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患者全麻后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老年人与青壮年在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和在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80例择期全麻患者,根据病人年龄分为4组:老年组(年龄65~80岁:其中A1组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为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和青壮年组(年龄18~55岁:相同方法分为A2、B2组),每组20例。全麻后A1、A2组在患者呼之睁眼、抬头5秒、握拳有力时气管拔管;B1、B2组在TOF值(四个成串刺激比率)恢复至0.9时拔气管导管。结果:A1与B1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B2的MAP,HR变化比A2组显著(P<0.05),B2组MAP,HR变化比B1组显著(P<0.05),A1组拔管后1小时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0%,B1组5%;A2组拔管后1小时的PORC发生率5%,B2组0%。结论: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人较青壮年循环稳定,术后肌松残余(TOF<0.9)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于老年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张丽峰鲍杨史东平杭燕南
- 关键词:非去极化肌松药血流动力学年龄
- 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呛咳、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结果主观评价指标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出现中、重度呛咳12例,拔管后SpO2<90%达10例(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术后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8%(TOF<0.9);客观评价组MAP、HR指标稳定,无不良拔管反应,无呼吸抑制,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IVA下联合应用脑电和肌松监测技术指导气管拔管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 张丽峰史东平鲍杨宋建钢
-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肌松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苏醒
- 应用TOF、BIS联合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监测(train of four,TOF)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index,BIS)监测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POR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5)岁,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呼之睁眼、抬头5s、握拳有力时拔除气管导管)、BIS组(保持BIS=75±5范围内拔除气管导管)、TOF+BIS组(保持BIS=75±5、在TOF≥0.9时拔除气管导管)。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各组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BIS、MAP、HR、SpO2、PETCO2、TOF值,定义TOF<0.9为PORC。结果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BIS组术前与拔管时比较MAP、HR也有显著差异(P<0.05),PORC发生率15%;TOF+BIS组MAP、HR指标稳定(P>0.05),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OF+BIS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TOF<0.9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平稳、安全。
- 张丽峰鲍杨史东平封卫征杭燕南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
- 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 宛泉龙鲍杨张丽峰贺广宝孙润润史东平
- 关键词: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