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传孝

作品数:134 被引量:7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矿业工程
  • 44篇建筑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巷道
  • 22篇围岩
  • 16篇探地
  • 16篇探地雷达
  • 14篇蠕变
  • 12篇混沌
  • 10篇地质
  • 10篇电磁
  • 10篇电磁波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9篇顶板
  • 8篇地质雷达
  • 8篇盐碱
  • 8篇松动圈
  • 8篇桩基
  • 7篇盐碱土
  • 7篇应力
  • 7篇既有桩基
  • 6篇岩石力学

机构

  • 78篇山东农业大学
  • 60篇山东科技大学
  • 11篇山东矿业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武...
  • 5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滨州市公路管...
  • 1篇西山煤电(集...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济宁矿业集团...
  • 1篇新汶矿务局
  • 1篇临沂矿业集团...

作者

  • 134篇刘传孝
  • 21篇蒋金泉
  • 15篇高强
  • 15篇张健
  • 14篇谭云亮
  • 10篇杨永杰
  • 8篇贺加栋
  • 8篇张加旺
  • 8篇黄东辰
  • 6篇唐亮
  • 6篇张美政
  • 6篇王龙
  • 5篇刘立民
  • 5篇张秀丽
  • 5篇赵同彬
  • 5篇杨永杰
  • 5篇张进鹏
  • 4篇张建刚
  • 4篇刘福胜
  • 4篇徐宗美

