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凌波

作品数:6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16篇急性
  • 15篇造血
  • 15篇免疫
  • 15篇基因
  • 15篇骨髓
  • 14篇核细胞
  • 13篇单核
  • 13篇单核细胞
  • 1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0篇急性单核细胞
  • 9篇急性单核细胞...
  • 8篇凋亡
  • 8篇小鼠
  • 8篇骨髓移植
  • 6篇血管
  • 6篇造血干
  • 6篇肿瘤

机构

  • 6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岳阳市第二人...

作者

  • 68篇刘凌波
  • 54篇邹萍
  • 15篇李蕾
  • 14篇胡中波
  • 12篇肖娟
  • 11篇仲照东
  • 10篇游泳
  • 9篇黎纬明
  • 8篇王利
  • 8篇田蕾
  • 7篇徐之良
  • 6篇陈燕
  • 6篇何伟
  • 6篇张敏
  • 5篇黄士昂
  • 4篇陈智超
  • 4篇宋善俊
  • 4篇李爱香
  • 4篇马艳萍
  • 4篇刘芳

传媒

  • 2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2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14篇2005
  • 10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6
  • 1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80-IgG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2005年
目的构建CD80IgG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初步探讨其增强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法将小鼠CD80分子胞外段和IgGFc段cDNA串联起来,定向克隆入质粒pcDNA3.0中,使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免疫印迹和斑点ELISA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其增强白血病细胞CD80分子表达及促进T细胞增殖的功能。结果DNA测序证明两段基因正确插入质粒载体;亲和层析纯化得到浓度为0.1mg/ml,纯度为95%的蛋白质溶液;免疫印迹、ELISA表明该蛋白质即为CD80IgG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证明其能够提高白血病细胞表面CD80分子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该蛋白可增强CD80分子的表达。
何伟刘芳冯献启张敏刘凌波邹萍
关键词:融合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CFU-GM、CFU-E、CFU-S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粒 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生成数量的影响。方法 :一部分小鼠骨髓MNC样本在加入或不加入外源性hVEGF的体系中预先培养 2 4h ,分别进行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培养和小鼠体内CFU S试验 ,计数CFU GM、CFU E、CFU S集落生成数目 ;另外对剩余骨髓样本不经处理直接在含rhVEGF的体系中进行体外CFU GM、CFU E集落培养 ,观察集落培养体系中添加VEGF对集落生成的影响。结果 :CFU GM、CFU E、CFU S数目分别为 33.2 1± 2 .84、72 .0 0± 4 .5 5和 12 .2 0± 1.32 ,显著高于未处理组 (分别为19.6 0± 2 .10、38.86± 2 .77和 6 .10± 1.5 2 ) (P <0 .0 5 ) ,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5 1.97± 2 .4 5、16 4 .2 0± 5 .70和 19.5 0± 2 .4 6 )。外源性hVEGF的存在使VEGF组CFU GM、CFU E产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 (73.12±3.80∶5 1.39± 2 .6 0 ,198.98± 4 .92∶16 4 .4 0± 5 .32 ) (P <0 .0 5 )。结论 :VEGF不仅对造血细胞集落生成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还具有促进造血细胞集落生成的作用。
仲照东胡中波刘凌波邹萍黄士昂
关键词:造血细胞骨髓
Fas/FasL途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转染FasL的CD34+ 细胞对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丝裂霉素C预处理表达外源FasL的骨髓CD34+ 细胞 ,分别与经过富集的T细胞 (刺激细胞 /效应细胞比例为 5∶1)和白血病细胞U937混合培养 ,借助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T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分别以未转染和转染外源FasL的CD34+ 细胞为刺激细胞 ,5d后 ,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3.2 %± 1.1%、12 .1%± 1.5 % (P <0 .0 1) ,经IL 2作用后 ,凋亡率上升至 17.6 %± 1.3% (P <0 .0 1) ;与白血病细胞U937混合培养 18h后 ,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5 .0 %± 1.3%、10 .8%± 0 .6 % (P <0 .0 1) ,加入阿糖胞苷后 ,凋亡率上升至 17.9%±1.3% (P <0 .0 1)。结论 转染外源FasL的骨髓CD34+ 细胞 ,可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通过Fas/FasL途径可选择性清除移植物中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 ,有望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提供新的策略。
