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希明

作品数:36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5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篇动脉
  • 20篇冠状
  • 19篇冠状动脉
  • 11篇动脉成像
  • 10篇门控
  • 10篇冠状动脉成像
  • 10篇256层CT
  • 8篇对比剂
  • 8篇心电
  • 7篇心电门控
  • 7篇血管
  • 7篇成像
  • 6篇造影
  • 5篇心率
  • 5篇血管造影
  • 5篇前瞻性心电门...
  • 4篇心脏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35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36篇曹希明
  • 19篇郑君惠
  • 10篇梁长虹
  • 10篇李新云
  • 9篇巫梓斌
  • 7篇黄美萍
  • 6篇李景雷
  • 5篇刘辉
  • 5篇钟小梅
  • 4篇郭成伟
  • 4篇温孟皇
  • 4篇王振邦
  • 3篇蒋骏
  • 2篇罗纯
  • 2篇罗海营
  • 2篇杨林
  • 2篇罗维
  • 2篇刘再毅
  • 2篇刘其顺
  • 2篇庄建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19
  • 9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大螺距、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低辐射低对比剂CCTA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下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在CCTA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并探讨图像最佳迭代重建等级。方法收集本院9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扫描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70kV,自动管电流调制,参考管电流500mAs;对比剂注射流率及容量分别为4.0ml/s、0.8ml/kg;B组扫描方案: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自动管电压及管电流调制,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320mAs,对比剂注射流率及容量分别为5.0ml/s、1.0ml/kg。A组图像采用FBP及SAFIRE1~5等级重建,B组采用SAFIRE3级重建。比较A组各迭代等级及FBP重建间的图像质量,得出最佳迭代等级图像后与B组图像比较图像质量、图像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A组SAFIRE 3图像质量评分最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节段血管SNR、CNR具有统计学差异,但A组高于B组。A组CTDIvol(0.70±0.12)mGy、DLP(12.56±2.37)mGy cm、ED(0.18±0.33)mSv均明显低于B组CTDIvol(12.24±6.82)mGy、DLP(158.80±81.57)mGy cm、ED(2.22±1.14)mSv。结论对于BMI≤25kg/m^2的患者,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下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CCTA检查,能够在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ED<0.3mSv)及对比剂用量。
曹希明郑君惠张静王振邦
关键词:冠状动脉大螺距迭代算法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CT小儿先心病成像中的应用
曹希明
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及其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CT灌注成像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及I/R 6h、12h、24h组,每组5只)。I/R模型采用无创性动脉夹结扎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各组分别采用iCT行全肝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对比,24h组HAP显著下降(P<0.01);各I/R组中HPP、TL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在I/R 6h、12h组中,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镜下表现肝窦红细胞淤积,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在24h组出现局灶性坏死。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动态准确反应肝I/R后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情况。
郭成伟曹希明李新云张忠林郑君惠梁长虹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成像肝脏缺血
双源CT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及容量冠状动脉CTA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及容量扫描方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本院13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 ^2,分为2组,每组各65例。A组(实验组)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70kV,参考管电流500mAs;对比剂注射速率及容量分别为4.0ml/s、0.8ml/kg;B组(对照组)扫描方案: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320mAs,对比剂注射速率及容量分别为5.0ml/s、1.0ml/kg。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第二代双源CT进行扫描。测量右冠状动脉(RCA)开口、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管腔内的CT值及图像噪声,并测量同层面胸壁下脂肪组织CT值及图像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两组受检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BMI、扫描时心率、实际管电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BMI、扫描时心率及实际管电流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A、B两组图像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A组有效辐射计量(0.69±0.25)mSv明显低于B组(2.42±1.18)mS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于BMI≤25kg/m ^2的受检者,70kV管电压结合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及迭代重建算法行CCTA检查,能够在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ED<1mSv),同时能降低对比剂流率和对比剂注射容量。
张静张静曹希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碘对比剂
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重组算法优化方案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的最佳重组算法。方法对23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CT扫描后采用soft、standard、lung、detail、bone五种算法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各算法图像噪声值(以主动脉根部中心 CT 值标准差 SD 表示)并分级评价不同算法对支架的成像影响。结果 soft、standard、detail、bone、lung算法图像噪声值中位数M分别为:24.1 HU,30 HU,34.7 HU,95.5 HU,113.6 HU。除lung与bone算法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2),余任两两算法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soft算法因支架及内腔显示模糊(以3级为主,P均<0.005)、lung算法支架壁伪影明显(以5级为主,P 均<0.005)均不利于支架图像评价。detail 与 bone 算法均能获得良好的支架图像(前者以1级为多,后者以1级~2级为多,两者比较P=0.002),但bone较detail噪声明显(95.5 HUvs.32.3 HU, P<0.001),不利于非支架段冠状动脉显示。detail算法在不明显提高图像噪声的基础上(26.8 HUvs.32.3 HU, P<0.001)较standard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良好(1级为主vs.2级为主,P<0.005)。结论 GE Light Speed VCT 64-MSCT detail算法在不明显提高图像噪声的基础上较传统standard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良好,推荐临床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重组。
