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军

作品数:94 被引量:808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0篇小麦
  • 22篇小麦品种
  • 20篇性状
  • 15篇基因
  • 12篇育种
  • 10篇谷蛋白
  • 10篇高产
  • 9篇蛋白亚基
  • 9篇亚基
  • 9篇粒重
  • 9篇谷蛋白亚基
  • 8篇选育
  • 8篇麦区
  • 8篇黄淮
  • 7篇籽粒
  • 7篇西农979
  • 7篇麦谷蛋白
  • 5篇等基因
  • 5篇等基因系
  • 5篇多抗

机构

  • 9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南郑县农业技...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职业...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淮安市农业科...

作者

  • 92篇李学军
  • 40篇王辉
  • 37篇冯毅
  • 36篇孙道杰
  • 34篇闵东红
  • 10篇高欣
  • 8篇王培
  • 8篇杨子博
  • 7篇曹莉
  • 6篇余静
  • 6篇冉从福
  • 6篇张玲丽
  • 6篇王中华
  • 6篇邵慧
  • 6篇吴青霞
  • 5篇杨林
  • 5篇王辉
  • 5篇李扬
  • 4篇李晓林
  • 4篇高翔

传媒

  • 27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 1篇遗传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西北水资源与...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高通量分子检测及组合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TaCwi-A1、TaGW2-6A及TaSus2-2B基因是调控小麦粒重的基因,目前已发现TaCwi-A1基因存在TaCwi-A1a和TaCwi-A1b两种等位变异,TaGW2-6A存在启动子区Hap-6A-A和Hap-6A-G及编码区一个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TaSus2-2B存在SUS2-2B-H和SUS2-2B-L两种等位变异。为了探究小麦粒重基因的综合效应,为粒重基因的分子辅助聚合育种提供方法依据与优异材料,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技术分别检测了上述4个位点在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材料中的变异类型,分析了不同变异及变异组合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的相关性,并对变异组合在我国十个麦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aCwi-A1a单倍型品种的千粒重显著高于TaCwi-A1b(P<0.05);Hap-6A-A单倍型与Hap-6A-G单倍型品种的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命名为TT单倍型)材料的粒宽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无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tt)材料(P<0.05);SUS2-2B-H单倍型品种的粒长和粒宽显著(P<0.05)高于SUS2-2B-L单倍型品种,千粒重极显著(P<0.01)高于SUS2-2B-L单倍型品种。对变异组合的分析表明,262份材料中仅出现了8种组合类型,变异组合与粒长及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粒宽相关不显著,其中Ⅳ型组合(TaCwi-A1a/Hap-6A-G/tt/SUS2-2B-H)为最优组合,Ⅲ型组合(TaCwi-A1a/Hap-6A-G/TT/SUS2-2B-L)为最差组合。我国十个麦区中七个麦区Ⅲ型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仅青藏麦区Ⅳ型组合分布频率较高。
仝靖洋李少鹏刘胜杰张琳雪梁园园张哲聂小军李学军王中华高欣
关键词:小麦等位变异
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被引量:11
2002年
通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广适性小麦品种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广适性小麦品种应具有的两个重要性状指标 :对光照的敏感性—环境稳定性指标 ;
孙道杰王辉闵东红李学军冯毅
关键词:小麦性状指标光敏性结实率
鉴定或辅助鉴定具有不同千粒重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对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或辅助鉴定具有不同千粒重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引物对,由引物甲和引物乙组成;所述引物甲为如下a1)或a2):a1)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a2)将序列1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
高欣梁园园王中华李学军
文献传递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5
2005年
对200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参试小麦品系的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DS-PAGE分析了参试品系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6个参试品系中,仅内乡188、郑农16达到强筋小麦标准;5+10亚基频率有所提高(53.8%),但具5+10亚基的品种间品质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在品质改良中仅靠转育5+10亚基是不够的,要注重亚基组合的选育,其中以1,7+8,5+10和1,7+9,5+10亚基组合对品质的贡献最大,以14+15,5+10亚基组合对品质的贡献最小。
李立群李学军王辉王成社
关键词:品质性状SDS-PAGE分析亚基组合小麦品系
小麦HMW-GS近等基因系不同出粉点面筋二级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给不同出粉点小麦专用粉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研究了小麦品种西农1330及其Glu-B1位点不同HMW-GS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出粉点面筋的二级结构、空间微观结构的差异。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西农1330及其NIL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心磨粉,而β-折叠结构的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面筋蛋白比较发现,含7+8亚基的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西农1330(含7+9亚基),而β-折叠结构含量高于西农1330,心磨粉面筋二级结构含量则相反。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疏水程度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小麦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高,而心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低。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析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比较,西农1330NIL的心、皮磨粉面筋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西农1330。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比较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均匀,心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呈纤维状;同一出粉点西农1330及其NIL的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无明显差异。
余静李扬刘天红吕千李学军高欣
关键词:小麦
微量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在小麦育种后代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是小麦品质检测的重要方法,为阐明其在小麦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的遗传规律,以8个小麦杂交组合不同世代单株为材料,测定微量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与后代的微量乳酸SRC值相关联,且后代单株微量乳酸SRC具有超亲优势;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微量乳酸SRC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8个杂交组合中同一株系微量乳酸SRC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由第三代向第四代传递不稳定且分离幅度大,而由第四代向第五、六代传递稳定,可见微量乳酸SRC值在系谱法后代处理中适合在第五代进行选择。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后代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李学军王培张艳张国权
关键词:小麦后代选择
小麦育种中多点试验分析方法探讨被引量:17
2001年
对小麦新品种西农 872 7选育过程中高代选系多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 Eberhart-Rusell模型分析多点试验对品系筛选的意义 ,并依此推算出参试品系的稳定性参数 ,作为评价品系优劣的依据。提出了改善多点试验分析方法的探讨性见解 ,并对该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同时 。
闵东红王辉李学军孙道杰冯毅于新智
关键词:多点试验分析方法小麦育种稳定性分析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被引量:32
2003年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in,软化度 117BU ,粉质评价值 4 4。各品质性状在地域表现上都有明显的北高 (优 )南低 (差 )趋势。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 3,14和 9个品种 ,其中北部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北部水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黄淮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2个、弱筋 1个 ,黄淮北片组中筋 1个 ,黄淮南片组中筋5个、弱筋 1个 ,长江中下游组弱筋 2个 ,长江上游组弱筋 5个。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我国冬小麦当前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王辉马志强曹莉孙道杰李学军闵东红冯毅
关键词:冬小麦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小麦淀粉理化性质与消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深入理解小麦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之间的关系,以4份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理化性质以及消化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回生值呈增加趋势;在体外消化前期,4个小麦品种的淀粉消化速率差异显著,西农836最慢,陕糯1号最快。这种差异与直链淀粉含量及回生值密切相关,说明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于回生,糊化后的冷却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分子间部分重排和再结晶,重新组装成有序的聚集体,导致供试材料之间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及总体消化程度不同。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具有更多的B型小淀粉粒,但是大量B型小淀粉粒的存在并没有导致淀粉消化速率以及淀粉总体消化程度的提高,说明淀粉充分糊化后,粒度的差异并不改变淀粉消化特性。
李旭王弘王鼎李雯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直链淀粉
西北地区高产节水小麦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基于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 ,从品种的角度论述了高产节水小麦在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指出节水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危害的根本性措施和最简捷有效的途径。结合小麦育种实践 ,提出利用聚优杂交、欠缺性选择 ,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 。
李学军王辉闵东红孙道杰冯毅
关键词:选育方法小麦育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