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
- 作品数:31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窒息后新生儿血中表皮生长因子、神经降压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研究及与临床因素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水平监测,EGF、NT、SS水平与临床因素关系的研究,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消化道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测定了56例窒息新生儿和39例正常足月儿生后1、3、7天血中EGF、NT、S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窒息新生儿血中NT、SS水平明显升高,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生后第7天窒息组EGF、SS水平恢复正常,但NT水平则仍较相应正常对照组升高(116.4,118.2vs 84.7ng/L),P<0.01;与临床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GF与1分钟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3149,P<0.01;NT与1分钟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368,P<0.001;NT、EGF分别与胎龄、奶量呈正相关,P<0.01;SS与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r=0.222,P<0.05。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血中NT、SS浓度升高,EGF浓度降低,且与窒息程度有关。表明窒息新生儿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 毛志芹孙梅李军张惠孟庆学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神经降压素生长抑素窒息新生儿
- 婴儿小型食管裂孔疝时胃食管粘膜交界线的X线研究
- 1995年
- 婴儿小型食管裂孔疝时胃食管粘膜交界线的X线研究叶滨滨,潘恩源,靳家文,于宪一,张惠(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刘欢(东北民航总局医院)关键词食管裂孔疝;X线研究;婴儿呕吐食管裂孔疝是婴儿呕吐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院统...
- 叶滨滨潘恩源靳家文于宪一张惠刘欢
- 关键词:婴儿食管裂孔疝X线摄影
- 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在新生儿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对50例新生儿进行了52次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最小日龄18h;最小体重1900g。病史中有出生窒息及异常分娩史占大多数。虽然有10人无消化道症状,镜检中47人有不同程度胃粘膜损伤,以胃体、胃底部充血、糜烂、出血为主,一些病人伴有食道、胃窦及十二指肠病变。同时对新生儿胃镜检查的较高阳性率和检查本身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 孙梅闻德亮张惠于秋静韩玉昆
- 关键词:胃疾病新生儿
- 窒息后新生儿胃电活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利用胃电图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胃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 采用瑞典 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胃电图 ( EGG)记录仪对 50例窒息后新生儿和 2 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了喂奶前、后各 3 0 min的胃电活动的检测 ,利用计算机 EGG Version6.4 0软件分析系统分析数据。 结果 70例新生儿有 3 9例 ( 56% )成功记录到 EGG。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 ,喂奶前胃动过缓 ( <2cpm)百分比增多 ( 7.0± 6.8与 4 .7± 5.4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0 .0 1 )。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 :喂奶前、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 ( P<0 .0 1 ) ,胃动过速 ( >4 cpm)百分比明显增多 ( P<0 .0 1 )。主功频率不稳定系数 ( DFIC)增高 ( P<0 .0 1 )。 结论 EGG可以用来研究窒息后新生儿的胃电活动 ,进而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动力 ;围产期轻度窒息新生儿喂奶前胃动过缓增多 ,重度窒息新生儿喂奶前、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降低 ,胃动过速百分比明显增多 ,提示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出现拒乳、腹胀、呕吐等症状 ,可能与其胃电节律异常有关。
- 毛志芹王伟李军孙梅张惠
- 关键词:胃电图新生儿窒息胃电活动EGG
- 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2年
- 毛志芹许玲芬李军孙梅张惠
-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新生儿窒息
- 小儿急慢性腹痛
- 1996年
- 小儿急慢性腹痛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张惠腹痛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但有时特别是乳幼儿难以迅速作出病因的判断。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有时靠临床经验作出诊断。腹痛分急性和慢性、器质性和机能性,消化道疾病和非消化道...
- 张惠
- 关键词:腹痛儿童急性慢性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
- 1994年
- 对30例以肝炎综合征为主症就诊的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经治疗后3~8年随访。患儿平均年龄5.5岁,包括经抗 CMV-IRNA 加中药治疗14人,过期麻苗加中药治疗10人,单纯中药治疗6人。随访时观察到:所有患儿的黄痘均于治疗后1年内消退,除1例外肝脾大小均恢复正常,血清 ALT正常;身高、体重、头围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内,1例5岁男孩左视神经萎缩,另1例5岁男孩表现小脑共济失调伴吐字不清;23名患儿接受了智力测试,除1例明显智低外,3岁以上患儿平均 IQ 为90.58,3岁儿平均 DQ 为119;20名患儿接受了脑干听神经诱发电位(ABR)测试,其中3名异常。29例患儿尿CMV-DNA 测定,显示阳性结果9例(31%),表现了 CMV 感染长期间歇排毒的特性,但排毒与不排毒患儿的智商和 ABR 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0.1)。
- 孙梅罗丽玲王晓茵张惠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智商
- 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研究
- 1993年
- 巨细胞包涵体病(Cyt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是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常发病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关本病白细胞介素Ⅱ(IntterleuRin-2,IL-2)水平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CI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能力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其免疫状戊及发病机理。1 对象及方法 1.1 观察对象病例组的选择:随机选择临床具有黄疸、肝脾肿大、尿CMV分离阳性和或血清抗CMV-IgM抗体阳性的患儿20人(合并败血症及其它感染的患儿除外),其中男12人,女8人。对照组的选择:随机选择年龄与病例组相当的正常儿童17人,其中男10人,女7人。
- 王晓茵陈长春卓安山张惠王海涛苏立罗丽玲郭醒华
- 关键词:巨细胞包涵体病白细胞介素
- 早产新生儿血中胃动素水平测定
- 1995年
- 本文应用放免测试方法对31例早产新生儿血浆胃动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同时期出生的3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早产儿生后开奶前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足月新生儿;随着胃肠道喂养的开始,早产儿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增高也十分显著。胃动素对于早产儿胃肠运动障碍和胃肠运动的成熟有着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 孙梅林菡韩玉昆张惠
- 关键词:婴儿早产疾病胃动素
- 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
- 1993年
- 本文将28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MTT比色法研究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iRNA能提高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外周血IL-2水平,治疗组患儿外周血IL-2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 王晓茵罗丽玲张惠陈长春王海涛苏立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免疫核糖核酸