刘健萍梁长虹高明勇刘辉张水兴曹希明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狭窄
兔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参数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兔肝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CT灌注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肝脏酶学指标(AST、ALT)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0.5 h、2.0 h、6.0 h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I/R组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制备I/R模型。各组分别接受全肝CT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检查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AST、A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P在0.5 h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2.0 h组急剧升高(P<0.01);HPP在各I/R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LP在0.5 h、6.0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R各组HP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各I/R组血清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ST与HP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5,P<0.05);ALT与HAP、HPI、HPP均有相关性(r=0.418,P<0.05;r=0.767,P<0.01;r=-0.674,P<0.01)。结论通过CT灌注参数,能够动态监测兔肝I/R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郭成伟张奕李新云曹希明郑君惠梁长虹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以指导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条件拟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100例,按心率分为低心率组(心率≤50次/min)和高心率组(心率≥100次/min),每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完全相同。记录达阈值时间、曝光时间、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并测量右肺动脉主干水平层面上腔静脉、左主干起始水平层面升主动脉、右下肺静脉水平层面右心房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低心率组与高心率组达阈值时间[(16.92±2.43)s vs(11.00±1.55)s]、曝光时间[(0.81±0.05)s vs(0.47±0.03)s]、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7.41±2.44)s vs(4.91±0.84)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心率组与高心率组上腔静脉CT值[(156.67±56.61)HU vs(578.47±375.55)HU]、升主动脉CT值[(561.08±96.90)HU vs(483.25±111.65)HU]及右心房CT值[(153.50±62.28)HU vs(282.45±159.63)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心率组图像质量1级42例、2级8例、无3级评分;高心率组图像质量1级2例、2级9例、3级39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达阈值和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从而影响对比剂强化。心率高时,达阈值时间早,曝光时间短、检查时间(包括曝光时间和移床时间)短,容易出现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的对比剂聚集,血管强化程度降低,反之亦然。根据心率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以达到最佳强化。
曹希明郑君惠钟小梅巫梓斌李新云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率对比剂
iDose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射线剂量(A组)及降低X射线剂量(B组:降低30%;C组:降低50%;D组:降低70%)前瞻性心电触发轴扫模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级、iDose4级、iDose6级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主干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4组内iDose6级重建组图像噪声最低,FBP重建组图像噪声最高,且iDose6级重建组与其余3个重建组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Dose6级重建后D组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3分或以上,D组用iDose6级处理后的图像主观评分与A组用FBP处理后的相当。D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65±0.43)mSv。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用iDose6级处理在同等条件下效果最好。在先天性心脏病CT成像中,用iDose6级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蒋骏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杨林李景雷刘其顺刘辉曹希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对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根据平均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B组,65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需进行干预的心率临界点。结果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占97.9%。冠状动脉总体、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409、0.413(P均<0.001),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无明显相关(P>0.05)。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83.1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而为获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心率应<119.1次/min。心率<65次/min时,舒张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心率>71次/min时,收缩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结论心率波动对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罗海营钟小梅刘辉黄美萍曹希明梁长虹
关键词:心率心率波动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先天性心脏病扫描方法
郑君惠曹希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