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杰

作品数:97 被引量:1,006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矿业工程
  • 19篇建筑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巷道
  • 16篇声发射
  • 16篇煤岩
  • 13篇三轴压缩
  • 10篇顶板
  • 10篇岩石力学
  • 10篇围岩
  • 10篇煤柱
  • 9篇工作面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围压
  • 8篇煤层
  • 8篇值模拟
  • 7篇岩石
  • 7篇支护
  • 7篇煤矿
  • 6篇地质
  • 5篇声发射特征
  • 5篇探地
  • 5篇探地雷达

机构

  • 97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山东工商学院
  • 3篇兖矿集团有限...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临沂矿业集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晋煤集团
  • 1篇济宁二号煤矿
  • 1篇山东能源淄博...
  • 1篇济宁能源发展...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枣庄矿业(集...

作者

  • 97篇杨永杰
  • 18篇陈绍杰
  • 12篇马德鹏
  • 10篇刘传孝
  • 10篇王德超
  • 8篇蒋金泉
  • 7篇邢鲁义
  • 6篇郭惟嘉
  • 4篇胡永灿
  • 4篇宋扬
  • 4篇谭云亮
  • 3篇姜福兴
  • 3篇朱珍德
  • 3篇张兴民
  • 3篇陈静
  • 3篇赵南南
  • 3篇韩国栋
  • 3篇卢文斌
  • 2篇楚俊
  • 2篇闫莎莎

传媒

  • 8篇岩土力学
  • 7篇矿山压力与顶...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煤炭学报
  • 4篇煤炭技术
  • 4篇采矿与安全工...
  • 3篇煤矿安全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煤炭工程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现代矿业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实验力学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含水率条带煤柱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煤层的富水性明显影响高应力作用下条带煤柱的稳定性,为研究含水率对条带煤柱蠕变特性的影响,首先对不同含水率的煤样进行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煤样蠕变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含水率越大,煤样的蠕变变形量越大,其蠕变门槛值、蠕变强度及蠕变系数越低。蠕变试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Burgers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煤的蠕变力学特性。以蠕变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条带煤柱的蠕变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随含水率增大,应力峰值距煤壁距离增加,煤柱塑性区增大;同时,煤柱垂直应力变小,蠕变变形量增大,其承载能力降低,煤柱进入长期稳定状态的时间加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柱含水率为0.78%,1.07%及1.36%时,煤柱塑性区宽度分别为10,12,16 m,其进入长期稳定状态的时间分别为18,24及36个月。
杨永杰赵南南马德鹏张福俊
关键词:含水率蠕变试验数值模拟条带煤柱稳定性
煤矿采场覆岩破坏的微地震监测预报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微地震现象是岩体破坏失稳发生前给出的重要信息,研究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微地震特征对于预报岩体破坏、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山东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煤矿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对华丰煤矿采场覆岩破坏过程进行了监测。通过对监测到的微地震事件定位计算,证实微地震发展演化与采场覆岩破坏密切相关。根据未失稳岩体微震事件频数、能量、距离的差分变化规律,能够较准确地提前预报岩体破坏,对于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解决煤矿井下岩体破坏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永杰陈绍杰张兴民逄焕东
关键词:微地震岩体
巷道支护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通过对新汶矿区巷道支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以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 ,建立了一套基于Windows的巷道支护设计与绘图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该系统可进行巷道围岩分类、巷道支护参数设计和绘图 。
李兴东杨永杰
关键词:巷道支护围岩分类决策支持系统支护参数计算机
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较多问题,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因此值得在高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推广应用。
陈静郭惟嘉杨永杰辛嵩刘音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三轴压缩条件下煤样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矿山井下岩石一般处于三轴受力状态,研究岩石三轴压缩破裂声发射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其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MTS815岩石伺服试验系统进行改装并实现将检波器置于三轴室内的合理三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基础上,对煤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作...
杨永杰李博郭明福王德超
关键词:三轴压缩声发射裂隙
煤岩三轴卸围压破坏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对煤、砂岩在不同围压及不同卸围压速率下的三轴卸围压声发射试验中所采集到的波形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及FFT变换,探讨波形信号的能量、频谱特征及岩样卸荷破坏前兆。结果表明:煤、砂岩波形信号在0~625 kHz这一频带中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93.04%,90.07%,频率大于625 kHz的高频部分所占能量很少,表明煤、砂岩的声发射信号能量虽然在频域上分布范围较大,但主要集中在较低的频段区间;不同岩样声发射波形信号的最大主频值波动性较大,而最小主频值变化不大,说明岩样在试验过程中,其内部小裂纹的形成具有随机特点,而大尺度的破裂则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卸围压破裂前兆方面,声发射波形信号主频值在岩样宏观破裂之前会产生突变,出现极高(煤岩120 kHz、砂岩160 kHz)及极低(0 kHz)的频率值,主频出现突变,这一现象可作为岩样宏观破裂产生的前兆特征。
杨永杰马德鹏周岩
关键词:卸围压声发射前兆特征小波包
几种探地雷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通过对几种探地雷达技术的机理、性能和探测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了它们的共性和各自特点 。
刘传孝蒋金泉杨永杰谭云亮
关键词:探地雷达电磁波同相轴地球物理勘探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破碎范围的数值模拟及现场测定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采用三维离散单元法对孤岛煤柱区巷道围岩破碎范围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高应力区巷道围岩破碎范围普遍较大,但其水平位移不再明显发展;高应力区的小煤柱已充分预发育裂隙,且水平位移大,应力水平降低。通过实践,发现探地雷达技术是现场测定巷道围岩破碎区的有效方法,并定性地验证了三维离散元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对采煤工作面现场上下顺槽的位置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巷道围岩破碎区的探地雷达现场探测条件与建立的数值模拟条件相一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定距采空区一侧边缘5~8m为该条件下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
刘传孝王同旭杨永杰
关键词:采矿工程破碎区三维离散单元法探地雷达
三轴压缩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2
2006年
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机上对鲍店煤矿3煤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岩由于含有大量的微孔隙裂隙,在围压作用下,孔隙裂隙被压密闭合,弹性模量随之增大,但并非呈线性关系.在常规三轴压缩条件下,煤样三轴压缩强度与围压之间呈线性关系(不包括单轴压缩情况),在实验的围压范围内,煤岩破坏符合Coulomb强度准则,但由于煤样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性,其内部含有大量的随机裂隙等缺陷,且煤样黏聚力较低,煤样沿随机裂隙破裂偏离θ=45°+/2的可能性很大.
杨永杰宋扬陈绍杰
关键词:三轴压缩试验围压
倾斜易燃厚煤层放顶煤回采区段煤柱
2001年
针对单家村矿倾斜易燃厚煤层分层开采留区段煤柱的特点 ,通过灌注黄泥浆、预铺金属网形成的隔离带沿底分层沿空掘风巷 ,并在正常分层开采的同时 ,采用放顶煤一次性回收区段孤岛煤柱 ,从而实现了无煤柱开采 ,降低了煤炭资源损失。这种方法不仅技术可行 ,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
杨永杰司荣军杨秉权
关键词:煤柱放顶煤开采巷道布置回采工艺矿压显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