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普通小麦
  • 3篇易位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染色体易位
  • 2篇FISH
  • 1篇形态学
  • 1篇雄性核不育
  • 1篇雄性核不育系
  • 1篇英文
  • 1篇杂种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发生
  • 1篇温光型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细胞形态学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研究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6篇张小萍
  • 5篇余懋群
  • 5篇邓光兵
  • 5篇陈静
  • 5篇马欣荣
  • 1篇余国东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hl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属间杂种F1,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67%和6.25%F1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28,...
邓光兵张小萍马欣荣陈静余懋群
文献传递
ph1b突变体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0年
在染色体工程创造小麦新种质研究中 ,由于小麦染色体 5B长臂上具有控制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显性基因Ph1,使外源优良基因难以通过染色体配对、交换实现基因重组。ph1b基因具有强烈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作者利用 ph1b突变体直接与簇毛麦进行远源杂交 ,探索利用 ph1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直接遗传转移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1b突变体CSph1b与簇毛麦 (Haynaldiavillosa)的属间杂种F1,杂交结实率分别为 6 .6 7%和 6 .2 5%。F1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2 8,育性极差 ,自交不结实。F1植株花粉母细胞 (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 :“CS×H .villosa”F1平均每PMC仅有 1.6 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 ,平均构型为 2n =2 8=2 6 .39Ⅰ +0 .79Ⅱ +0 .0 0 7Ⅲ ,染色体交叉数 (Xta)为 0 .84 ;“CSph1b×H .villosa”F1每PMC中有 14 4 5条染色体发生联会 ,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构型为 2n =2 8=13.55Ⅰ +5.95Ⅱ +0 .55Ⅲ +0 .2 2Ⅳ ,染色体交叉数为 9.72 ,其中 56 %以上的PMC具有 1~ 4个多价体 (三价体、四价体 )。F1花粉母细胞FISH观察表明 :“CS×H .villosa”F1联会染色体均为小麦染色体 (W W ) ,在“CSph1b×H .villosa”
余懋群邓光兵张小萍马欣荣陈静
关键词:普通小麦FISH染色体易位
phl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 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的属间杂种F1, 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67%和6.25% 。F1 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 28。育性极差, 自交不结实。F1 植株花粉母细胞(PMC) 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 “CS×H.villosa”F1 平均每PMC仅有1.6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 平均构型为2n= 28= 26.39I+ 0.79Ⅱ+ 0.007Ⅲ, 染色体交叉数(Xta) 为0.84; “CSph1B×H.villosa”F1 每PMC中有14.45 条染色体发生联会, 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构型为2n= 28= 13.55Ⅰ+5.95Ⅱ+ 0.55Ⅲ+ 0.222Ⅴ, 染色体交叉数为9.72, 其中56% 以上的PMC具有1~4个多价体(三价体、四价体)。F1 花粉母细胞FISH观察表明: “CS×H. villosa”F1 联会染色体均为小麦染色体(W-W), 在“CSphlb×H. villosa”F1 中有小麦与小麦(W-W)、小麦与簇毛麦(W-H)、簇毛麦与簇毛麦(H—H) 染色体间三种配对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杂种F1 再分别与CS、CSphlb 回交, 其结实率分别为6.67% 和0.45% , BC1 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n= 48和2n= 48~72。BC1 根尖有丝分裂细胞GISH发现, 在“CS×H.villosa×CSphlb”回交BC1 较小群体中, 已获得发生了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罗伯逊易位,以及还?
余懋群邓光兵张小萍马欣荣陈静
关键词:普通小麦GISH染色体易位
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9s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到中期Ⅱ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部分呈双核、三核增大细胞 ,部分出现核解体 ,而普通小麦“6 9”与“C4 9s 87/94 6 4”的杂种F1代中没有出现该现象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比可育系迟解体 .从单核早期开始 ,不育系小孢子发育不正常 ,表现为小孢子收缩变形 ,无核或有核细胞质稀薄 ,细胞核不能定向移动到萌发孔的对侧 .“C4 9s”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发育及液泡的动态性有关 .败育的高峰为单核期 .
马欣荣邓光兵陈静张小萍余懋群余国东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花粉败育
Phl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种F_1中的作用被引量:5
1998年
通过CS、CSph1b与Haynaldiavillosa杂交,幼胚拯救,获杂种F1,其结实率分别为6.67%(12/18)、625%(25/400)对杂种F1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CS×H.villosa杂种F1平均每PMC仅有1.6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平均构型为2n=28=26.391+0.79Ⅱ+0.007Ⅲ,平均染色体交叉数为0.84;而CSph1b×H.villosa杂种F1每PMC中有14.43条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约型为2n=28=13.551Ⅰ+5.95Ⅱ+0.55Ⅲ+0.22Ⅳ,为9.72,其中56%以上的PMC具1~4个多价体(三、四价体)表明Ph1b基因强烈诱导了普通小麦与H.villosa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杂种F1育性极差,自交均不结实.CS×H.villosa杂种F1与CS回交结实率为6.67%(4/60),但CSph1b×H.villosa杂种F1与CS、CSph1b回交极难,结实率仅为0.45%(6/1320).CSph1b×H.villosa杂种已与普通小麦回交成功,为利用ph1b实现簇毛麦优良基因直接对小麦遗转移奠定了基础.
邓光兵马欣荣张小萍陈静余懋群
关键词:普通小麦
ph1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
通过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1b突变体CSph1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属间杂种F1,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67﹪和6.25﹪,F1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
张小萍
关键词:普通小麦FISH染色体易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