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道杰

作品数:118 被引量:869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3篇小麦
  • 32篇性状
  • 32篇小麦品种
  • 28篇基因
  • 16篇农艺
  • 13篇农艺性
  • 13篇农艺性状
  • 13篇分子标记
  • 12篇麦区
  • 12篇黄淮
  • 12篇高产
  • 11篇育种
  • 10篇选育
  • 8篇突变体
  • 8篇西农979
  • 8篇黄淮麦区
  • 8篇QTL
  • 6篇品种选育
  • 6篇抗性
  • 5篇穗发芽

机构

  • 10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国际玉米小麦...
  • 2篇驻马店市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安康学院
  • 1篇陇东学院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小麦改良...
  • 1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116篇孙道杰
  • 56篇冯毅
  • 43篇王辉
  • 36篇李学军
  • 32篇闵东红
  • 22篇张玲丽
  • 10篇何中虎
  • 9篇夏先春
  • 8篇王辉
  • 8篇宋晓朋
  • 8篇冯洁
  • 7篇李法计
  • 7篇曹莉
  • 6篇田芳慧
  • 6篇刘路平
  • 6篇周丽敏
  • 6篇张德强
  • 6篇马文洁
  • 5篇张兆萍
  • 5篇宋全昊

传媒

  • 42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西北植物学报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作物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 1篇遗传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整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培育可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品种被引量:9
2007年
小麦的生长发育节律受光周期、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唯有光周期在年际间是恒定的。在保持小麦具备中早熟性的前提下,提高品种的光周期敏感性,使其在特定的日照长度时抽穗和开花,利用光周期的稳定性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的稳定性,将温度波动对生育期的影响降为最低,是稳定小麦生产的重要举措。研究了光敏性对稳定小麦发育进程的作用、评价小麦光敏性的农艺方法及光敏性品种的培育方法。
孙道杰宋仁刚王辉
关键词:小麦品种暖冬稳产
六倍体小黑麦重要性状的改良潜力探究被引量:3
2018年
小黑麦是近代创建的禾本科新作物,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好等特点,适宜农牧结合区种植。为明确小黑麦重要性状的改良潜力并为粮饲兼用型小黑麦杂交育种提供依据,以我国的冬性小黑麦兰小黑和CIMMYT的春性小黑麦CM-12、CM-13及其构建的三个杂交F1、F2群体为材料,对苗相、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小穗数、叶片特性、茎秆特性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考察,分析各性状的配合力,并计算3个F2群体各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等参数,以探索各重要性状的改良潜力。结果表明,冬性与春性小黑麦的杂交群体比春性与春性杂交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小黑麦的穗颈长、旗叶宽、旗叶长等性状遗传力较高,变异系数较大,利用分离群体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选择的潜力较大,具有可行性。
崔紫霞张传量冯洁许小宛孙道杰
关键词:小黑麦农艺性状
黄淮麦区部分骨干品种重要基因等位类型分析及全基因组优异位点挖掘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黄淮麦区部分骨干品种(尤其是西农系列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特性、矮秆基因、抗赤霉病基因类型及全基因组优异位点的分布,以西农979、西农511等近年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共64份)为材料,采用分子标记及小麦35K芯片对供试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份材料含有显性春化基因Vrn-D1(20.3%),3份材料含有显性基因Vrn-B1(4.7%),未检测到显性基因Vrn-A1和Vrn-B3;除中国春和宁春45外,其余62份材料均含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9份材料携带矮秆基因Rht-B1b,28份材料携带矮秆基因Rht-D1b,35份材料携带矮秆基因Rht8;15份材料同时含有Rht-D1b和Rht8;苏麦3号和兰考198含抗赤霉病基因位点Fhb1。芯片检测结果发现,西农系列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共含有1049个特异SNP,集中在2A和6B染色体上,这些位点可能是决定西农系列品种区别于其他品种的重要遗传位点;所有参试材料共含有1445个相同的SNP位点,集中在2D和3B染色体上。
游银王晓翠杨超凡陈晓杰卢山吉万全闵东红闵东红胡银岗孙道杰
关键词:春化基因矮秆基因
305份国内外小麦种质条锈病与白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0
2021年
为获得抗病小麦种质以促进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利用与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国内外的305份小麦种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携带Yr10、Yr15、Yr18、Yr26、Yr46、Pm8、Pm21和Pm34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10、23、0、4、100、1、95份,占比依次为1.63%、3.28%、7.54%、0、1.31%、32.79%、0.33%、31.15%。携带上述抗性基因且表现出中抗水平以上的材料分别依次有2、3、7、0、3、59、1、62个,还有部分表现抗病的种质未检测到以上8个基因,其抗性可能由其他基因控制。本研究中没有一个种质材料同时携带两个多效抗病基因Yr18和Yr46,但Yr18和Yr46分别通过与Yr10、Pm8和Pm34等抗病基因的组合,极大提高了品种的综合抗病能力,如CA0548(Yr18+Yr10)、川麦42(Yr46+Pm34)、Fr03717(Yr18+Pm34)、鄂恩5号(Yr46+Pm8),以上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具备中抗以上的抗性。因此,以后要充分发挥多效抗性基因的优势并培育兼抗性小麦品种。
