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杨

作品数:15 被引量:323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系统科研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苏醒
  • 5篇躁动
  • 5篇苏醒期躁动
  • 4篇全麻
  • 4篇麻醉
  • 3篇手术
  • 2篇低剂量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针刀
  • 2篇针刀联合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能
  • 2篇手术患者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全麻后
  • 2篇全麻苏醒
  • 2篇全麻苏醒期
  • 2篇膝关节
  • 2篇麻醉苏醒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市嘉定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5篇鲍杨
  • 9篇史东平
  • 5篇俞卫锋
  • 4篇张丽峰
  • 3篇封卫征
  • 2篇马丽敏
  • 2篇杭燕南
  • 2篇李林根
  • 1篇张金旻
  • 1篇刘晨霞
  • 1篇王振猛
  • 1篇宋建钢
  • 1篇杭燕南
  • 1篇宋金超
  • 1篇宛泉龙
  • 1篇张马忠
  • 1篇陈伟
  • 1篇贺广宝
  • 1篇孙润润
  • 1篇高浩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TOF、BIS联合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监测(train of four,TOF)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index,BIS)监测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POR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5)岁,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呼之睁眼、抬头5s、握拳有力时拔除气管导管)、BIS组(保持BIS=75±5范围内拔除气管导管)、TOF+BIS组(保持BIS=75±5、在TOF≥0.9时拔除气管导管)。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各组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BIS、MAP、HR、SpO2、PETCO2、TOF值,定义TOF<0.9为PORC。结果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BIS组术前与拔管时比较MAP、HR也有显著差异(P<0.05),PORC发生率15%;TOF+BIS组MAP、HR指标稳定(P>0.05),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OF+BIS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TOF<0.9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平稳、安全。
张丽峰鲍杨史东平封卫征杭燕南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
不同年龄患者全麻后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与青壮年在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和在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80例择期全麻患者,根据病人年龄分为4组:老年组(年龄65~80岁:其中A1组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为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和青壮年组(年龄18~55岁:相同方法分为A2、B2组),每组20例。全麻后A1、A2组在患者呼之睁眼、抬头5秒、握拳有力时气管拔管;B1、B2组在TOF值(四个成串刺激比率)恢复至0.9时拔气管导管。结果:A1与B1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B2的MAP,HR变化比A2组显著(P<0.05),B2组MAP,HR变化比B1组显著(P<0.05),A1组拔管后1小时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0%,B1组5%;A2组拔管后1小时的PORC发生率5%,B2组0%。结论: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人较青壮年循环稳定,术后肌松残余(TOF<0.9)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于老年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张丽峰鲍杨史东平杭燕南
关键词:非去极化肌松药血流动力学年龄
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呛咳、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结果主观评价指标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出现中、重度呛咳12例,拔管后SpO2<90%达10例(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术后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8%(TOF<0.9);客观评价组MAP、HR指标稳定,无不良拔管反应,无呼吸抑制,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IVA下联合应用脑电和肌松监测技术指导气管拔管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张丽峰史东平鲍杨宋建钢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肌松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苏醒
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术后镇痛效能的影响
目的: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尽早出院,改善术后临床转归。术后镇痛应达到安全、清醒、运动、副作用少、满意度高的要求。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的基础用药,但镇痛作用...
鲍杨
关键词:地佐辛纳洛酮副作用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后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0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普通黄疸组(I组)和可逆性黄疸组(R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1d通过尾静脉采集大鼠血液标本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分别在胆总管结扎前和结扎后7、21d测定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术后3、7、14、21dI组血清TBL和TBA浓度,R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3、7、14dR组血清TBL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14、21dR组大鼠血清TBL和TBA浓度明显低于I组(P<0.05)。术后7dI组和R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对丙泊酚的麻醉敏感性增加,胆管再通后增加的麻醉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高浩宋金超张马忠鲍杨张金旻俞卫锋
关键词:丙泊酚
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阿片类药物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5
2015年
纳洛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常被用于拮抗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或阿片类药物中毒等。但超低剂量的纳洛酮(<1μg/kg)近些年分别在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被证实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以减轻后者的副作用,甚至可增强镇痛作用。其还可减轻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或阻止啮齿类动物的阿片类药物耐受,可能的相关机制是其选择性的抑制阿片受体的兴奋性。
鲍杨马丽敏贺广宝史东平俞卫锋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镇痛效能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1
2010年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全麻苏醒期麻醉苏醒期发病原因
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按照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试验组患者针刀治疗+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47(94.00%)和对照组的39(7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选取针刀联合臭氧治疗的方法比单一的针刀治疗起效快,疗效明显,且治疗费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马丽敏史东平鲍杨刘晨霞李林根陈伟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刀臭氧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宛泉龙鲍杨张丽峰贺广宝孙润润史东平
关键词: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LOGISTIC回归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240例,使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术后30 min的苏醒状况进行评分,保留4分及以上的患者(200例),对其相关病史资料作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术前用药、是否给予咪达唑仑、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药物、有创操作与麻醉诱导次序、术时长短及术毕是否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34、0.004、0.000、0.008、0.015、0.028)。经多因素分析:诱导使用咪达唑仑、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麻醉前留置胃管、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7、0.004、0.042、0.0001,OR值分别为:2.603、0.317、2.264、0.334、9.173)。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胃管、麻醉诱导期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而术毕使用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术前留置导尿管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鲍杨张丽峰贺广宝史东平俞卫锋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LOGISTIC回归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