肖娟邹萍刘忠文马艳萍胡中波刘凌波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FAS配体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染色体核型及免疫表型的差异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60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分析亚型M5a和M5b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60例成年人初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核型分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正常核型29例,异常核型31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中出现率高于M5a(P〈0.01),异常核型中11q23异常和+8染色体在M5a中均较M5b常见(P〈0.01);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68和CD11b在M5a中的表达高于M5b(P〈0.01);然而,M5a和M5b患者的髓外浸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出现、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期(〉1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两亚型之间具有各自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李蕾刘凌波邹萍
关键词:白血病单核细胞急性核型分析免疫表型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中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新策略被引量:5
2004年
刘凌波邹萍
关键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的细胞生物学和临床行为比较分析
2005年
目的比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细胞遗传学和免疫表型差异,并了解其与临床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58例成人初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核型分析,并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正常核型28例,异常核型30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出现率高于M5a(P<0.01),异常核型中11q23异常和+8染色体在M5a中均较M5b常见(P<0.01);CD68和CD11b在M5a的表达高于M5b(P<0.01);不同患者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两亚型的临床行为未见显著差异。结论M5a和M5b存在各自较独特的细胞生物学特点。
刘凌波李蕾肖娟仲照东邹萍
关键词:单核细胞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
通过Fas-FasL途径体外清除小鼠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通过Fas Fas配体 (FasL)途径清除小鼠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 (ARTC) ,为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探索新的手段。方法 用磁性细胞分离系统分离BALB c小鼠 (H 2 d)Sca 1+早期造血细胞 (HC) ,然后借助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技术对其转染外源小鼠FasL(mFasL)cDNA基因 ;扩增 1周后与异基因BAC小鼠 (H 2 d ×b)脾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WMLC) 6d ,观察处理后的BAC小鼠脾细胞对Na251 CrO4标记的BALB c小鼠脾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分离出BALB c小鼠Sca 1+HC ,纯度为 (89.0± 6 .1) %。BAC小鼠脾细胞与转染外源mFasL的BALB cHC以 1∶5比例共培养 6d后 ,对BALB c源脾细胞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例时均呈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体外反应中 ,转染外源mFasLcDNA并高表达的早期HC可清除针对自身MHC抗原的ARTC。
刘凌波邹萍徐之良胡中波陈燕宋善俊
关键词:FAS配体FAS抗原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被引量:9
2003年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系中的AngⅡ可同时刺激BFU E和CFU GM的扩增 ,BFU E和CFU GM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 (0 0 1- 0 1μmol/L)的升高而增多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AngⅡ则仅刺激CFU GM的形成 ,却不影响BFU E ;悬浮培养体系中AngⅡ与细胞因子SCF +G CSF +GM CSF +IL 3联合可使CFU GM的扩增倍数由 2 3± 0 8升高到 7 8± 1 9倍 ,与SCF +EPO +TPO +IL 3联合 ,BFU E的扩增倍数由 3 1± 1 8提高到 9 2± 2 3倍。结论 :AngⅡ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可刺激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
彭程黎纬民马艳萍胡中波程范军刘凌波邹萍
关键词:脐血体外扩增
hMRE11蛋白与依托泊甙所致的U937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关系
<正>背景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是一种由电离辐射,复制阻断和某些模拟放射的化学物质(如博来霉素)引起的强烈能致死的DNA损伤。无论是内源性的DNA重组过程还是外源性DNA损伤...
刘凌波田蕾邹萍
文献传递
格列卫治疗Ph^+急性白血病2例报告
2004年
方峻刘凌波陈燕宋善俊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格列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