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梓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动脉成像
  • 9篇冠状动脉成像
  • 7篇256层CT
  • 6篇图像
  • 5篇对比剂
  • 5篇图像质量
  • 4篇心电
  • 4篇造影
  • 4篇门控
  • 3篇心电门控
  • 3篇心率
  • 3篇造影术
  • 3篇前瞻性心电门...
  • 3篇64层螺旋
  • 3篇64层螺旋C...
  • 3篇64排螺旋
  • 3篇64排螺旋C...

机构

  • 20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0篇巫梓斌
  • 13篇郑君惠
  • 9篇曹希明
  • 8篇黄美萍
  • 6篇梁长虹
  • 5篇刘辉
  • 3篇温孟皇
  • 3篇李新云
  • 2篇李景雷
  • 2篇周正根
  • 2篇刘于宝
  • 2篇吴佩娜
  • 2篇茹光腾
  • 2篇黄飚
  • 2篇刘红军
  • 2篇钟小梅
  • 1篇谢淑飞
  • 1篇王秋实
  • 1篇茹光藤
  • 1篇杨林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医疗保健器具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与达阈值时间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与达阈值时间的相关性,以此指导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条件的拟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100例,按心率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50例,50次/分<心...
曹希明郑君惠巫梓斌
关键词:体层摄影冠状动脉心率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CTA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109例患者及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量进行评价。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7±4.78和4.36±0.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辐射量分别为(3.13±0.57)mSv和(10.21±2.43)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心率(<75次/分)范围内,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
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辐射量
高压注射器在选择性冠脉造影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抽取采用高压注射和采用手推注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狭窄治疗各300例,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级,分优、良和差。结果:高压注射组优271例,占90.3%,良27例,占9.3%,差1例,占0.4%:手推注射组优242例,占80.6%,良53例,占17.7%,差5例,占1.7%。说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高压注射器注射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手推注射。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PTCA治疗中应用高压注射器替代手推对比剂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使操作者运用插管、投照和移动摄影技术更方便灵活和协调,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巫梓斌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治疗影像质量安全可靠
MDCT对耳硬化症术前评估的探讨
目的:评估MDCT在术前耳硬化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耳硬化症、且CT扫描采用螺旋模式的病例共15例。扫描层厚为0.625mm, 进床速度为1.2mm/rot,螺距为1:1。双侧分别小视野骨算法重建,...
刘辉梁长虹吴佩娜黄飚巫梓斌茹光腾刘红军周正根
文献传递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以指导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条件拟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100例,按心率分为低心率组(心率≤50次/min)和高心率组(心率≥100次/min),每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完全相同。记录达阈值时间、曝光时间、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并测量右肺动脉主干水平层面上腔静脉、左主干起始水平层面升主动脉、右下肺静脉水平层面右心房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低心率组与高心率组达阈值时间[(16.92±2.43)s vs(11.00±1.55)s]、曝光时间[(0.81±0.05)s vs(0.47±0.03)s]、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7.41±2.44)s vs(4.91±0.84)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心率组与高心率组上腔静脉CT值[(156.67±56.61)HU vs(578.47±375.55)HU]、升主动脉CT值[(561.08±96.90)HU vs(483.25±111.65)HU]及右心房CT值[(153.50±62.28)HU vs(282.45±159.63)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心率组图像质量1级42例、2级8例、无3级评分;高心率组图像质量1级2例、2级9例、3级39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达阈值和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从而影响对比剂强化。心率高时,达阈值时间早,曝光时间短、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短,容易出现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的对比剂聚集,血管强化程度降低,反之亦然。根据心率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以达到最佳强化。
曹希明郑君惠钟小梅巫梓斌李新云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率对比剂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301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MDCT共检出心肌桥174例,检出率为5.8%。其中168例(96.6%)为单发心肌桥,6例(3.4%)为多发心肌桥。前降支最多见,为167例(96.0%)。心肌桥长5~120mm,平均长度30.5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3~2.8mm,平均厚度2.3mm。单存表现为心肌桥79例(45.4%),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95例(54.6%)。结论MDCT是一种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无创性方法,可直接测量心肌桥长度、壁冠状动脉深度,同时能检出合并其他的冠脉和心脏病变,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刘辉黄美萍梁长虹郑君慧巫梓斌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疾病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双筒注射技术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巫梓斌郑君惠黄美萍刘于宝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图像质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体模实验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冠脉体模实验,改善64排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使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评估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方法本研究利用冠状动脉心脏模具,采用不同的心率、不同重建算法、图像重建相位窗,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图像质量最佳心率为<70bmp,心率波动<10bmp。60%实验组,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心率快而波动小,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图像质量比较好。结论心率、重建算法和图像重建相位窗是影响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主要参数,在应用中应适当运用以上的参数,才能获得优质的图像。
郑君惠黄美萍巫梓斌茹光藤
关键词: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64排螺旋CT不同剂量对比剂到达腹主动脉峰值时间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碘对比剂小剂量测试团注与增强剂量团注时,腹主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的差异。方法:60例心功能正常患者随机分成A、B、C组, 每组20例,注射流率分别为4.5ml/s、3.5ml/s、 4.5ml/s...
刘于宝梁长虹张忠林谢淑飞巫梓斌王秋实
文献传递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头部应用的研究
2006年
目的:头颅CT扫描是诊断颅脑疾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而可能使被检者接受大量的X线辐射。本文探讨低剂量在头颅扫描中的应用,比较低毫安秒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选择20名60岁以上拟行头颅CT平扫的志愿者,进行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120KV,250mA,扫描架旋转速度1秒/周(剂量相当250mAs),螺距0.531:1,床速10.62mm/rot。扫描野250mm,扫描层厚5mm。然后改用低剂量扫描序列(即毫安降为125mA),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于相同范围内行低剂量扫描。由3名CT医师按自定的标准双盲法评价每幅图像,图像质量分三级。其次,在脑灰质和脑白质区内以1-4mm兴趣区分别测量CT值和标准偏差。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计算脑灰质显示率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头颅图像占97.6%,低剂量图像与相应的常规剂量图像作)(2检验,p〉0.05,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250mAs扫描组和低剂量组125mAs扫描组平均脑灰质显示率无明显差异(0.38vs0.41,p〉0.05);250mAs扫描组平均CNR约高21%。所有125mAz扫描组的图像噪声比250mAs扫描组稍增加,但不影响诊断。结论:125mAs低剂量扫描可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及术后头颅凹扫描检查中。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被检者放射辐射剂量却成倍减少。此法在颅脑疾病CT扫描检查中(如脑肿瘤、脑积水、脑血管意外及外伤等)值得推广应用。
巫梓斌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头颅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