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芳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汉语
  • 4篇教学
  • 3篇对外汉语
  • 3篇词汇
  • 2篇对外汉语教学
  • 2篇语法
  • 2篇语义
  • 2篇思维
  • 2篇思维方式
  • 2篇思政
  • 2篇网络新词
  • 2篇文化
  • 2篇现代汉语
  • 2篇新词
  • 2篇句法
  • 2篇课程
  • 2篇基本词
  • 2篇基本词汇
  • 2篇汉语国际
  • 2篇汉语教学

机构

  • 17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9篇刘志芳
  • 1篇秦法跃

传媒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枣庄学院学报
  • 2篇现代语文(下...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焦作师范高等...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管理观察
  • 1篇圣经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被引量:1
2006年
汉语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一方面是文化因素的影响,随着文化内部诸因素的改变,一些原先的基本词汇消失了;另一方面是语义因素的影响,随着语义结构层次的变化,同样会产生上述现象。
刘志芳
关键词:基本词汇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常见偏误分析——以河南师范大学韩国留学生为例
2009年
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为例,解释了这些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
刘志芳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韩国留学生偏误分析
汉语史中“怕”对“惧”的历时替换
2015年
文章以汉语常用词"怕"对"惧"的历时替换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怕"产生、发展及其对"惧"的替换过程。"怕"产生于东汉,在唐五代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并与"惧"产生同义竞争关系,在明清之际基本完成了对"惧"的替换。其替换的原因主要是"怕"具有更强的口语性与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
刘志芳
基于CiteSpace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可视化计量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以1980-2019年间CSSCI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1 080篇文章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6.R2对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可视化统计结果显示,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迅速增长阶段和逐渐回落阶段.研究作者分布较为分散,研究团队和核心作者群均尚未形成.研究机构大多为高校,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发文量最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合作率最高.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形容词的类型、语义和句法功能等.在高被引文献中,多为指示性引用的施引文献.
刘志芳
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素质——以赴新加坡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为例
2012年
当前,为了满足国际上学习汉语的迫切需求,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正在发生着一些重大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国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刘志芳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以“学X”类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0
2015年
"学X"类网络新词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统称为学习外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目前网络上出现的该类词只有17个。在对"学X"类网络新词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分析其概念义、风格义、感情义和反射义,着重分析该类词感情义的转变。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来解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语言的类推作用和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探寻这类词流行的原因。
刘志芳
关键词:语义
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嫁”和“娶”为例
2009年
本文从汉字“嫁”“娶”的字形、字义入手,分析了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从“嫁”“娶”和“marry”的对比中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刘志芳
关键词:婚俗文化
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年
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还是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学校层面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学院层面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教师层面内涵认识有待提高三个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应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构建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系;学院要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协作保障体系;专业教师要同向发力、形成动力、构建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刘志芳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基于量化统计的通感式复合词通感模式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词汇层面的主要体现是通感式复合词.在选取典型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量化统计结果显示,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主要包括:(1)视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源域;(2)听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域;(3)通感引申规律基本遵循“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的排列顺序,但是个别感觉之间存在双向引申关系,如视觉和肤觉之间存在大量的双向引申的例子;(4)各感觉作为通感引申源域的数量与感觉类形语素数量成正比,即含有形语素数量越多,成为最大源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刘志芳
关键词:量化统计
论“嫁”和“娶”的不对称分布
2009年
现代汉语中表达结婚概念的"嫁"和"娶"两个词在使用中呈不对称现象,"嫁"表被动,"娶"表主动。这种不对称现象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同时也有深层的语义原因。
刘志芳
关键词:句法语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