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岚

作品数:40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细胞
  • 12篇骨髓
  • 11篇造血
  • 11篇造血干
  • 11篇造血干细胞
  • 11篇干细胞
  • 11篇干细胞移植
  • 10篇造血干细胞移...
  • 10篇疗效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骨髓瘤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7篇预后
  • 7篇粒细胞
  • 6篇基因
  • 5篇早幼粒细胞
  • 5篇早幼粒细胞白...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昌县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0篇徐岚
  • 33篇沈志祥
  • 26篇吴文
  • 19篇赵维莅
  • 17篇胡炯
  • 14篇闫骅
  • 13篇高晓东
  • 10篇阎骅
  • 9篇李军民
  • 8篇陈赛娟
  • 7篇俞晴
  • 6篇牛超
  • 6篇唐暐
  • 5篇陈钰
  • 4篇陈瑜
  • 4篇王振义
  • 4篇王焰
  • 4篇曾晓颖
  • 3篇周淑芸
  • 3篇沈杨

传媒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肿瘤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世界药品信息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比较处于不同疾病状态、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患者,异基因移植2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根据移植时所处的疾病阶段分为标危和高危2组:标危组26例,高危组12例。研究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对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移植后预期6年OS为(50.36±9.36)%,预期6年TRM和复发率分别为(21.47±8.17)%和(35.93±9.89)%。标危组6年OS为(60.10±10.39)%,9个月OS为(78.59±21.41)%,明显优于高危组9个月OS[(28.86±16.58)%,P=0.0118]。标危组预期6年复发率(26.2±10.16)%,显著低于高危组的(74.07±21.67)%(P=0.006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期6年OS为(54.52±10.87)%,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0.00±1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接受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为主体预处理的患者预期6年OS为(57.10±10.44)%,优于非TBI组患者预期6年OS[(22.86±18.72)%,P=0.029]。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是有效的,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以及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对长期存活及复发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徐岚胡炯吴文闫骅赵维莅唐沈志祥
关键词: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
间期细胞核中abl和bcr基因的三维空间分布在bcr/abl融合基因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从生物体视学角度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γ-射线对IM9细胞中的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三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abl和bcr基因在间期核内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且该分布区域在细胞周期中呈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放射性照射会使abl和bcr基因之间的距离缩短。结论abl和bcr基因在间期细胞核内的易接近性是bcr/abl融合基因形成的因素之一。
张青周淑芸刘晓力牛超徐岚陈赛娟
关键词:BCR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BCR/ABL融合基因
羟基脲加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观察羟基脲加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PT)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将 38例PT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 ,根据用药情况再将 38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 (羟基脲0 .5 qd~0 .5tid ,加高三尖杉 )、α干扰素组 (上述化疗加α干扰素 3× 10 6IU qod~biw)和γ干扰素组 (上述化疗加γ干扰素 (1~ 3)× 10 6IUqd~qod)。 结果 :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 (P <0 .0 1)。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相似 ,总有效率分别为 91.7%、80 .0 %和 10 0 % (P >0 .0 5 )。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1137.0 0± 5 5 6 .5 0 )vs(74 4 .5 0± 4 84 .4 3)× 10 9/L、(114 6 .0 0± 32 5 .5 0 )vs(44 3.81± 2 13.0 2 )× 10 9/L和 (10 6 9.0 0± 2 4 3.70 )vs(44 0 .6 4± 14 1.72 )× 10 9/L。本研究中给予α干扰素无效的 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 ,结果 1例取得缓解 ,1例进步。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 ,若经济条件有限 ,可给予羟基脲、高三尖杉并抗栓胶囊等治疗 ,该治疗方法疗效明确 ,费用较低 ,副作用较少。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 。
吴文闫骅赵维莅徐岚唐伟李秀松沈志祥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羟基脲干扰素疗效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的预后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年龄〈65岁[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反应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初发MM患者71例,其中一线接受ASCT治疗者21例(ASCT组),非移植组50例[接受常规化疗者30例(常规化疗组),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新药方案治疗者20例(硼替佐米组)]。根据各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疾病进展及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1~58)个月,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79.8±6.3)%,无进展生存(PFS)率(54.8±9.0)%。诱导治疗后34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良好部分缓解(VGPR),硼替佐米组CR+VGPR率为80%(20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的33.3%(30例中有10例)和ASCT组的38.1%(21例中有8例)(P〈0.01)。ASCT组移植后16例(76.1%)获得CR或VGPR,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1)。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治疗组和ASCT组预期3年PFS率分别为(26.3±13.8)%(中位PFS期为21个月)、(40.5±20.1)%(中位PFS期为25个月)和(93.8±6.1)%(未达中位PFS期)(P=0.025)。单因素分析发现诱导治疗获CR或VGPR(P=0.020)、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ASCT(P=0.002)和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005)与患者PFS密切相关。诱导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仅ASCT治疗(P=0.039)和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09)为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组和ASCT组3年预期OS率分别为(62.4±13.7)%、(94.1±5.7)%和(87.9±8.3)%,均未达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单因素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获CR及VGPR(P=0.009)、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
