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海
- 作品数:84 被引量:4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大气稳定度时间变化特征初探
-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本文利用2003-2004两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
- 杨振张一平于贵瑞赵双菊宋清海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热带季节雨林
- 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溶解态碳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响应
- 土壤溶解态有机碳和氮是碳氮循环尤其是土壤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较为活跃的形态,在森林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凋落物的输入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回归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森林碳氮循环中的重要角色,对土壤溶解态有机碳和氮动态具有直...
- 周文君张一平沙丽清宋清海邓晓保刘运通邓云
-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热带季节雨林
- 热带森林植被冠层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评价植被冠层CO2储存项有助于提高森林-大气层面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FNEE)的估算精度。基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年完整的涡度相关系统和CO2廓线的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涡度相关法(Fs-EC)和廓线法(Fs-PM)CO2储存项估算结果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廓线法CO2储存项年平均日变化曲线相比涡度相关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冠层内外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2)廓线法估算的CO2储存项年总量值为-0.04t/(hm2·a),涡度相关法为-0.17t/(hm2·a)。3)由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存在较大CO2浓度梯度,采用廓线法进行CO2储存项估算比涡度相关法更为合适。
- 姚玉刚张一平于贵瑞宋清海谭正洪赵俊斌
-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
-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4
- 2019年
-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的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在内的8个典型生态系统,并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为分析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数据基础。
- 张雷明罗艺伟刘敏刘敏苏文苏文何洪林朱治林孙晓敏周国逸周国逸赵新全韩士杰欧阳竹张宪洲张一平刘琪璟闫俊华闫俊华张德强李英年王安志吴家兵李发东赵风华石培礼张扬建何永涛林露湘宋清海王辉民刘允芬
- 关键词:气象要素陆地生态系统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N_(2)O和CO_(2)排放对氮添加的响应
- 2023年
- 为探明未经干扰的热带雨林土壤N_(2)O与CO_(2)排放对氮沉降的响应,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CK)和氮添加处理(N),在持续16个月的连续观测期内,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土壤N_(2)O与CO_(2)通量,同步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5 cm温度、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模拟氮沉降对未经干扰过的热带雨林土壤的N_(2)O与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处理相比,N处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24.06%,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10.98%;氮添加带来的增排效应主要集中在氮添加后4个月的显著响应期内,后续非显著响应期内N_(2)O与CO_(2)的增排效应并不显著(t=0.98,P>0.05);在全观测期中,土壤含水量、土壤5 cm温度与土壤N_(2)O、CO_(2)排放通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是显著响应期内只有CK处理的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5 cm温度显著相关(P<0.05),其余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氮添加带来的热带雨林土壤N_(2)O和CO_(2)的增温潜势(GWP)相当于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的103%和104%。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氮添加增加了未经干扰的热带雨林土壤的N_(2)O与CO_(2)排放,并改变了土壤碳氮排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区域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效应。
- 洪思思巩合德朱秀雯宋清海张一平周文君张孝良沙丽清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太阳辐射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
-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太阳辐射分布特征及分配规律,利用2003年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整年观测资料,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太阳辐射能量平衡各分量、长波辐射的数值、各分量的分配率及森林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年...
- 张一平窦军霞于贵瑞赵双菊宋清海
- 关键词:太阳辐射热带季节雨林
- 生态茶园不同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特征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探讨不同套种模式生态茶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其差异,分别在西双版纳勐海县选取人工套种的沉香-茶树、樟树-茶树、千斤拔-茶树以及纯茶园样地,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分别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同一样地不同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差异较大.在雾凉季,各样地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数值较低,以樟树-茶园模式为最小,而干热季总体上数值较大.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则呈现千斤拔-茶树模式最大,樟树-茶树模式为最小.干热季光合有效辐射最强,在纯茶园日总量可达38.57 mol·m-2·d-1;但雾凉季近地层光合有效辐射最弱,在遮蔽较小的千斤拔-茶树模式日总量仅为23.03 mol·m-2·d-1.不同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与纯茶园的比值具有较大差异.干热季,樟树-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仅为纯茶园的65.9%,雨季为76.0%,雾凉季为87.2%.而千斤拔-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则分别为纯茶园的90.2%,91.2%和99.9%.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均是干热季<雨季<雾凉季.
- 宋清海毛加梅赵俊福汪云刚张一平赵俊斌谭正洪唐建维
- 关键词:生态茶园光合有效辐射套种模式
-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 入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种因子的关系,通过西双版纳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4年林冠-大气间和近地层的碳通量以及不同覆盖状况下的地表碳通量(土壤呼吸)的长期观测,并结合植物...
- 张一平杨振孙晓敏沙丽清于贵瑞宋清海唐建维杨效东王跃思郑征赵双菊
- 关键词:碳通量年变化热带季节雨林
- 热带季节雨林叶片和冠层尺度CO2交换特征值比较研究
- CO通量是生态系统碳循环最为重要的特征量之一,决定陆地生态 CO通量的生理生态学过程是植物(含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呼吸作用。本文于2004年不同季节(雾凉季、干热季、雨季和雨季末),分别利用叶室法(光合作用测定仪)...
- 宋清海张一平于贵瑞杨振赵双菊
- 关键词:CO2交换冠层光合作用
-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林外草地太阳辐射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为探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对林外草地、林冠上的太阳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辐射的季节变化因随植被的变化而与林外草地辐射有所差异。森林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反射率均低于林外草地,导致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高于后者。与我国各地的辐射分配率相比,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较高,反射率较低。总辐射与相近纬度同植被类型的鼎湖山、鹤山相比,分别高207.7和357.5 MJ.m-2,这对生长在海拔2200 m以上、温凉潮湿环境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来说,显得异常重要。
- 李麟辉张一平谭正洪宋清海罗有勇
- 关键词:净辐射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