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氢键
  • 5篇蓝移
  • 5篇蓝移氢键
  • 3篇电子密度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3篇分子
  • 2篇电子密度拓扑...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三聚体
  • 2篇双氢键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分子间
  • 2篇HCHO
  • 2篇HF
  • 2篇N
  • 1篇电池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机构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0篇倪杰
  • 4篇黎安勇
  • 3篇刘永梅
  • 3篇李惠娟
  • 2篇闫秀花
  • 1篇罗洪娟
  • 1篇徐利芳

传媒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科技传播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NO与(HF)_(1≤n≤3)分子间的蓝移与红移氢键被引量:3
2008年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与分子簇(HF)1≤n≤3形成的蓝移与红移氢键.在这些体系中,F…H—N都是蓝移氢键,重极化与重杂化和分子内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蓝移;所有的X…H—F(X=O,N,F)氢键都是红移的,分子间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红移.在多分子体系形成的氢键链中,分子间超共轭作用呈现规律性递变,它导致了氢键强度与频率位移的规律性变化,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反映和支持了这种规律性变化.
倪杰黎安勇闫秀花
关键词:蓝移氢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双氢键类型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2013年
氢键(hydrogen bond)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子级别的弱相互作用。双氢键是金属氢化物与OH或NH基团或其它含质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氢键的一种。双氢键与传统氢键既相似又有很多不同的性质。Brown和Heseltine[1]最早发现这一现象。他们发现化合物(CH3)2NHBH3的红外光谱在3300和3210cm-1两处存在很强的吸收峰。并且进一步研究得出能量较高的峰对应的是N-H键振动,而能量较低的峰则表现出是N-H键与B-H键结合而产生作用的结果。如果将溶液稀释处理,3300cm-1处的吸收峰会变强,而3210cm-1处的吸收峰会明显变弱,由此证明了这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硼烷胺晶体做检测,结果再一次使焦点关注到了双氢键上,在这个分子的结构中,类似Brown和Hazeltine研究的结果那样,氮氢键上的氢带有部分正电荷,表示为Hδ+,而硼氢键上的氢则带有负电荷,表示为Hδ-。换种说法即该胺是一个质子酸是由于硼烷端带有一个负电荷而形成的。B-H…H-N相互吸引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整个分子,使化合物呈现固态。这类H-H键相互作用与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H-H键相互作用有所不同,后者是存在与金属作用而形成的双氢键。因为在整个成键过程中有两个氢原子的相互作用,因此称之为双氢键。双氢键是通常的质子给体XH(X为电负性原子)与特殊的质子接受体HM(M是电负性比H小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质子氢(带正电)与氢化物氢(带负电)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大量的关于双氢键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主族氢化物,尤其是B。过渡金属氢化物主要是Ir,Re,Mo和W等的含H配体的络合物。
倪杰
关键词:主族元素过渡金属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钒酸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介绍了Li1+xV3O8的结构特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充放电机理,重点总结了Li1+xV3O8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和掺杂技术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可以通过阴阳离子共掺杂及包覆等技术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刘永梅李惠娟倪杰
关键词:掺杂改性
Y^(3+)、F^-共掺杂钒酸锂材料的电化学及存放性能研究
2011年
利用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Y^(3+)、F^-共掺杂的LiV_3O_8材料。XRD结果表明Y^(3+)、F^-共掺杂能"收缩"晶格。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掺杂引入的杂质是非电化学活性的,共掺杂样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存放实验表明共掺杂能降低电池自放电率。在高电压下存放15天后,共掺杂样的容量保持为存放前的92.4%,高于未掺杂样品。
刘永梅李惠娟倪杰
关键词:正极材料
HCHO与HNO二聚体、三聚体中氢键的探究
2013年
之前的研究工作发现HCHO、HNO等具有强的分子内超共轭n(O)→σ*(Hc)与n(O)→σ*(HN),它在HCHO或HNO作为质子给体形成的氢键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HCHO与HNO既可以作为质子给体也可以作为质子受体形成氢键,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子内超共轭起着不同的作用.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用从头算方法对HCHO和HNO形成的二聚体、三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利用现有的氢键理论解释其形成的机理.
倪杰
关键词:氢键质子体形
干冷空气淬火制备钒酸锂材料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以碳酸锂和五氧化二钒作原料,在600℃下合成了钒酸锂(LiV3O8)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钒酸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产物结晶度较低,形貌均匀,尺寸较小。用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样品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小的锂离子扩散电阻。在0.25C充放电倍率下,其首次和3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256mA.h/g和189mA.h/g,每次循环平均放电容量高出直接固相合成样品约40mA.h/g。该方法是提高钒酸锂材料性能的简便有效方法。
刘永梅李惠娟倪杰
关键词:淬火固相合成正极材料
分子内超共轭对于氢键性质的影响
我们之前的研究工作发现 HNO、HNS、HCHO等具有强的分子内超共轭,它们在作为质子给体形成的氢键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质子受体形成氢键,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子内超共轭起着不同的作用。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运用量子...
倪杰
关键词:蓝移氢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文献传递
HCHO与HNO二聚体、三聚体蓝移氢键的研究
2013年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的方法,在6-311++G(d,p),6-311++G(2df,2p),6-311++G(3df,3pd),aug-cc-pVDZ,aug-cc-pVTZ 5种基组下对HCHO与HNO二聚体、三聚体中蓝移氢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这4种复合物中,都有C(N)—H…O蓝移氢键形成,并且C(N)—H键收缩且相关震动频率蓝移超过87 cm-1.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表明:所有复合物存在环键点,是正常氢键.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3个主要原因导致这些蓝移氢键的形成:①分子间超共轭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②分子内超共轭作用的减小导致σ*(C—H)和σ*(N—H)占据的减小;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杂化.
倪杰黎安勇
关键词:蓝移氢键
HNO(HNS)与分子簇(HF)_(1≤n≤3)形成蓝移氢键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HNS)与(HF)1≤n≤3形成的蓝移氢键.计算结果表明:在HNO体系中,氢键NH…F的形成导致NH键收缩与伸缩振动频率蓝移,且随着n增大而增大;在HNS体系中,NH键是微小蓝移的,但键长增大,n相同时,NH键蓝移比HNO体系的小很多.电子密度拓扑(AIM)分析阐明了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氢键性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在HNO体系中,重极化和重杂化以及分子内超共轭大幅度减小导致了NH键的蓝移;而HNS体系中NH键蓝移很小主要是由于n(S)的超共轭给予能力比n(O)小,因而对σ*(NH)电子密度的调节能力小的缘故.
倪杰黎安勇闫秀花
关键词:蓝移氢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B_3N_3H_6与氟代甲烷形成的氢键和双氢键的理论研究
2009年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B3N3H6与氟代甲烷HxCF4-x(x=1~3)之间形成的双氢键B—H…H—C和传统氢键N—H…F.结果表明,双氢键作用使BH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以及使CH键长减短与频率蓝移;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键长增大与频率红移.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表明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氢键的基本特征.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分子内与分子间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可以解释这些氢键的形成机制.
罗洪娟黎安勇徐利芳倪杰
关键词:双氢键蓝移氢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