王苓唐暐王焰徐岚赵维莅吴文陈玉宝沈志祥胡炯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辐射对abl和bcr基因在IM-9细胞间期核中三维动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辐射对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三维分布的影响 ,了解bcr和abl基因发生融合的物质基础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生物体视学机制。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方法 ,研究受γ射线照射的IM 9细胞中bcr和abl基因在各细胞周期核内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 ,并与正常的IM 9细胞作了比较。结果 abl和bcr基因在间期核内呈非随机分布 ,abl靠近核膜 ,而bcr靠近核心 ,在G0 期两基因最接近 ;同源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在增殖期明显大于静止期。照射后abl和bcr基因到核心的相对距离减少 ,两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亦缩短 ,在S期最接近。结论 辐射会改变bcr和abl基因在间期核内的三维空间分布 ,促使二者互相接近。
张青周淑芸刘晓力牛超徐岚陈赛娟
关键词:BCR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IM-9细胞间期核内第9,22号染色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2003年
目的 :观察辐射对 IM- 9细胞间期核内第 9,2 2号染色体三维空间结构的影响 ,探讨 t(9;2 2 ) (q34;q12 )染色体易位的形成机制 ,从生物体视学角度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方法 :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 ,分析人淋巴细胞株 IM- 9间期核内第 9,2 2号染色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观察辐射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同 K5 6 2细胞相比较。结果 :IM- 9细胞间期核内第 9或 2 2号染色体的体积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内同 K5 6 2细胞无明显差别 (P>0 .0 5 ) ,放射对其也无影响 ;但放射可以使第 9或 2 2号染色体的表面积明显增加 ,并且在 S期和 G2 / M期明显大于 G1 期 (P<0 .0 5 ) ;这一特征同 K5 6 2细胞的表现是相一致的。结论 :辐射可以改变 IM- 9细胞染色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并使其更具有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特征 ,这种改变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张青周淑芸刘晓力徐岚牛超陈赛娟
关键词:染色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慢性髓系白血病
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检测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建立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 FISH)体系 ,探讨其在检测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方法 联合应用常规核型分析、染色体涂抹 (chromo-some painting,CP)、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 M- FISH方法分析了两例白血病复杂核型。结果 对其中 1例常规核型分析显示为 4 6 ,XY,der(9) t(9;12 )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L 2型病例 ,M- FISH检出其具有复杂的染色体易位 :4 6 ,XY,der(2 ) t(2 ;9) ,der(9) t(9;12 ;2 2 )。对另 1例常规核型难以分析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M5型病例 ,M- FISH检出其复杂核型是 4 6 ,XY,der(2 ) t(2 ;17) ,der(10 ) t(10 ;11;17) ,der(11) t(11;?)。进一步用染色体涂抹和双色 FISH证实了 M- FISH的结果 ,并发现 ML L基因 (mixed lineage leukemia gene)受累。结论  M- FISH是筛选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理想方法 ,对阐明所有白血病、乃至其它肿瘤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改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萌陈冰王璐徐岚曹琪苏欣莹陈赛娟
关键词:多重荧光原位杂交白血病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改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作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评估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38例初治骨髓瘤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联合化疗药物分别为马法兰+泼尼松、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或地塞米松+阿霉素。每3~4周1个疗程,疗程的第1、4、8、11天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静脉注射。患者至少接受2~10个疗程的治疗。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标准评价疗效,按照国际癌症协会毒副反应共同术语3.0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9个月;总反应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为86.8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47个月,中位生存期39.17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后是否获得完全缓解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而M蛋白分型、年龄、Durie-salmon分期、高血清肌酐、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高β2微球蛋白、高乳酸脱氢酶均与预后无关。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乏力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发骨髓瘤,患者的耐受好,疗效显著,可消除传统认为的不良预后因素对生存的影响。
赵冰冰王焰糜坚青沈志祥陈瑜陈秋生徐岚吕银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疗效预后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闫骅沈志祥吴文陈钰孙慧平陈瑜赵维莅徐岚唐伟牛超曾晓颖胡炯李军民王振义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和多因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分析 78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年龄 ,生化和骨髓等 18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希望得到简单易行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8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年龄、性别、病期和血液学、血清学检查等 )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38个月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 ,血红蛋白 ,血清钙离子浓度 ,血清肌酐与预后相关 ;在多因素分析中 ,3个独立因素与预后差密切联系并由此建立预后模型 :1.年龄大于 6 5岁 ;2 .高浓度血清钙 ;3.骨髓中原始 +幼稚浆细胞的比例增多。该 78例患者根据上述预后模型重新分组 ,发现低危险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44个月 )明显长于中度危险组 (2 7个月 )和高危险组 (10个月 )。结论 初诊MM患者有必要在治疗前接受简单易行的预后分析并分组 ,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闫骅吴文赵维莅唐伟徐岚熊树民陈钰沈志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年龄血钙浓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