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壁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组织化学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管
  • 4篇细胞
  • 4篇酶组织
  • 4篇酶组织化学
  • 3篇牙髓
  • 2篇牙周
  • 2篇增殖
  • 2篇手术
  • 2篇酸酶
  • 2篇组织化学研究
  • 2篇酶组织化学研...
  • 2篇核苷酸
  • 2篇核苷酸酶
  • 2篇癌细胞
  • 2篇成骨
  • 1篇弹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7篇武汉大学附属...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日本大分大学

作者

  • 16篇张壁
  • 4篇王贻宁
  • 3篇东耀峻
  • 3篇赵艳
  • 2篇赵吉宏
  • 2篇杨学文
  • 2篇李祖兵
  • 2篇龙星
  • 2篇陈琦
  • 1篇吴中兴
  • 1篇金辉喜
  • 1篇王世平
  • 1篇钱法汤
  • 1篇加藤征治
  • 1篇韩其滨
  • 1篇陈新明
  • 1篇魏民宪
  • 1篇袁文钧
  • 1篇毕春英
  • 1篇程祥荣

传媒

  • 6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口腔医学纵横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2015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为研究淋巴管新生在淋巴管瘤复发及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人淋巴管瘤的组织病理特征;胶原酶消化法从淋巴管瘤组织中分离淋巴管内皮细胞;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结果:HE染色显示舌淋巴管瘤中具有大量扩张的管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管腔内皮细胞表达FLT-4、和LYVE-1;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征性细胞器如weibel-palade小体、胞质小突和质膜小泡;MTT结果显示细胞于第3天开始进入增殖活跃期,第5天进入高峰期,第6、7天进入平台期;在Ⅰ型胶原凝胶中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有效的从淋巴管瘤组织中分离得到淋巴管内皮细胞。
魏军成张壁陈琦王贻宁赵艳
关键词:淋巴管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TAT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体外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中STAT3的表达,运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STAT3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29)及淋巴结转移(P=0.009)密切相关;siRNA抑制STAT3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STAT3siRNA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赵艳张壁陈琦王贻宁魏军成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小分子干扰RNA
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在牙周组织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张壁加藤征治柳泽繁孝
关键词:酶组织化学染色牙周组织淋巴管
C4orf7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8年
目的:探讨C4orf7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4orf7在几种牙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人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培养,利用慢病毒载体技术,构建C4orf7过表达细胞(LV-c4orf7)及空载体对照细胞(LV-con)。对两组细胞矿化诱导4d、7d、18d,检测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钙素(OCN)的表达变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情况;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4orf7与骨形成蛋白2(B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蛋白间的互作情况。结果:IHC结果显示,C4orf7仅在牙周韧带部位明显表达。成骨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减弱,成骨指标ALP,COL1,RUNX2,OCN的表达也均受到抑制(P<0.05)。免疫共沉淀表明,C4orf7可与BMP2分子结合,但与COLⅠ和COLⅢ无作用。结论:C4orf7负向调控PDLCs的成骨分化,并可能通过抑制BMP2功能来实现。
伍云赵艳季耀庭夏海滨张壁王贻宁
关键词:牙周膜细胞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早期手术复位径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骨折临床研究计划 ,本文对 1996 .1~1999.8收治的 40例颧骨骨折临床资料 ,着重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例中 36例早期手术复位和固定。 36例中 2 9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 ,7例采取局部小切口。应用坚固内固定及其与钢丝骨间栓结联用占76 .4% (2 6 / 34 ) ,单纯钢丝骨间栓结为 14.7% (5 / 34 )。结论 :早期手术复位固定者达 90 % (36 / 40 ) ,较陈旧性颧骨骨折二期复位容易、效果好。坚固内固定稳定性好。
东耀峻李祖兵张壁赵吉宏金辉喜魏民宪
关键词:颧骨骨折手术复位骨折固定术手术经路
牙髓淋巴管微细构筑的研究进展
2001年
器官组织内淋巴管的构筑和分布特点,与多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关联,牙髓中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曾有过争议。本文综述了牙髓淋巴管微细结构研究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5′-Nase-APlase),对牙髓淋巴管构筑和微细分布的研究。
张壁东耀峻
关键词:牙髓淋巴管微细结构
Podoplanin及CD34在脉管畸形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Podoplanin及CD34在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病理诊断为脉管畸形的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odoplanin和CD34的表达。结果:Podoplanin和CD34双重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管对Podoplanin有较好的阳性表达,呈现深褐色;而毛细血管对CD34有较好的阳性表达,呈现蓝色。结论:Podoplanin和CD34双重染色,在畸形血管和淋巴管中有较好的表达,能够辨别脉管畸形中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可以作为组织学诊断的辅助。
张壁曹勇陈新明
关键词:组织化学脉管畸形PODOPLANINCD34
牙髓淋巴管网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2004年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牙髓淋巴管网的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 :将非脱钙组织和用EDTA溶液脱钙的组织冰冻切片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HE、5′ Nase单染和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作比较观察。结果 :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仅见管腔样结构 ;5′ Nase单染可见呈深棕色、形状不规则的淋巴管 ;而在同一切片上 5′ Nase ALPase双重染色观察到呈深棕色的淋巴管和呈蓝色的血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牙髓的组织切片 ,见到丰富的呈 5′ Nase染色强阳性的淋巴管 ,5′ Nase反应产物存在于淋巴上皮细胞表面 ,牙髓中央部淋巴管较外围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丰富。结论 :5′ Nase
张壁加藤征治毕春英柳泽繁孝
关键词:淋巴管牙髓酶组织化学显微特征
30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诊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0例FD临床表现、X线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病程较长,发育成熟后大多病例可停止发展。本组30例患者中20岁之前发病者占83.3%。根据临床和X线平片检查,单侧下颌FD10例;单侧上颌骨、颧骨和上颌骨、额骨、颞骨、顶骨、腭骨、蝶骨FD共23例(含上颌下颌同时发病者3例)。X线分型毛玻璃型14例(46.6%),囊样型与硬化型各4例(13.3%),混合型8例(26.6%)。全部病例均行铲除或磨削术,伤口一期愈合。随访2~5年,效果满意21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6.7%。结论:对未成年患者应定期临床X线和核素检测观察。主张保守性手术治疗,力荐微创磨削术。
张壁韩其滨赵吉宏王世平
关键词: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保守性手术
下颌前突Ⅲ类的术前和术后正畸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0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面形改善和咬关系重建效果。全组病例中坚持完成矫治程序的占97.3%(75/80)。而由于患者居住地址远离城市和其它原因未能完成术后正畸的占6.3%(5/80)。前者关系稳定性优于后者,防止了复发。结论:从医患两方面仍需加强对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认识,坚持做到每一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正畸,对提高正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袁文钧张壁叶翁三杰吴中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