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花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新生血管
  • 3篇生血
  • 3篇脉络膜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2篇血管化
  • 2篇实验性脉络膜...
  • 2篇激光
  • 2篇儿童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小脑
  • 1篇电刺激小脑顶...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新生血管模型
  • 1篇血管模型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何花
  • 5篇张虹
  • 4篇王志涛
  • 2篇赵春明
  • 2篇杨红
  • 2篇李贵刚
  • 2篇王平
  • 1篇陈博
  • 1篇胡维琨
  • 1篇罗班
  • 1篇陈憬
  • 1篇李斌
  • 1篇何小阳
  • 1篇宋琳
  • 1篇吴华
  • 1篇孙坚
  • 1篇王军明
  • 1篇张宪
  • 1篇项楠
  • 1篇肖晓

传媒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环杷明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及对Glil和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环杷明(cyclopamine)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机制。方法利用倍频532nm激光(140mW,75μm,0.1s)光凝方式建立BN大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光凝后立即将模型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液组、环杷明2.5mg·mL-1组和环杷明4.0mg·mL-1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每只眼均从光凝当天开始至光凝后13d,每隔1d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PBS5μL、2.5mg·mL-1环杷明5μL、4.0mg·mL-1环杷明5μL。激光光凝后14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箐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取眼球标本分别行FITC-右旋糖酐标记的脉络膜巩膜铺片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检测各组处理对CNV面积和CNV中央厚度的影响。行real-timePCR检测各组处理对Shh-Gli信号级联反应和HIF-1α-VEGF信号级联反应中Glil、HIF-1α、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环杷明能显著减少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同时环杷明能明显下调Glil、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Shh信号通路的激活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了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环杷明作为Shh信号通路阻断剂能成为新的抑制CNV形成的有效药物。
何花李贵刚王志涛何小阳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elveston综合征1例被引量:5
2012年
0引言Helveston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斜视综合征,包括外斜视、A征、上斜肌过强,垂直分离性斜视(DVD)。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方式不尽相同。我院对1例Helveston综合征行分次手术治疗,
陈博何花张宪罗班王平
关键词:HELVESTON综合征垂直分离性斜视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外斜视上斜肌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避免儿童弱视误诊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儿童弱视误诊病例,强调相关辅助检查的选择和完善对于避免儿童弱视误诊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0月同济医院眼科斜视弱视专科门诊就诊的儿童患者中,既往误诊为弱视但最终确诊为其他疾病的18例病例,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误诊病例中以先天性的眼底疾病多见,其中缺乏相关的辅助检查、忽视鉴别诊断为主要的误诊原因。结论对于儿童弱视的诊断应慎重,除详细询问病史外,应重视通过必要辅助检查排除眼底及头颅的器质性疾病。另外,对于长期弱视治疗不佳的患儿应进一步查找原因,针对性地选择和完善辅助检查可减少误诊。
陈嘉锡何花杨红李斌王志涛宋琳肖晓孙坚
关键词:弱视误诊视觉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阿托品对远视儿童散瞳验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与阿托品对远视儿童散瞳验光效果的影响,以评估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89例178眼远视儿童(3~12岁),先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后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散瞳验光。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散瞳验光结果、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并观察两种散瞳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86眼单纯性远视的球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1眼,符合率为82.6%;92眼复性远视的球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4眼,符合率为80.4%,柱镜度数两种药物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77眼,符合率为83.7%,散光轴向相同和相差≤5°者77眼,符合率为83.7%。3个年龄组间的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向符合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年龄组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充分散瞳后的瞳孔大小和残余调节量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低于硫酸阿托品(13.5%)。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强效、快速且安全的睫状肌麻痹药,临床上能代替阿托品用于远视儿童的散瞳验光。
何花王平
关键词:阿托品睫状肌麻痹远视儿童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何花张虹
关键词:结膜吸吮线虫病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并评估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患者复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4 6例 4 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 2组。复位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则是复位术前及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手术前后均以视力和采用Tubinger自动视野分析仪 0°~ 80°范围的快速阈值程序测定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值作为指标来判断视网膜功能 ,并比较 2组患者RD复位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视力进步 4例 ,不变 19例。治疗组术后视力进步 6例 ,不变 17例。 2组比较术后视力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组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术后全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明显提高 ,平均缺失敏感度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平均光敏感度的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平均缺失敏感度的下降亦呈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具有改善作用 ,这一新的治疗途径可在临床上应用。
何花张虹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研究手术方式对兔眼窝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将 3 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4组 ,分别对其左眼实施半巩膜壳内 (A组 )、多孔巩膜壳内 (B组 )、全巩膜壳内 (C组 )或巩膜瓣遮盖肌锥内 (D组 ) 4种不同术式义眼台植入术。不同时间采用Tc -99MDP显像或病理检查法检测各组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程度。结果 第 1、2周及第 8周 ,各组间平均L/R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第 4周 (F =7.482 ,P =0 .0 0 9)和第 6周 (F =6.676,P =0 .0 3 4) ,C组低于其他 3组 ,而A、B、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 8周病理检查各组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半巩膜壳内或多孔巩膜壳内植入义眼台效果最佳。
张虹李贵刚王军明何花胡维琨吴华陈憬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
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评价半导体倍频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2只BN大鼠行半导体倍频激光(波长532nm)眼底光凝,6只作为正常对照。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525mw、50μm及0.05s。分别在光凝后7、21、35、63d随机各选取8只大鼠行眼底照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眼球标本行脉络膜巩膜铺片新生血管定量分析和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FFA和ICGA检查发现光凝后7dCNV形成,21~35d形成高峰期,63d后生成减少。脉络膜巩膜铺片新生血管定量分析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见光凝后21、35dCNV的形成与7、6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络膜巩膜铺片新生血管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实验性CNV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
何花张虹赵春明王志涛杨红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肽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Arg-Cly-Asp-Ser,RGDS)肽对半导体倍频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7只 BN 大鼠通过半导体倍频激光(波长为532nm)眼底光凝方式建立 CNV 模型,另取3只 BN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525mw,50μm及0.05s。光凝后立即将27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18只眼)。分别为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每只眼每天玻璃体腔内注射 RGDS 肽300、100和0μg,各组给药均持续7d。激光光凝后14d 各组大鼠均行眼底照相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每组选取1只大鼠(2只眼)视网膜标本用透射电镜进行毒性观察,8只大鼠16只眼球标本分别行 FITC-右旋糖酐标记脉络膜巩膜铺片新生血管定量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光镜、免疫组化观察,以评估 RGDS 肽对 CNV 的抑制效果。结果光凝后14d 对照组、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3组 FFA 检查中发现荧光渗漏且ICGA 检查证实 CNV 充盈的光凝斑所占百分率分别为69.4%、57.8%、38.9%。脉络膜巩膜铺片新生血管定量分析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定剂量的 RGDS 肽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透射电镜结果提示玻璃体腔内注射 RGDS 肽对大鼠视网膜毒性不明显。结论 RGDS 肽可以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成为防治 CNV 的一种有效方法。
何花张虹王志涛赵春明项楠
关键词:激光凝固术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寡肽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