王鑫宋鹏博王笑笑杨孟于周锋吕栋云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检测
小麦育种中多点试验分析方法探讨被引量:17
2001年
对小麦新品种西农 872 7选育过程中高代选系多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 Eberhart-Rusell模型分析多点试验对品系筛选的意义 ,并依此推算出参试品系的稳定性参数 ,作为评价品系优劣的依据。提出了改善多点试验分析方法的探讨性见解 ,并对该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同时 。
闵东红王辉李学军孙道杰冯毅于新智
关键词:多点试验分析方法小麦育种稳定性分析
强筋小麦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面筋强度与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种类(组合)密切相关。以12个已知亚基基因组成的品种为对照,选用基因(位点)Axnull、Bx7OE、Dx5、Glu-A3d、Glu-B3i和Glu-B3的标记,构建多重PCR体系。以该体系检测对照的结果与已知基因型完全一致,一次PCR可同时间接检测7个与强筋有关基因(位点)Ax1/Ax2*、Bx7OE、Dx5、Glu-A3d、Glu-B3i和Glu-B3。对62个陕西小麦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优质强筋亚基基因(位点)Ax1/Ax2*、Dx5、Glu-A3d、Glu-B3i和Glu-B3的比例依次为56.5%、9.6%、33.9%、1.6%和64.4%,所有品种均不含Bx7OE,携带0、1、2和3个及以上基因(位点)的品种分别占6.5%、33.9%、48.3%和11.3%。说明聚合多个强筋亚基基因(位点)的品种频率较低,通过优质亚基基因的聚合育种,可望改善陕西小麦品种的面筋品质。本研究所构建的强筋小麦分子标记检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结果稳定且可靠,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的快速评价和强筋小麦分子辅助选育。
梁强张晓科尉倩王晓龙张晶孙道杰付晓洁
关键词:分子标记
种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2
2015年
种子生物学实验作为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实验,探索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种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张玲丽郑锦娟宋喜悦孙道杰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小麦株高的QTL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控制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方法】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3种不同试验环境(2003~2004年北京、2004~2005年北京和河南安阳)下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的218个F2:3株系群体的株高。【结果】构建了由158个分子标记(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了除1D连锁群外小麦全基因组的3114cM;检测到3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2B、4D和6A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3%~11.5%,7.4%~12.9%和5.7%~11.3%。【结论】3个株高QTI。位点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矮秆、半矮秆小麦的标记辅助育种。
王竹林王辉孙道杰何中虎夏先春刘曙东
关键词:普通小麦株高SSR标记AFLP标记
小麦品系西农1163-4抗叶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Xbarc8、Xgwm582、Xwmc269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将LrXi定位于小麦1BL染色体上。距离最近的2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582、Xbarc8,与抗叶锈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3.2 cM。【结论】LrXi位于1BL染色体,抗叶锈表现不同于所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中国抗叶锈病基因资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李星李在峰李亚宁赵志泉刘大群王翠芬高丽娇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SR分子作图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被引量:32
2003年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in,软化度 117BU ,粉质评价值 4 4。各品质性状在地域表现上都有明显的北高 (优 )南低 (差 )趋势。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 3,14和 9个品种 ,其中北部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北部水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黄淮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2个、弱筋 1个 ,黄淮北片组中筋 1个 ,黄淮南片组中筋5个、弱筋 1个 ,长江中下游组弱筋 2个 ,长江上游组弱筋 5个。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我国冬小麦当前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王辉马志强曹莉孙道杰李学军闵东红冯毅
关键词:冬小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