传媒

  • 13篇岩土力学
  • 9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煤炭学报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采矿与安全工...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实验力学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矿山压力与顶...
  • 3篇矿冶
  • 3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混凝土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矿业学院...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山西煤炭
  • 2篇人民黄河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1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岛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的数值模拟与雷达探测研究被引量:71
2002年
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孤岛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并利用雷达探测研究了塑性破坏区沿倾斜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综合分析与对比,找出了支承压力高峰位置及应力降低区范围,使设计的工作面上、下巷位置成功地避开了压力高峰区的不利影响。现场实践表明,巷道维护状况明显改善,经济与技术效益显著。
王同旭刘传孝王小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雷达探测支承压力分布
炉渣置换软土地基的注浆均质度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提出了炉渣置换并注浆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变化配比制作置换软土地基的炉渣注浆试件,进行不同均质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质试验,得到了炉渣注浆均质度变化与极限应变、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残余强度等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提高注浆均质度是保障炉渣置换软土地基整体刚度的有效途径,材料配比水∶水泥∶炉渣为1∶1∶4.7的注浆均质度为软土地基炉渣置换注浆工程应用的推荐值。
刘传孝田鸿业张加旺贺加栋张美政
关键词:炉渣软土地基注浆均质度
无人工作面开采坚硬顶板冲击运动的3DEC数值模拟研究
分4个阶段模拟了无人工作面开采坚硬顶板采场顶板的运动规律.第1阶段,坚硬顶板的悬而不落是下一区段无煤柱开采的隐患.开采范围达到8000m<'2>时的第2阶段,采场坚硬顶板的冲击性垮落,使工作面前方煤体及巷道既已形成的高应...
刘传孝
关键词:坚硬顶板无人工作面
文献传递
国内外探地雷达技术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44
2002年
通过对国内外 3个系列探地雷达的探测机理、部分性能指标和探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探地雷达的组成、探测原理、解释机理、要求条件和探测方法基本相同 .国产探地雷达具有较好的后处理软件 ,但需要在信号采集和传输过程中增强抗干扰能力 。
刘传孝蒋金泉杨永杰谭云亮
关键词:探地雷达电磁波同相轴信号采集地球物理勘探
素混凝土与加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素混凝土柱和加筋混凝土柱试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固定烘烤时间、变化温度和固定温度、变化烘烤时间的单轴压缩试验。在相同烘烤时间下,温度越高,素混凝土柱和加筋混凝土柱的弹性模量越小,峰值强度逐渐降低,峰值应变逐渐增大;素混凝土柱的残余强度逐渐减小,加筋混凝土柱的残余强度逐渐增大。温度升高,水泥浆体的脱水收缩和骨料的受热膨胀导致界面的微裂缝增加,削弱了混凝土强度。在相同的烘烤温度下,烘烤时间越长,素混凝土柱和加筋混凝土柱的峰值强度先升高再降低,残余强度越小。水泥凝胶体中的结合水开始脱出,增强了水泥颗粒的胶合作用,缓和了缝端的应力集中,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素混凝土柱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加筋混凝土柱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大;素混凝土柱的峰值应变逐渐增大,加筋混凝土柱的峰值应变逐渐减小。由于混凝土膨胀系数小,则混凝土环向挤压钢筋,从而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增大。
李茂桐刘传孝周桐程传超孟琪李想张冲
关键词:混凝土柱温度效应力学性能单轴压缩
软岩硐室稳定性的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控制时效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地下工程的围岩为软岩或因赋存深度的增加而呈现软岩特征时,其稳定性控制问题趋于突出,而对软岩硐室底臌的有效控制是决定硐室整体稳定性、保障其服务年限的关键。设计应用于软岩硐室底臌控制的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探讨其作用机理,其控制底臌的时间效应包括成拱初期的负底臌效应、吸收变形能为主要特征的柔性支护阶段和后期延长服务年限为目的的刚性支护阶段,其中柔性支护作用保证了相对较长而且稳定的软岩硐室服务年限。经实践证明,试验条件下的负底臌效应历时63 d,柔性结构控制底臌的作用时间为158 d,反底拱刚性结构对底臌的控制可以延长巷道的服务年限140 d,即巷道在1 a内无需底板修复。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的底臌控制效果明显,但是硐室整体稳定性并非单一依赖于对底臌的控制,支护体系在边界上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等因素,依然可转化为软岩硐室整体破坏的主要原因。
刘传孝王龙刘志浩黄东辰张秀丽
关键词:时效底臌软岩
探地雷达探测断层特征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断层特征参数的准确判定对地下工程的开挖与空间保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地质意义。本文从实例出发 ,论证了探地雷达方法通过对断层上下盘内关键岩层位置的直接探测 ,可以间接得到断层落差。通过雷达记录剖面可以直接探测得到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及位置 ,但不能查明断层面内充填物的具体情况。
刘传孝
关键词:探地雷达断层
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破碎围岩锚注加固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针对高应力巷道围岩锚注中注浆锚杆锚固力低和水泥基注浆材料自收缩造成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破碎围岩锚注加固方法。以平煤十矿变电所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原支护方式失稳机理分析,探究裂隙岩体自应力浆液加固原理,研发新型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系统,形成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破碎围岩锚注支护方案。通过浆岩界面SEM扫描、围岩钻孔窥视、锚杆索受力和围岩变形监测等方法综合评价该新型预应力锚注的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轴向约束应力与自应力浆液的膨胀应力使加固围岩处于准三维受力状态,实现了破碎围岩的强化与损伤修复;新型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具有预应力大、预应力施加标准、锚固力高、杆体强度高等优点,能够对围岩提供高轴向约束;新型锚注加固后,注浆浆脉充填围岩裂隙,浆液结石体与岩体结合致密;注浆锚杆索受力稳定,巷道表面围岩最大位移为83 mm,说明通过新型预应力锚注加固方案实现了变电所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
张进鹏张进鹏刘立民刘传孝邵军
关键词:预应力锚失稳机理
一种便携式结构顶板施工打孔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结构顶板施工打孔支架,包括支撑装置与钻机;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左侧立柱、支架上部支撑横梁、支架下部支撑横梁、支架右侧立柱和支架右侧立柱拓宽承台;支架左侧立柱、支架上部支撑横梁、支架下部支撑横梁和支架...
任喆张锐刘传孝张健程广坦高强马德鹏张玉稳
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材料的短时蠕变特性研究
2019年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材料的蠕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混凝土的蠕变有重要的影响,蠕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的蠕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最大减小了83.7%,这反映出温度对混凝土的蠕变起抑制作用;根据蠕变劲度所反映出的变形速率的关系,蠕变劲度随混凝土温度的增大而变小,其中最大的变化降低了约39.7%;通过西原模型进行数据拟合所得到的蠕变参数与试验结果对比,准确反映出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材料的蠕变特性,混凝土的温度越高,粘弹性模量越小,蠕变变形越小。
李想刘传孝孟琪程传超张冲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蠕变劲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