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阳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近红外
  • 4篇红外
  • 3篇无创检测
  • 3篇近红外光
  • 3篇光谱
  • 3篇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红外光谱
  • 1篇蛋白
  • 1篇电压跟随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输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测量
  • 1篇血液
  • 1篇医用光学
  • 1篇仪器
  • 1篇支持向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长...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高洪智
  • 5篇吴春阳
  • 5篇丁海泉
  • 5篇卢启鹏
  • 2篇于新洋
  • 1篇王洋
  • 1篇王静丽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微型计算机Edison的线性渐变滤光片式手持智能光谱仪
基于微型计算机Edison的线性渐变滤光片式手持智能光谱仪,涉及近红外光谱仪领域,解决了现有近红外光谱仪存在的检测功能单一,无法检测完整光谱的问题。光源组的光线依次经毛玻璃均化、柱面镜聚光、线性渐变滤光片分光处理后入射至...
卢启鹏于新洋高洪智丁海泉吴春阳
文献传递
利用人体组织液进行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被引量:21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体皮肤组织液进行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新方法。通过细化人体表层皮肤组织模型,将真皮层上层含有少量血液的乳突层与真皮层下层区分开,并与表皮层共同作为探测对象;选择人体表皮层较厚的腕曲侧部作为检测部位;在此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1680nm(葡萄糖倍频吸收峰)近红外光在人体腕曲侧部皮肤组织模型中的平均最大穿透深度、主要吸收区域、平均光程、出射能量、各层皮肤组织吸收能量占比。结果显示,当光源到探测器探头距离为0.6mm时,真皮层和角质层吸收的能量较少,光程适中,平均探测深度、主要吸收位置均位于乳突层中,因而此距离为最佳距离,并设计了光纤探头。通过以上方式避开了富含血液的真皮层下层的干扰,获取了表皮层和乳突层中组织液的光谱信息,有利于血糖的近红外无创测量,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春阳卢启鹏丁海泉高洪智
关键词:医用光学蒙特卡罗组织液
支持向量回归在人体血红蛋白无创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线性渐变滤光片(Linear variable filter,LVF),优化设计高性能、便携式的人体血液成分近红外检测设备,研究了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对人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预测能力及稳定性,以实现贫血疾病的无创诊断。无创采集100位志愿者食指前端光谱信息并划分定标集、验证集1和2。应用网格搜索方法优选惩罚参数与核函数参数c=5.28,g=0.33,用以建立稳健的SVR模型。随后,分别对验证集1和2中Hb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10.20 g/L和10.85 g/L,相对预测标准偏差(R-RMSEP)为6.85%和7.48%,测量精度较高且SVR模型对不同样品的适应性较强,基本满足临床检测要求。基于SVR算法自行设计的LVF型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在贫血症的无创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袁境泽卢启鹏王静丽丁海泉高洪智吴春阳李晚侠
关键词:无创检测人血红蛋白近红外光谱支持向量回归便携式仪器
近红外光谱人体血液甘油三酯无创检测被引量:6
2018年
为实现人体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无创检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单体TG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离体实验优选检测波段(5 700~5 600和4 600~4 400cm-1),优化设计检测探头,综合预处理方法等手段,对其中TG含量进行定标和预测。以期提升单体TG无创检测精度及稳定性。无创采集54组单体光谱数据,并对其中TG含量进行定标预测,经对比分析确定平滑滤波(SG)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PLS)的定标模型稳健性最优,对预测集1,2样品最佳分析结果: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12和12.8mg·dL-1,相对预测标准偏差RSD为16.25%和17.33%,预测精度理想,基本可用于单人TG的日常监测。鉴于SGPLS模型在单体TG无创测量及日变化趋势预测方面的良好表现,NIRS分析技术将在TG无创检测与日常管理领域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袁境泽卢启鹏吴春阳丁海泉丁海泉高洪智王洋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探测深度可控的人体生化指标无创检测装置
探测深度可控的人体生化指标无创检测装置,属于光学与传感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特定深度的皮肤组织进行专门测量的问题,该装置光源发出的近红外光经由入射光纤传导到探测头中,探测头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则入射光投射到人体...
卢启鹏吴春阳丁海泉高洪智于新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