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鹏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征
  • 3篇脊髓
  • 2篇手术
  • 2篇脊髓空洞
  • 2篇脊髓空洞症
  • 2篇脊髓栓系
  • 2篇脊髓栓系综合...
  • 2篇儿童
  • 1篇新生儿
  • 1篇血肿
  • 1篇一期手术
  • 1篇一期手术治疗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婴儿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积液

机构

  • 7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7篇靳文
  • 7篇吕鹏
  • 7篇刘赵鹤
  • 6篇胡凯强
  • 6篇郭俊秀
  • 5篇薛薇
  • 4篇侯亚冰
  • 2篇武艳君
  • 2篇关晓力
  • 2篇刘志平
  • 2篇李斌霞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3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患儿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18例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末端脊髓空洞大小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仅行脊髓栓系松解术,2组患儿术前及术后均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测定椎管内脑脊液流速,观察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并随访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前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空洞部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梗阻,脑脊液流速较慢,术中均发现空洞部位蛛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粘连,术后空洞大部分明显缩小,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脑脊液循环通畅,脑脊液流速增快,手术前后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前、术后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显示脑脊液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发现蛛网膜增厚、粘连;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脑脊液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明显改善。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与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导致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根据MRI显示空洞/脊髓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靳文刘志平关晓力刘赵鹤侯亚冰胡凯强吕鹏武艳君李斌霞
关键词:脊髓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
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血肿在2周内自行吸收,66例行血肿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治疗,17例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行置管引流并加压包扎,15例骨化血肿全麻下行骨化血肿清除术。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未出现血肿腔感染;8例血肿穿刺后血肿腔再出血,行二次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后痊愈。全组患儿头颅外型均恢复正常,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月后行头颅CT检查示手术区域的颅骨恢复正常厚度。结论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应早期诊断,如血肿出现15d后仍未自行吸收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效果良好。
靳文郭俊秀刘赵鹤侯亚冰吕鹏薛薇胡凯强
关键词:头皮血肿新生儿小婴儿
Ommaya囊置入外引流术在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Ommaya囊置入外引流术治疗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38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置入Ommaya囊持续外引流,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并行头颅CT检查硬膜下积液吸收情况。结果28例患儿经持续引流5~7d后,发热、头痛及呕吐症状均明显减轻,又反复穿刺囊体3~6次并引流,2个月后复查头颅CT,提示29例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9例无变化;术后1年复查,32例硬膜下积液消失,3例明显减少,3例因脑膜炎控制效果差,症状反复,放弃治疗。结论Ommaya囊可以长期置入,反复穿刺引流,较传统颅骨钻孔直接外引流,减少了感染风险,是治疗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靳文郭俊秀刘赵鹤侯亚冰吕鹏薛薇胡凯强
关键词:脑膜炎硬膜下积液引流术
一期手术治疗末端脊髓空洞症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被引量:2
2013年
末端脊髓空洞症(terminal syringomyelia,TS)是指脊髓远端1/3髓腔内出现的囊性扩张改变,是较少见的脊髓发育畸形,常合并有脊髓栓系而导致患儿出现双下肢疼痛、感觉减退、发育不良,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62例末端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栓系患儿,对其中38例MR影像显示空洞腔大,空洞/脊髓〉O.5的患儿采用脊髓空洞切开引流,同时行脊髓栓系松解术一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靳文刘志平关晓力刘赵鹤侯亚冰吕鹏郭俊秀武艳君李斌霞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空洞症一期手术治疗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疼痛囊性扩张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6例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16例患儿中,尿频、尿失禁9例,大便失禁2例,背部中线皮肤异常9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例.术前行脊髓磁共振检查显示圆锥位置均正常,但终丝脂肪瘤化.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终丝切断术,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儿术后随访12 ~84个月,平均(42.0&#177;20.0)个月.无症状或症状好转13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继续恶化1例,手术有效率为94% (15/16).结论 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若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患儿一般预后良好.
胡凯强靳文刘赵鹤候亚冰吕鹏郭俊秀薛薇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预后儿童
儿童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损伤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儿童颅脑外伤临床多见,其中颅脑外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发病率高达5.04%[1],常表现为即刻性面神经损伤及迟发性面神经损伤,伤后3~10 d出现面神经损伤称迟发性面神经损伤。我科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41例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神经损伤患儿,37例均采取保守治疗,4例患儿行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
郭俊秀靳文刘赵鹤候亚冰吕鹏薛薇胡凯强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神经损伤修复面神经功能半面痉挛神经变性
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附26例报告)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26例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5例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基本痊愈17例。结论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受伤原因与成人不同,以高坠伤多见,病死率及致残率较成人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靳文胡凯强刘赵鹤候亚冰吕鹏郭俊秀薛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外科手术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