医院为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参与制定《重症过敏性紫癜登记表》,对其近3年住院的588例行血液灌流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上除皮疹外,以腹痛、消化道出血或关节肿痛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意识障碍。除少数患儿外,大部分患儿行2~3次血液灌流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肌酐较灌流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灌流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以低血压为主。97.96%的患儿以治愈作为出院结局。结论对于重症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关节痛,或严重病例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行血液灌流。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董扬徐达良朱颖雷晔飞曲强冯仕品谢敏刘喜王墨万俊丽焦佳石咏琪杨琴高岩李颖杰许自川李宇红蒋新辉邵晓珊陶仲宾李宇宁闫小莉夏正坤何旭史聿赵非王文琰刘雪梅张洪霞潘艳艳赵丽君仇三玲陈朝英耿海云栾江威祝高红威畅赵丽萍诸澎伟包瑛黄惠梅张晨美朱履昌赵成广杨星光吴玉斌党西强李晓燕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血液灌流儿童
IL-1β通过加重脂质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导致人系膜细胞损伤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加重脂质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RS)而导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MCs分为对照组、高脂组(LDL)、IL-1β+高脂组(IL-1β+LDL)及4-苯基丁酸(4-PBA)干预组(4-PBA+IL-1β+LDL)。油红O染色检测HMCs胞内脂质沉积;real-time 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分析GRP78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IL-6和TGF-β1含量。结果:与LDL组相比,IL-1β+LDL组胞内脂质沉积、GRP78 mRNA与蛋白水平、PERK mRNA水平、NF-κB p65水平及IL-6分泌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4-PBA可减少胞内脂质沉积,降低GRP78 mRNA与蛋白及PERK mRNA水平,抑制NF-κB p65的表达,减少IL-6的分泌(均P<0.05 vs IL-1β+LDL组)。与LDL组相比,IL-1β+LDL组α-SMA mRNA表达增高(P<0.05),4-PBA可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 vs IL-1β+LDL组)。结论:IL-1β可加重脂质诱导的ERS,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施静崔晶晶阳海平刘玮万俊丽王志铁邱桂霞李秋
关键词:炎症系膜细胞脂质沉积内质网应激
炎症加重脂质诱导内质网应激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损害的分子机制
目的:高脂血症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本实验通过建立体外高脂模型,探讨高脂负荷下HMCs能否发生ERS及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并探讨炎症可否加重高脂介导的ERS为...
施静崔晶晶阳海平刘玮万俊丽王志铁邱桂霞李秋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患者炎症内质网应激分子机制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全国儿科血浆置换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诊疗共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讨论并制定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2家单位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146例行血浆置换的HUS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收集数据146例,其中男9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68岁(2个月~18岁);病因主要为感染(60例,41.1%),其次为补体缺陷(18例,12.3%)、药物(15例,10.3%)、风湿性疾病(9例,6.2%)及遗传代谢病(6例,4.1%)等。2.血液置换前患儿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101例),其次为意识障碍(45例)、高血压(58例)、消化道出血(42例)等症状,置换后明显缓解。3.血浆置换前实验室指标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68.26±18.17) g/L]、红细胞计数[(2.43±0.70) ×10^9/L]、血小板计数[(77.49±72.93) ×10^9/L]、补体C3[(0.70±0.26) g/L]、肾小球滤过率(GFR) [(26.98±17.16) mL/1.73 m2]下降,总胆红素[(44.33±42.07) μmol/L]、非结合胆红素[(30.78±26.68) μmol/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2.52±14.97) mg/L]、D-二聚体[(2 306.20±2 354.97) μg/L]、肌酐[(305.45±290.19) μmol/L]、24 h尿蛋白[(2.17±2.55) g/d]升高,置换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好转[分别为(85.08±18.98) g/L、(2.80±0.98)×10^9/L、(183.80±131.95)×10^9/L、(0.85±0.25) g/L、(98.58±66.02) mL/1.73 m2、(19.71±33.24) μmol/L、(9.60±10.00) μmol/L、(7.33±9.81) mg/L、(1 322.05±1 595.23) μg/L、(139.28±163.75) μmol/L、(1.46±2.03) 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出现并发症5例,2例低血压休克,管路堵塞、血小板减少、贫血加重各1例。5.经治疗后好转130例(89%),死亡16例(1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儿童HUS在国内已较广泛开展,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郑悦徐可雷晔飞冯仕品王墨郝志宏高岩李宇红周萍肖政辉赵凯妹夏正坤栾春丽刘雪梅赵丽君陆国平张育才陈朝英栾江威张建江刘翠华陈丽植赵成广吴玉斌姚勇曲强谢敏刘喜万俊丽焦佳石咏琪杨琴于力张瑶李颖杰许自川蒋新辉邵晓珊张思佳卢秀兰张岩马青山何旭史卓李倩孙书珍张洪霞潘艳艳仇三玲蔡小狄徐虹朱艳史婧奕耿海云祝高红戚畅贾莉敏刘俊梅厉洪江李广波蒋小云
关键词: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浆置换儿童流行病学
