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
- 作品数:89 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G-CSF水平的变化与意义被引量:14
- 1994年
-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其中25例作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PL患者治疗前血清G-CSF检出率为11.43%(4/35),18例正常人对照均未能检出G-CSF。25例APL患者ATRA治疗后第6天血清G-CSF检出率即明显升高,直至12天(P<0.05),15天后逐渐下降。外周血WBC出现高峰时血清G-CSF的检出率高达83.33%(15/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WBC、早幼粒或中幼以后粒系细胞绝对数呈相关性(P均<0.05)。并初步分析了血清G-CSF变化的意义。
- 姜国胜孙关林吴文周荣富李秀松沈志祥张芬琴陈珏王振义
-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集落刺激因子维甲酸
- 感染性骨髓象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关系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髓象”与血清G-CSF水平之间关系。方法:以50 例正常人血清G-CSF为对照,测定14 例感染性疾病和Still病患者血清G-CSF水平(骨髓象均提示感染性骨髓象)。同时,比较15 例血液系统肿瘤病人(使用外源性G-CSF,同时骨髓涂片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结果:实验组29 例均表现为典型感染性骨髓象,其中15 例血液系统肿瘤病人使用外源性G-CSF(总量750~1 500 μg)。14 例感染性疾病和Still病人血清G-CSF测定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正常:< 60ng/L,感染性疾病1 220±501 ng/L,Still病973±425 ng/L)。结论:感染性骨髓象并非机体感染所特有的表现。
- 魏斌刘德斌吴文沈志祥
- 关键词:骨髓象感染性G-CSF感染性疾病STILL病
-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1999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Allo-HSCT治疗各类白血病患者37例,其中第1次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11例,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例。在37例中,HLA全相合同胞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HLA相合非血缘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骨髓14例,外周血3例);移植预处理包括环磷酰胺(Cy)+全身照射(TBI)±依托泊苷(VP- 16)方案21例、白消安(Bu)+Cy方案11例和氟达拉宾(Flud)+阿糖胞苷(Ara-C)+Bu方案5例;异基因移植患者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为氨甲碟啶(MTX)+环孢素(CSP)±吗替麦考酚酯(MMF)。对37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移植后预期6年总体生存率为(67.6±10.1)%;移植后第100天TRM为(2.7±2.7)%,预期6年总体TRM为(28.6±9.9)%;预期6年复发率为(5.3±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生重度GVHD(Ⅱ~Ⅳ度急性GVHD或广泛性慢性GVHD)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预防和治疗GVHD对进一步提高Allo-HSCT的长期疗效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胡炯唐帏赵维莅陈玉宝吴文徐岚闫骅高晓东沈志祥
- 关键词:白血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长期疗效预后因素
- 适合移植后嵌合物定量分析的信息STR位点谱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本研究选取8个STR位点作为嵌合物定量分析的信息STR位点谱,评估其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物嵌合状态的定量监控指标的作用。采集15对移植供受者血样,提取DNA,分别合成标记D3S3045、D4S2366、D4S2639、D5S818、D13S317、D18S1002、D20S481、D22S689的引物,建立PCR扩增体系,在ABI3100仪上检测这些位点的扩增片段,筛选得到理想的信息位点;制备梯度供者/受者DNA混合品和移植后不同日期采集的标本,进行信息位点的检测;获取峰高或峰面积进行移植嵌合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根据梯度混合DNA的结果获得标准曲线,计算得到的嵌合率和配制浓度中的嵌合比例基本一致;用峰高和峰面积同时计算,两者基本一致;成功获得了15例移植后病人的嵌合状态变化数据,并帮助诊断了1例复发病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信息STR位点谱及检测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定量监控嵌合状态,成功用于临床干细胞移植工作,与商品化试剂相比,更便宜,在使用上更灵活。
- 杨颖吴文王玲玲陈和平朱自严
- 关键词:嵌合状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Ph+)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Ph+ALL患者资料。比较性别、年龄(以50岁为界)、诊断时高白细胞计数(〉30x109/L)、附加染色体异常、BCR.ABL转录本类型、伊马替尼治疗、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等因素对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Ph+ALL患者均为B系表达,中位年龄40.5(13~6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0.2~96)个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38例患者的总体CR率达9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62.3%,P=0.019)。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和合并附加染色体异常对CR率无明显影响(P=0.392和P=-0.249);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28.9±7.4)%和(25.0:k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3.4~3.4)%和(3.4~3.4)%,P=-0.000];allo.HSCT组患者4年OS率明显优于化疗组[(61.1m11.5)%对(5.6m3.1)%,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伊马替尼治疗[RP=0.413(95%CIO.237~0.721),P=-0.002]、allo.HSCT[RR=0.175(95%CIO.075~0.389),P=0.000]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cR[RR=0.429(95%C10.245~0.750),P=0.003]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llo.HSCT是Ph+ALL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尽早使用伊马替尼能够使患者及早获得并维持CR,减少复发,为患者接受allo—HSCT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无条件进行移植的患者,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能改善预后。
- 周励胡炯陈娟杜圣红王爱华游建华吴文沈志祥李军民
-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白血病淋巴样伊马替尼预后
- G-CSF与维甲酸诱导APL所致高白细胞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率高,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中易致高白细胞症,其发生率达33%~75%,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应用自行建立ELISA法,动态检测47例APL患者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G-CSF检出率(≥60ng/L)在治疗后明显升高,第9天左右达高峰,WBC总数于第11天左右达高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CSF与外周血WBC总数、早幼粒或早幼以后粒系具有相关性。68.1%患者G-CSF升高同时WBC升高。作者初步探讨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机制,认为WBC升高除与G-CSF有一定关联外,还可能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参与有关。
- 吴文孙关林邬维礼周荣富李秀松沈志祥王振义
-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
- 维A类化合物及其临床应用
- 本文阐述了维A类化合物的分类、生物药理作用及分子生物学作用,并对维A类药物在儿童及成人不同肿瘤治疗的实验室、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体内外研究证实,维A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直接诱导肿瘤...
- 吴文王振义
- 关键词:维A酸诱导分化化学预防肿瘤
- 文献传递
- 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4年
-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具有调节髓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功能的特异性造血生长因子。G-CSF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机体病变的情况。检测血清G-CSF水平对粒细胞减少、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和/或鉴别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吴文
- 关键词:G-CSF粒细胞减少
- ELISA法测定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鼠抗人rhG-CSF单抗为包被抗体,兔抗人rhG-CSF多抗为酶标抗体,建立G-CSF定量测定的ELISA法。试验敏感度为0.095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3%,批间变异系数为12.7%。临床初步应用证实18例正常人群对照均未检出,35例APL患者检出率为14.4%(4/35).6例感染患者均捡出,平均0.35±0.25ng/L。
- 姜国胜吴文黄冬生周荣富孙关林
- 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ELISA
- 硼替佐米联合小剂量高三尖彬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 2008年
- 硼替佐米(Velca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经验有限。最近我科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小剂量高三尖彬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H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 俞晴闫骅吴文沈志祥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剂量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联合小剂量硼替佐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