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帆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水平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值分别为:(3.66±0.59)%、(2.97±0.63)%、(3.17±0.36)%,均低于对照组[(8.17±0.63)%、(7.17±0.53)%、(8.21±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少,CD4+CD25+Treg、Foxp3、CTLA-4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 马兴璇孙一帆生淑亭韦丽丽刘春明张红雨吴玉芬王林春龙康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性不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和抗透明带抗体检测结果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透明带抗体(ZPAb)的关系,为不明原因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128例不明原因不孕(82例为原发性不孕,46例为继发性不孕)妇女的血清进行ASAb和ZPAb检测并与102例正常生育的育龄妇女检测结果做对照。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血清中ASAb的阳性率为49.2%(原发性不孕52.4%,继发性不孕43.4%),ZPAb的阳性率为56.3%(原发性不孕为62.2%,继发性不孕为45.6%)。正常对照组的ASAb和ZPAb的阳性率分别是7.8%和3.9%。不明原因不孕组血清ASAb和ZP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86,P<0.01)。结论: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大部分血清ASAb和(或)ZPAb阳性,免疫性不孕是不明原因不孕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应做免疫性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和及时规范治疗。
- 马兴璇生淑亭韦丽丽刘春明孙一帆王林春龙康张红雨
- 关键词:不明原因不孕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
- 检验报告审核中的问题与技巧被引量:2
- 2011年
- 根据ISO/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对分析后的检验报告单要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审核制度。检验报告的审核属于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检验报告单如果没有认真进行审核,一旦有错误的报告发送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手中,科室工作会相当被动,
- 刘春明孙一帆
- 569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血清中五种免疫性抗体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不孕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透明带抗体(ZP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b)的关系,为不明原因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569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血清进行ASAb、EMAb、AOAb、ZPAb、ACAb共5种抗体检测,并与212例正常生育的育龄妇女检测结果做对照。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血清中ASAb、EMAb、AOAb、ZPAb、ACAb的阳性率分别为45.6%、36.9%、42.8%、46.9%、39.7%,5种抗体总阳性率为87.6%。正常对照组的ASAb、EMAb、AOAb、ZPAb、ACAb阳性率分别为5.8%、6.1%、2.3%、4.1%、3.7%。5种抗体总阳性率为17.6%。不明原因不孕组血清ASAb、EMAb、AOAb、ZPAb、AC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种免疫性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不明原因不孕者检测的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 马兴璇生淑亭韦丽丽刘春明孙一帆王林春龙康张红雨
- 关键词:不明原因不孕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心磷脂抗体
- 临床免疫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加强检验人员的质控意识,提高临床免疫实验室的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建立临床免疫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结果:临床免疫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室间质评取得优秀成绩。结论:根据临床免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制度,是提高临床免疫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
- 马兴璇刘春明王林春孙一帆朱胜波龙康
-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RP与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COBAS INTEG-R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6例健康人和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中血清中CRP和血脂TG、TC、HDL-C、LDL-C水平。结果UAP组和AMI组血清CRP、TG、TC和LDL-C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UAP组和AMI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CRP与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刘春明孙一帆梁秀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脂冠心病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亲缘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药敏率及菌株亲缘性关系,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oprD2膜孔蛋白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60.00%,敏感率均为40.00%;样本聚类分析示存在7个克隆传播。结论 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 刘春明孙一帆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马兴璇
- 关键词: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CHD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03例CHD患者的hs-CRP水平,同时检测其中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hs-CRP水平,并与36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在UA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水平与CHD密切相关,对CH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作为CHD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 马兴璇刘春明孙一帆卢惠新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柳州地区下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柳州地区下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基因型分布。方法对1 427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基因检测总阳性率为16.5%(235/1 427),各亚型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52 24.5%(58/235)、HPV16 20.5%(48/235)、HPV58 16.5%(39/235)、HPV6 11.6%(27/235)、HPV18 10.1%(24/235)、HPV11 8.6%(20/235)、HPV33 4.6%(11/235)、HPV312.3%(5/235)、HPV56 0.9%(2/235)、HPV45 0.6%(1/235);低危型占20.2%(47/235),高危型占79.8%(188/235)。结论柳州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6.5%,以高危型HPV56、16、58感染为主。
- 孙一帆银联立杨异刘春明苏如雪
- 关键词:基因型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 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