小鼠白细胞介素-17及其shRNA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2013年
目的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shRNA重组表达质粒。方法以小鼠脾脏细胞总RNA为模板,PCR扩增IL-17基因,并亚克隆至质粒pLVX-IRES-ZsGreen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VX-IL-17-IRESZsGreen1;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IL-17基因的sh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shRNA序列,分别插入质粒pLVX-shRNA,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LVX-shRNA1、pLVX-shRNA2、pLVX-shRNA3和阴性对照质粒shRNAC,进行测序;用脂质体法将各重组干扰质粒分别与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和shRNAC组,经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IL-1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R扩增获得500 bp的目的基因,IL-17重组表达质粒及其shRNA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过表达组IL-17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shRNA1组、shRNA2组和shRNA3组IL-17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RNAC组(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IL-17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及其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并筛选出shRNA1,其对IL-17的表达具有最佳的抑制效应。
万俊丽李秋刘玮阳海平崔晶晶施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短发夹RNA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BP神经网络在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儿肾脏病理预测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基于临床资料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并行肾活检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并建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儿肾脏病理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438例患儿。其中男232例,女206例;起病年龄(7.00±3.15)岁。按照不同临床表现分为:镜下血尿组(179例)、肉眼血尿组(81例)、镜下血尿并蛋白尿组(44例)、肉眼血尿并蛋白尿组(134例)。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诱因、尿爱迪(Addis)计数中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素氮、血肌酐、血清蛋白、血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性别、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尿Addis计数中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蛋白、血IgA、C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留一法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61.19%。结论通过进行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下各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建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儿的肾脏病理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指标能较为准确预测肾脏病理,为肾活检时机提供依据。
万俊丽李佳承张高福王墨
关键词:血尿肾脏病理BP神经网络
基于基因型的儿童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27例dRTA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及随访(截至2021年3月)等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基因不同分为SLC4A1基因组和ATP6V0A4+ATP6V1B1基因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患儿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身高标准差积分、体重标准差积分和血pH值、血钾浓度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27例dRTA患儿中男16例、女11例,起病年龄33.4(10.0,36.0)月龄。22例(81%)SLC4A1基因变异,3例(11%)ATP6V1B1基因变异,2例(8%)ATP6V0A4基因变异。22例(81%)患儿有肾脏钙质沉积,19例(70%)有低钾表现,18例(67%)有身材矮小,16例(59%)有营养不良,16例(59%)有佝偻病,15例(56%)有多饮、多尿等临床表现。SLC4A1基因组患儿起病年龄大于ATP6V0A4+ATP6V1B1基因组[27.3(12.0,36.0)比8.2(2.5,15.0)月龄,H=6.33,P=0.01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7例患儿病程3.9(1.3,6.0)年、随访3.1(1.0,4.5)年。SLC4A1基因组和ATP6V0A4+ATP6V1B1基因组临床表现恢复率及末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儿身高标准差积分、体重标准差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3.2±1.9比-2.1±1.1、-2.5±1.5比0±1.9,t=-2.94、-5.44,均P<0.01)。血钾及pH值均较治疗前上升[(3.2±0.5)比(4.0±0.5)mmol/L、7.27±0.07比7.37±0.07,t=-4.92、-5.25,均P<0.01]。14例患儿血钾恢复正常,12例血pH值恢复正常,仅4例血清碳酸氢根浓度、实际碱剩余恢复正常。结论SLC4A1基因变异的dRTA患儿起病年龄晚于ATP6V0A4和(或)ATP6V1B1基因变异患儿,病情及预后与致病基因无相关性。早诊断、早治疗、规律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可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蒋雅如王墨万俊丽张高福阳海平李秋
关键词:基因型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